二、打赢攻坚战役,努力跨越发展关口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效遏制债务增量,严禁违法违规融资担保,严禁变相举债,严格管控新增项目融资行为。全力化解债务存量。加强投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强化资产负债率约束,完成平台公司转型整合。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严格按政策规定推进PPP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用好用活地方政府债券,保障正常融资需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宣传,确保地方金融稳定。
精准推进扶贫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效摆在突出位置,实现贫困村全部出列、除兜底保障外的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因地制宜推进产业扶贫,注重依托优势资源,遵循市场规律,实现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加强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加大教育助学力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继续抓好交通、电力、饮水、通讯、医疗、住房安全等普惠性工程,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台阶。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双手实现脱贫致富,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切实加强污染防治。巩固环保整治成果,坚决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省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切实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强力推进污染源综合治理,确保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8%以上。统筹推进“一湖两水”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深入实施河(湖)长制,重点实施农业面源污染、城乡生活污染、工业污染、黑臭水体等领域治理,确保省控及以上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88.3%。开展耕地修复治理、矿山生态修复,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抓好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推进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立法工作。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三、致力扩大开放,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坚定不移解放思想,走开放强市之路,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突出开放“大引进”。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主体责任,加强招商项目策划和研究,抓好招商引资管理和服务。持续开展节会招商,积极参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等招商活动,创新德商恳谈会活动形式,打造德商回乡产业园,引导德商总部回归、产业回归、资本回归和人才回归。鼓励开展结对招商,与发达地区园区、商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开展异地孵化招商,发挥常德科创未来(中关村)智造中心带动作用,支持区县(市)、园区在一线城市设立招商孵化平台。积极开展驻点招商,组建驻外招商中心,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探索开展委托招商,提高市场化招商水平。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0个、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0个,力争在引进“500强”等战略投资者上实现突破。
搞活开放“大市场”。积极推进德企德品出海行动,依托龙头企业,对接“一带一路”,在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常德品牌推介活动,推动优势行业、优秀企业和优质产品走出去。优化进口贸易方式,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促进本土企业转型升级。力争进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
建设开放“大通道”。确保黔张常铁路竣工通车,加快常益长高铁、常德铁路枢纽站和安慈、官新高速公路建设,抓紧襄常高铁、益常高速公路扩容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开通常长城际公交,大幅压缩融入长株潭的时空距离。新改建干线公路100公里以上,确保沅澧快速干线4号大道桃源段、5号大道西洞庭段等公路建成通车。提质改造省际边界口子镇主干道。推进沅澧水航道建设,依托常德港务集团整合全市码头资源,加快复兴水运优势。支持石门县、澧县等通用机场建设。开通新的机场航班航线,加密热点城市航线班次,力争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
提升开放“大平台”。加强口岸建设,保持“五定班轮”常态化运营,推进常德港集装箱码头建设,确保桃花源机场临时航空口岸开放,继续申建常德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铁路口岸。打造汉寿县、石门县农产品出口示范区,助推泰中东盟建材产业经贸园建设。支持外贸平台企业开展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力压缩通关时间、简化单证和降低成本。
各位代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开放是时代的强音。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上,我们一定要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包容的姿态、更坚定的步伐,全方位融入开放大格局,全力开创常德发展新局面!
四、实施乡村振兴,着力夯实发展基石
发展现代农业。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积极推广“稻田+”、林下经济等生态种养模式,着力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家庭农场1000个以上、农民合作社200家以上。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引导产业向产区、园区集中,努力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力争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1450亿元。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拓宽农产品线上流通渠道。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生态休闲深度融合。
建设美丽乡村。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重点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加快推进乡村振兴“4+9”示范片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和县乡全域推进试点,完成120个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实施乡镇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加强以有效保洁、定点停车、店内经营、违建拆除等为重点的镇容镇貌管理。依托环境整治,培育和引进生态经济主体,打造319国道(常德)百里生态经济走廊。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暨农村“空心房”整治,依托自然村落、集中安置点合理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改善基础条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抓好澧县安乡西水东调工作。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农村公路窄改宽500公里,全面完成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强乡村通信基站和光缆线路建设。
夯实基层基础。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公共服务自给能力。加大基层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力度,保障好基层干部待遇。充分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五、推动城镇提质,持续完善发展平台
提升城市功能。强化规划引领,坚持多规合一,继续抓好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加强柳叶湖空间规划管理。全面推进“城市双修”,巩固海绵城市建设成果。加快城东片区提质改造、桃花源大桥北端棚户区改造、高铁新城、阳明湖板块、新河水系整治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沅江隧道、太阳大道、丹溪路等骨干路网建设。大力推进“公交都市”创建,支持市域内现有客运班线升级为城际公交。加快市城区停车设施规划建设,改善城市交通环境。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加强精细管理。推动城市管理拓展延伸,提高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严格落实《常德市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加强垃圾分类处置。完善出租车改革后续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管养水平。持续抓好控违拆违。加快拓展“我的常德”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积极创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巩固城市创建成果,提高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完善城镇体系。统筹城市和城乡规划布局,推进县域品质提升,增强县域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县域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管理,培育发展特色小镇和品牌村落。积极探索扩权强镇,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