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8日 郄英才)

2019年01月23日 13:57   来源:襄阳日报   

  ——2019年1月8日在襄阳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襄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郄英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新挑战,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着力实施高质量发展十大重点工程,“一极两中心”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回升,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8%,外贸出口额增长26.7%,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可比增长16.5%,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额、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总量全省第二的地位更加巩固,纳入全省考核的7个县(市、区)均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经济结构优化效益向好,预计地区生产总值中服务业占比达到38%以上,同比提高约3个百分点;工业增值税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税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0%。

  ——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10个产业集群获得省考核认定,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4个实现增长,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长13.8%,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产值同比分别 增 长 32.4%、 14.1%、 12.2%和15.4%;我市汽车产业在全国汽车产销负增长的情况下逆势而进,整车产量38.4万辆、同比增长23.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4万辆、同比增长23.8%,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获批,东风汽车试验场四期扩建及智能网联汽车小镇开工建设,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工作正式启动。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5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新增国家级和省级研发创新平台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0个,转化科技成果105项;高新区成为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标准化试点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枣阳市、老河口市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发展活力明显增强。要素集聚力持续提升,新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上市公司37家,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50个,其中有42个工业项目投资过10亿元,3个工业项目投资过50亿元。市场主体加快成长,新注册企业1.53万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家、限上商贸企业112家,骆驼集团、立晋钢铁等5家企业入围湖北民营企业100强,美亚达新型建材、龙蟒钛业等13家企业入围湖北民营企业制造业100强,葵花药业、新火炬等19家企业成为全省隐形冠军和科技小巨人企业,三环锻造获得“湖北省第七届长江质量奖”。

  “双创”活力持续迸发,新增国家级和省级“双创”载体17个,市人才创新创业超市成为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新引进53个高层次团队创新创业、718名高层次人才全职工作、2.25万名大学生就业创业,成功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湖北赛区总决赛和汉江创客英雄汇。

  ——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减量化增长方式扎实推行,75个工业节能和清洁生产项目投入运行,东风康明斯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老河口市成为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化肥施用量亩均减少0.5公斤,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1%,我市成为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市推进试点;城市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全省领先;新增绿色建筑75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40万平方米;预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4%和4.3%,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比“十二五”末分别下降8.2%、9.3%、25%和12.8%,全面完成省定目标。坚决整治突出环境问题,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年度整改任务全面完成。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在全年降雨量比上年减少三分之一(减少428毫米)的不利条件下,中心城区PM10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1%,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7.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7.1%,完成省定考核目标。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家和省考核我市的汉江及其支流9个断面水质均值达标率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我市在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验收中获得优秀等次。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保康县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新增3个省级森林城镇、125个省级绿色乡村。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76个贫困村出列,76247人脱贫,南漳、保康、谷城三县“摘帽”正按计划接受中央和省考核验收。城镇新增就业10.4万人,社会养老保险待遇连续十四年提标,15家医院实现异地就医结算,城乡居民医保个人支出比例进一步降低,提供医疗救助13.6万人次、困难群众生活救助13.4万人,解决了32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物价保持总体稳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打掉涉黑犯罪组织11个、涉恶犯罪集团和团伙132个,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振兴实体经济。狠抓政策落地提振企业信心,为企业减税降费83亿元,兑现惠企资金35亿元,减少电费支出2.94亿元。狠抓服务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1000余个,为100多家企业提供了融资支持。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壮大投资支撑,“楚商襄阳行”、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专题推介等17场专题招商活动成果丰硕,全年实际到位资金2800亿元;强化项目拉练等推进机制,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江山重工军民融合高端装备、双林汽车轴承、啸创汽车配套加工基地等193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天药药业、正大熟食、唐城夜游等117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全省投资和重大项目谋划推进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二)全力推进产业提质升级。扎实开展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95个,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3.1%,新增智能工厂和机器换人示范企业30家、数字化生产线105条;实施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项目117个,汇尔杰玄武岩纤维等75个项目竣工投产。着力补强服务业短板,新增28家国家A级和省级重点物流企业,创建3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20%,我市成为全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襄阳华侨城文化旅游示范区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开工建设,九路寨、香水河成功创建4A级景区,全市A级以上景区接待游客1202.3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7%和29.2%,我市成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

  (三)全力推进乡村振兴。优化农业供给体系,新建高标准农田105万亩、“稻虾共作”基地12万亩,新建改造茶园5万亩,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82个,新注册地理标志商标13件,新增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20家,以襄州为核心区的襄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批,南漳县成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枣阳市、宜城市、南漳县被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面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扎实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和农村清洁工程,深入开展“农村清洁家园百日行动”,建成26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90%以上乡村生活垃圾实现集中收集处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宜城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

  (四)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上综合施策,全年化解不良贷款82.8亿元,非法集资存案和新发案件实现“双降”,政府债务额度控制在合理区间;社会治理力度加大,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安定和谐的局面持续巩固。在脱贫攻坚上精准施策,“扶贫车间”、“合作社+农户”、电商扶贫等一批产业扶贫模式有效推广,2.1万个贫困户获得小额扶贫贷款支持,专业合作社覆盖到所有贫困村;完成易地扶贫搬迁8877户,改造贫困户危房9899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全覆盖,住院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90%以上;为11.2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提供了教育资助。在污染防治攻坚上重拳出击,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行动,中心城区空气质量持续好转,汉江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改取得积极成效,26家危化品企业及沿江化工企业搬迁全面启动,取缔非法采砂场396个、拆除非法船舶1086艘,“厕所革命”、精准灭荒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全市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均达到清洁等级。

  (五)全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中心城区改造棚户区2万套,推进建设棚改安置房1.4万套,综合整治背街小巷165条,旧城面貌进一步改观;东西轴线全线开工,苏岭山大桥即将通车,打通“断头路”、增设停车位、完善公交体系等取得新成效,交通功能进一步提升;新建改建一批标准化菜市场、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综合整治积水渍涝点,积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市政功能进一步提升;鱼梁洲环岛景观带、樊城江滩公园二期、滨江路东延伸段景观公园等工程快速推进,襄新大道绿化工程全面完工,新增绿地262万平方米,生态品质进一步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纵深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明显提升,清洁家园活动成效显著,铁腕拆违有力遏制了违法建设,城市更加干净有序。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汉十高铁、郑万高铁、蒙华铁路襄阳段进入铺轨阶段,配套工程同步实施,东津高铁站承轨层及地下主体工程完工;襄阳机场新开通航线6条、通航城市达到27个,旅客吞吐量突破140万人次、同比增长36.9%;汉江雅口枢纽投资与形象进度“双过半”,小河港区一期工程水工建筑基本完工;枣阳至潜江等5条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新建一二级公路157公里、农村公路1020公里,提档升级农村公路1513公里,南漳县、老河口市成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六)全力深化改革开放。放管服改革持续突破,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一张网”全面建成运行,196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证照分离”改革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工业项目“先建后验”的做法得到李克强总理批示肯定,“大幅简化退税流程”做法获得国务院表彰。财政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持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实施;新落地PPP项目13个、总投资156.9亿元,入选财政部PPP示范项目8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发行各类债券75.4亿元,226家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国企国资改革进一步深化,汉江国投转型发展步伐加快,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基本完成。开放发展取得新成效,襄阳自贸片区综合保税区起步区启动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企业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新落户项目48个、总投资221.5亿元;襄阳至宁波港国际铁海联运、“襄汉欧”“襄渝欧”中欧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

  (七)全力增进人民福祉。年初确定的民生实事35个子项中,有33项全面完成;未按时全面完成的2项是,人行天桥建设项目(计划增设16座人行天桥,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建设配套设施,春节前可投入使用)、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计划建成78个,目前6个未建成,预计1月底前5个可建成,4月底前最后一个可完工)。就业服务进一步加强,为894家用工企业发放稳岗补贴3557.8万元,为创业载体和创业主体发放奖补资金1225.6万元。社会保障力度加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困难职工养老保险“助保贷”启动实施,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进一步完善,“五险”扩面新增30.25万人次。教育事业实现新发展,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加大,襄阳三中新校区投入使用,市三十六中迁建工程基本完成,襄阳四中新校区建设快速推进,湖北文理学院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图书馆主体竣工,市博物馆开工建设,襄阳古城墙、小江西会馆等文物修缮项目完工,改扩建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8个,931个试点村(居)文化小康建设扎实推进,成功举办诸葛亮文化旅游节、襄阳马拉松等赛事,长渠(白起渠)成功申遗。卫生健康工作得到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全省考评中名列市州第二,药品带量采购实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覆盖。

  (八)全力提升政府效能。树牢“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始终做到市委凡有决定、政府必有行动、行动必有效果。以“落实年”和“打造新时代襄阳产业文化大讨论”活动为契机,狠抓转作风提效能,市政府领导成员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人人领衔主抓、分兵把口落实,坚持“一线工作法”现场办公解决问题、“三不一直”调研督办推动工作;对发展中的大事快议快定快干,比如针对服务业短板突出、贷款不良率上升、营商环境不优、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不严等,迅速研究推出有效措施;对工作中的难事咬住不放钉钉子,比如针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大气污染治理、棚户区改造、河道非法采砂和非法码头整治等硬骨头,重拳出击逐个攻坚;对市场主体的急事一一回应快速处理,比如针对招商合同兑现难、中小企业续贷周转难、部分重点企业遭遇资本市场风险等问题,果断出手逐个破解;对久拖未决的突出矛盾敢于担当积极化解,比如针对中心城区37个征迁安置房建设项目延期交房问题,逐一研究、逐个制定有效解决方案并扎实有力推进,目前已分配入住9097户。我们坚持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开展政府工作,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积极回应社会和舆论关切,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对口支援等工作继续加强,慈善、助残、妇女儿童、红十字事业等都实现了新发展,审计、统计、气象、档案、保密、史志、对台、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机构编制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尽管我们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但取得的成绩好于预期。这主要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市各级干部群众的奋力打拼。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在襄投资者、创业者、建设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困难增多,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传统产业调整转型阵痛加剧、新兴产业支撑力不足、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农业供给质量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特别是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农业面源污染、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比较突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短板较多;少数公务人员懒政、滥政、粗放施政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政府工作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