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22日 丁纯)

2019年01月28日 14:38   来源:常州日报   

  ——2019年1月22日在常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丁纯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常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市政府在中共常州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推进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十二届五次、六次全会和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起步。

  一年来,全市经济社会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一是主要指标平稳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050.27亿元,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7.1%;完成进出口总额2266.4亿元,增长7%;实际到账外资26.11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1%。二是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完成税收收入915.17亿元、增长10.4%,总量前进一位、列全省第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0.3亿元、增长8%,税比87.3%、全省第二;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9.1%,其中民营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7%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3.3%。三是创新活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占比达2.81%,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32.5件,实现中国专利金奖零的突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80家、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20家,科教城连续5年荣膺中国最佳创业园区第二名。四是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2%左右。30件民生实事扎实推进,解决了安阳里危积陋改造等一批百姓关注的操心事烦心事。全面小康指数位居江苏第四、全国第十二位。

  一年来,我们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专注干好自己的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焦提质增效,实体经济呈现新发展。抓牢实体经济这个根本,突出质量效益导向,全力以赴抓转型、调结构。扎实开展“重大项目增效年”活动,新增签约30亿元或3亿美元以上重大项目20个,其中时代新能源三期等3个项目超100亿元或10亿美元,新恒东光学薄膜一期、蒂森克虏伯汽车转向柱等41个项目竣工。深入实施“三位一体”工业转型升级战略,十大产业链产值增长12.8%、占比达42%,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4.2%、35.3%、19.8%。全域旅游加快推进,接待游客7244.91万人次、增长9.8%,旅游总收入1088.64亿元、增长14.2%;溧阳曹山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常州高新区成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武进绿建区等3家单位获评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万帮充电获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创成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稳步发展现代农业,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成效显著。粮农产品生产供应稳定,供销社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扎实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中国驰名商标累计107件、全省第二。

  (二)聚焦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持续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双创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引进公共研发创新平台3家、新型研发机构4家,新增省市共建重大科技载体平台项目5个,新能源汽车能源与信息创新中心、石墨烯创新中心获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新增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科技创业平台23家。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提升,天合光能和上上电缆获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武进不锈获提名奖,5家企业中标国家工业强基工程项目、累计15家,均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常州大学等单位参与的3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评工信部单项冠军4个、省隐形冠军企业5家,新增11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工业互联网四星以上上云企业13家,均居全省第一。积极培育发展“四新经济”,航天云网、中机云创、苏文电能、天正工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加快建设。深入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引进创业人才项目247个、各类高层次紧缺人才600多名,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连续五年全省第一。大力推进企业上市,新增上市企业4家,总数达58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总数达113家。

  (三)聚焦改革开放,发展环境得到新优化。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关键一招”,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升双向开放水平,位居福布斯2018年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30强第四位。产城融合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探索形成综合提升型、专业集聚型、公共服务优化型等融合发展路径。落实中央和省统一要求,稳步推进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在全省率先实现工商登记和不动产登记“一城通办”,高质量实现“3550”改革目标。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表彰改革开放40年50位杰出民营企业家,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兑现各类减免税优惠超500亿元;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新增贷款841亿元、历史最多,设立50亿元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积极防范金融风险,主动化解重点企业资金链问题,成立首期30亿元的上市公司纾困基金。深入推进市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在全省率先出台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差异化发展定位,完成新一轮战略性重组。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溧阳市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2.47万亩;武进区顺利完成国家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任务,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8万亩,走在全国前列。全面推进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指数位居全国前十。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推出“九法联用”举措,外资外贸保持平稳增长,制造业实际到账外资增长58.2%。积极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通关时间压缩三分之一。常州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30万人次。大力推进园区平台高质量发展,常州经开区通过三年奋进成为全市经济重要增长极,江苏中关村获批省级高新区,苏澳合作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新增省级特色小镇3家。

  (四)聚焦绿色发展,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落实“263”专项行动,全力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省级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切实解决了一大批生态环境问题。认真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编制完成沿江地区绿色转型发展规划,出台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实施方案,统筹推进长江生态安全带、太湖生态保护圈、武进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全年完成重点治气工程1835项,专项整治化工、“散乱污”企业(作坊)、成品油取得阶段性成果,关停化工企业205家,圆满完成进博会等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任务。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开展重点区域污染源走航监测、绿色工业云精准监测,实施企业限停产豁免制度。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主城区畅流活水工程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达60.6%、高于省定年度目标,完成84个黑臭水体治理。加快提升环境设施能力,全市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年处置能力达10.3万吨,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5.5万吨。推进绿色转型,节能降耗完成省定目标,新增工信部绿色工厂7家、全省第二。提升生态绿城建设水平,建成老运河生态绿道和一批公园绿地,创成省生态园林城市。溧阳天目湖、金坛长荡湖湿地公园成为国家湿地公园,溧阳市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

  (五)聚焦区域融合,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突出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城市集聚辐射带动力不断增强。高质量推进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溧高、常宜、溧宁、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以及苏南沿江城际铁路工程加快推进,常泰过江通道开工建设,德胜河航道整治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233国道金坛段、360省道溧阳段等国省公路项目有序实施,京沪铁路常州站南北站房一体化改造工程竣工投用,新沟河延伸拓浚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加快完善城市路网,紫荆西路、河滨东路、大明路主线等项目竣工。地铁1号线实现“洞通”“轨通”“电通”,2号线土建工程过半。大运河文化带常州段规划建设加快推进,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部分场馆完成修缮。公用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西石桥水厂、魏村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建成投运,完成天然气利用三期项目。城市长效管理深入推进,成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国家试点城市。实施交通畅行工程,新增停车位1.2万个,开辟校园定制公交和校车专线19条,投放有桩公共自行车2万辆。统筹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和全域美丽乡村建设,2个村庄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7个村庄入选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农村污水设施覆盖率达80%。“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创建通过验收,溧阳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1号公路”品牌进一步打响。创成全省首家全域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

  (六)聚焦富民惠民,民生福祉获得新提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聚力解决影响百姓生活的“关键小事”。扎实推进就业创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23万人,扶持创业1.86万人,实现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700人。精准推进全民参保三年行动,社保扩面净增8.5万人。实施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茅山老区帮扶、“阳光扶贫”深入推进,在全省率先出台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办法,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慈善大病保险保障病种由4种扩大至30种,按照市定标准已脱贫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1.84万户、3.26万人。大力改善百姓居住条件,11个易淹易涝片区整治工程全面完成,实施22万平方米危旧房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棚改工程新开工24807套、基本建成18135套,积极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66.86%;普高招生计划占比提高到56%;常州大学西太湖校区建成投用。综合医改持续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市妇幼保健院、市一院钟楼院区建成投用。扎实推进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打造高品质现代健康养老“常州品牌”经验做法得到国务院领导批示肯定。文化惠民与精品创作、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取得“双丰收”,建成243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推出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等一批艺术精品,成功举办第十五届市运会,第十九届省运会金牌数列全省第三。持续推进全域文明城市建设,在全省首推文明行为信用管理,社会文明测评指数全省第一,溧阳市跻身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在全省首创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与综治中心、合成维稳中心“三中心合一”模式,网格化社会治理走在全省前列;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有力推进;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创成全域法治城市,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省双拥模范城创建再次实现全域“满堂红”。国防动员、人民防空、防震减灾、民族宗教、外事侨台、档案方志、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我们始终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情况“回头看”,认真落实中央巡视江苏反馈意见整改。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市政府党组完成破解难题课题27个。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突出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行首问负责制,政府效能得到提升。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加强。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监管制度体系,债务风险整体可控。加强审计监督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市级部门预算项目经费压减10%,市级机关闲置资产清理工作基本完成。坚持依法行政,市政府常务会议常态化学纪学法,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3件,颁布政府规章3件,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深入实施。深化政务公开,举办政府开放日活动,加大政策解读宣传力度,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通过国家级验收。坚持重大事项向市人大报告、与市政协民主协商,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01件、市政协提案343件。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发展成就令人鼓舞。这是全市人民在中共常州市委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加强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个领域的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常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和部省驻常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常州建设和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反映在外部环境上,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中美贸易摩擦带来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外贸外资增长。反映在经济发展上,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人才引育还不能适应转型发展需要,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任重道远;资源约束越发明显,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反映在社会民生上,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还不够均衡,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还有不少“痛点”“堵点”;社会治理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部分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反映在工作推进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定程度存在,抓落实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