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9日 张叶飞)

2019年01月28日 15:00   来源:镇江市政府网   

  四、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

  深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着力控制污染源头,狠抓末端排放治理,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整改突出问题。深入实施“263”“116”专项行动,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见底清零”。持续开展煤电企业、“散乱污”企业、柴油车尾气、工地扬尘等领域集中整治,加强动态监测和应急管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完善河(湖)长制,实施重点河湖“挂图作战、综合治理”,全面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安全隐患整治任务,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加快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

  加快绿色转型。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深化传统产业“八个一批”工程,落实化工钢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要求,发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作用,培育市级以上绿色工厂10家、绿色园区1家,化工企业入园进区率提高到60%。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推广燃煤清洁高效利用技术,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全面执行特别排放限值。推进绿色港口和绿色公路建设,开展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燃油油品整治,加快长江和运河水上加气站建设,推广使用液化天然气船舶。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综合利用率90%以上。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加快低碳项目落地见效,推动国际低碳(镇江)大会市场化运作,倡导节电、节水等绿色生活习惯。

  增加生态供给。完成“三线一单”划定工作,建立分区管控体系。加大长江岸线生态保护力度,完成镇扬河段三期整治、长江干流江苏段崩岸应急治理等重点工程,基本完成大路姚桥段长江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实施新孟河延伸拓浚主体工程。加强生态修复,加快岸线整治、宕口治理,完成成片造林面积8000亩,推进主城区山体“一山一景”改造、古运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打造“亲山”“滨水”独特城市风貌。

  健全治理机制。深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完善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政策,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水环境双向补偿、企业排污权许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制度改革,试行苏南运河等重点河湖生态补偿机制。指导帮助企业制定环境治理解决方案。创新环保监管模式,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依法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五、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弘扬“亚夫精神”,全面推广“戴庄经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壮大乡村产业。优化“三带三区”空间布局,壮大优质粮油、特色园艺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储藏保鲜、烘干物流、初级加工等生产性服务业,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5万亩、渔业面积1000亩。推进丁庄葡萄、扬中河豚等特色小镇建设,依托农产品营销模式大赛、农民丰收节等载体,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增省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4个,农业电商网上销售额增长20%以上。扩大绿色农产品基地规模,规划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30个,新培育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社30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到40%;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新建高标准农田8万亩。

  优化乡村环境。统筹生产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社会事业设施等规划,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开展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以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174个规划发展村庄和居民点生活污水治理,新增100个美丽宜居村庄、20个绿化示范村。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档升级农村公路100公里,改造农桥10座。建设农村生态河道20条,新增“水美乡村”15个。

  深化乡村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力争全市90%以上的村完成改革任务,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支持以出租、联营、入股等形式,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及宅基地。深化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改革,推动农业保险市场化运营,强化涉农保险保障和服务功能改革创新。统筹推进供销合作社、农村水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增强为农服务能力。

  培育乡村人才。壮大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000人。完善基层农技、农机推广体系,全市“一村一所”占比达80%。引导鼓励大学生、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培育一批乡村工匠、文化能人。

  全面精准脱贫。开展省定标准脱贫人口“回头看”,严格落实“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完成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支持经济薄弱村发展特色产业,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低收入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加强精准管理和阳光监管,制定“一村一策”“一户一策”任务清单。强化健康扶贫,严格落实低收入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和报销比例提高政策,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水平,切实提高脱贫质量。

  六、坚定不移维护社会稳定

  始终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底线思维,采取过硬措施,营造和谐、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坚守金融安全底线。按照“坚定、可控、有序、适度”要求,细化制定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工作方案,严控政府投资项目,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确保总量下降、结构优化,坚决守住不出险底线。深入实施“清风行动”(和金融生态环境“八城同创”,严厉打击金融欺诈、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健全恶意逃废债联合惩戒机制,扎实推进“破圈解链”,不断增进银企互信,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

  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健全社会矛盾排查预警、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坚持依法处置涉访违法行为,实施严重失信信访人信用管理,健全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积极推进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做优做强网格化管理体系,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推进公安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和执法办案基地、实战训练基地建设,继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坚决防范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保持“双下降”。持续开展电动车违规行驶、渣土车超载超速等专项整治,防范处置公共交通领域突发极端事件。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扎实做好火灾防控和应急救援工作,深化“祛火源、降荷载、强设施、畅通道”专项行动,加快预警发布系统和民间救援体系建设,强化动物疫情、生态破坏等公共安全事件处置,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

  七、坚定不移持续改善民生

  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准发力、持续攻坚,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稳定就业创业。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化“创响镇江”“援企稳岗”等行动,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扶持大众创业7000人,创业带动就业3.5万人,争创2家省级示范基地。建立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扩大培训范围,全年培训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1.5万人。继续实施“万名高校毕业生留镇行动”,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来镇就业创业,全年培养引进本科以上人才1.6万人。

  强化社会保障。深入推进社保制度改革,有序开展社会保险费征管职责划转工作,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政策,巩固全民参保登记工作成果,城乡社保覆盖率保持98%以上。继续做好城乡居民和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费征缴工作。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稳步推进医保“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试点;打击欺诈医保基金行为,防范基金风险。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完善多层次救助体系,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及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单人保”(政策,建成市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

  坚持教育优先。完成市区学前教育布局规划修编工作,优化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放大“名师工作室”效应,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范围。实施高中办学体制改革,推动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发展,促进普教、职教渗透融合。启动第四中学迁建工程。探索数字化督导、第三方督导,促进教育“管办评”分离。加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加快推进高校园区建设,江苏科技大学、市委党校等6所学校全面入驻,共享区图书馆和体育馆投入使用。

  建设健康镇江。完善市区医疗设施布局规划,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妥推进市医疗集团实体化运作,建立市属医疗机构健康服务共同体,推进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和城市社区医院建设,完善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建共享机制。引进和培育医生集团,增加医疗服务供给。加强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规范签约服务流程,提升签约服务质量。推进健康镇村建设,争创2个省级健康镇、5个省级健康村。开展应急救护“百万培训”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活动,新增6万人基本掌握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

  促进文化繁荣。完成市区公共文化布局规划,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通过中期评估,提升镇(街道)文化广场15个、村(社区)文化广场37个。开展金山艺术展演月、民俗文化周等文化惠民活动,继续办好长江国际音乐节。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实施京口闸遗址、焦山摩崖石刻、殷氏六房旧宅保护工程,加强传统表演艺术类、手工技艺类、民俗活动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推动全民健身。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十大业余联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200场(次)以上。打造世业洲体育健康公园。进一步提高公共体育场馆使用效率,提供高质量体育服务。

  今年,将努力办好事关民生福祉的10件实事。

  1.优化医疗保障。试点“中医经典病房”(建设,推广“市中医院巡诊巡讲”工程,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中医阁100个;推进医保政策市级统筹,优化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和住院统筹制度,整合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医保“特药”报销比例10个百分点。

  2.优化养老服务。新建5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加快建设标准化及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进农村敬老院“公建民营”;深化医养融合,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嵌入医疗服务。

  3.优化教育布局。完成市区三中改扩建、江南学校扩建、实验初中迁建工程和中山路小学、李家大山小学改扩建工程,建设丹徒茅以升学校,异地新建句容市高级中学,创建40所智慧校园。

  4.优化体育设施。建成健康路市民体育公园并对外开放,建成镇(街道)多功能运动场10个、笼式足球场5个、健身路径80条。

  5.优化菜场建设。筹划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建改造4个菜市场,加强菜市场长效管理综合考评。

  6.优化公厕环境。提高标准、优化布局、完善功能、创新管理,新建环卫公厕18座,改造环卫公厕56座。

  7.优化公交出行。探索主要交叉口公交车信号优先,市区新购置190辆新能源公交车,新辟、优化公交路线20条。

  8.优化停车管理。新增1万个停车泊位,推进“互联网+停车”全覆盖,实现扫码收费、精细管理,提高停车服务智能化水平。

  9.优化道路通行。打通宗泽路、汝山路等断头路、瓶颈路,改善演军巷、仙鹤巷等道路微循环;综合采取科学调度、合理分流等措施,缓解南徐大道等城市拥堵路段。

  10.优化文化服务。完成11个茅山革命老区经济薄弱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强基层任务,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惠民文化活动500场。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一年,我们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主动作为、开拓进取,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敢担当。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跳出“舒适区”,自加压力、负重奋进,敢为人先探索新路;打破“温吞水”,立说立行、紧张快干,不达目的不罢休;敢啃“硬骨头”,问题面前不回避、困难面前不退缩,迎难而上、敢闯敢试、尽快破解;提振精气神,保持干事创业激情,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往无前干到底。

  提效能。大力弘扬“店小二”(精神,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力度,下大力气整治“慵懒散”,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惩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进一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各项服务落实到“最后一米”和“神经末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重法治。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定期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不断加强与市政协的民主协商,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对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深入研究论证,广泛听取意见。

  讲诚信。诚信是最大的财富,失信是最大的破产。坚守契约精神,坚决杜绝权力傲慢,真正把企业家当作我们的宝贵财富,答应的事一言九鼎;真正把投资者当作我们的合作伙伴,承诺的事一锤定音;真正把老百姓当作我们的衣食父母,定下的事一诺千金,以政府诚信带动全社会诚信建设。

  促清廉。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权力清单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坚决杜绝政府投资“决策粗放、建设粗放、管理粗放、经营粗放”,让每一笔财政资金都花在刀刃上,让每一处国有资产都处在监督下,让每一项公共资源都得到有效配置。

  各位代表,四十年沧桑巨变,新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用勤劳、智慧和汗水,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书写“强富美高”新镇江崭新篇章,回答好“镇江很有前途”的时代答卷,以优异成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