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育需要良好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今年以来,面对疫情考验和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通州湾示范区主动出击,把培大扶强作为夯实区域产业基础、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关键一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气候”,加快培植企业发展肥沃“土壤”,全力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78家潜力企业
“人人参与”精心培育
“已落户企业是示范区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培大扶强、服务企业是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必须一着不让、一丝不苟做好各项工作”。年初,通州湾示范区党工委主要领导在培大扶强工作动员会上话语铿锵。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示范区结合复工复产,全面启动培大扶强工作,迅速成立由示范区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出台《2020年度企业培大扶强工作意见》。根据前期梳理,优选出产业质态优、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强的78家企业,分为销售上台阶、新入户促产出和培大扶强三类,全力纳入示范区培大扶强工作范畴,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14个责任单位,全力构建“人人参与”责任体系。
责任明确,目标更明确。示范区针对每家企业的具体情况,个性化制定年度销售任务目标,并将数额“白纸黑字”写进考核办法。“就是要不留退路、任务必成,把示范区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都调动到培大扶强中来,形成强大合力”,通州湾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陆忠华说道。如今,“每日盘点、每周研判、每月通报”机制已经形成,工作成效与每月综合绩效全面挂钩,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成为示范区全体人员的共识。
18条政策干货
惠企助企定向发力
通州湾示范区是国家战略新高地,同样也是企业发展的“政策高地”。今年来,通州湾示范区结合培大扶强工作,针对性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为企业提供“低门槛、高奖励、全周期”的政策支持。
“根据国家及省市相关政策,示范区进行全面梳理,结合实际制定涵盖基础设施配套、财政贡献、设备及研发投入、人才引进等各个领域的18条政策干货,并全面降低申报门槛,为区域企业提供最大力度的支持”。通州湾示范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杨美娟表示。目前,政策扶持已经进入兑现阶段,预计将有60多家企业得到实惠,总奖励金额近800万元。
针对企业用工难问题,示范区专门研究出台奖励办法,推动与南通职业大学、贵州及陕西劳务基地、大型人才网站等合作,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高职中职专业班等形式,点对点精准培养、精准招聘、精准输送,并给予企业用工服务和技能人才培养奖励。示范区社管局还牵头组织企业至省、市各大专院校进行专场招聘,帮助多家企业解决招工问题。
同时,示范区自今年起,全面建立企业表彰制度,按照年应税销售及纳税等,评定金银铜牌,“大张旗鼓”为企业站台,“铺天盖地”为企业宣传,让企业家在通州湾有尊严、有地位。
挂钩服务企业
“真招实招”纾难解困
专员一线走访主动发现问题、职能部门统一汇总问题、培大扶强周例会及时解决问题……今年,通州湾示范区全面推行挂钩服务企业制度,党工委领导带头做“服务专员”,每个单位明确专人挂钩企业,到企业一线去、到生产车间去,真正为企业排忧解难。
“在示范区市场监管局的精心服务下,我们不但没有受到疫情冲击,销售反而逆势增长,截至11月底销量达5185万,已经远远超过上年销售总额!”江苏微尔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孙玉坤感慨道。这家外贸服装制造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出口下降,一季度销售很不理想。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服务专员与企业一道想办法,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紧抓防疫用品市场井喷的机遇,帮助企业转型生产,并协助做好设备改装、手续办理和国内市场的拓展,企业成功实现了产品转型和市场转型,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南通派恩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3D打印机的企业,因规模较小,申请省、市相关荣誉存在较大难度,企业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率有限。示范区组织人事局作为企业的挂钩服务责任单位,帮助综合分析企业整体情况,充分发挥组织条线优势,锚定“江海英才计划”“双创”型优质人才企业申报,全流程帮助挖掘和完善相关材料,今年10月,企业被评为全市首批“双创”型优质人才企业。知名度有了,市场销路随之打开,企业2020年度销售额是去年的5倍。
同时,通州湾示范区将审批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大力深化“帮办代办”制度,结合用海等地方特色,探索实施容缺审批、并联审批新路径,进一步压减审批时间。同时,建立示范区项目落地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推荐名录”,常态化开展“银企项目对接会”,多措并举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全方位、全过程优质服务,通州湾示范区培大扶强工作取得突出成效。预计年底前可新增规上企业50家以上,超过2012年以来示范区入规企业的总和,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以上,接近现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一半,新增应税销售超5亿元企业3家,超亿元企业5家。同时,工业应税销售同比增长超3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超15%,增幅均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下一步,通州湾示范区将常态化推进培大扶强工作,以更加精准、更加长效、更有温度的服务,引导企业进一步深耕通州湾,全面激发发展活力,全力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本报记者 吴霄云
本报通讯员 魏帅锋 潘源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