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9日在扬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张宝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扬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0年工作回顾及“十三五”发展成就
2020年,是扬州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扬州、实地视察,称赞“扬州是个好地方”。总书记的肯定和期望,让全市人民倍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干劲。
这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实,实行市县“每日视频点调”,建立“一见底、两彻底、三到位”机制,15天建成市传染病医院仓颉山病区,本地确诊病例28天实现零新增、40天内全部治愈。299名医护、保障人员驰援湖北,医疗队人数全省第三。一着不让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高效承担上海、南京等口岸部分入境人员专班转运和健康管理任务,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应建尽建”、重点人员“应检尽检”、重点部位“应查尽查”。广大医务工作者、疾控人员、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和志愿者不惧艰险、冲锋在前,全市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共同筑起守护生命健康的坚固防线。
疫情挡不住奋进的步伐。我们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增长3.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6%、6.3%,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转正、稳步向好。
一年来,我们克难求进稳增长,推动实体经济平稳运行。复工复产快速推进。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先后出台“惠企16条”“惠农12条”“金融15条”等系列政策。减税降费147亿元,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31%、11%,争取中央财政特殊转移支付和抗疫特别国债30.3亿元,发行政府专项债88.5亿元。全年工业开票销售6100亿元,新增“四上”企业1400家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0亿元,进出口总额770亿元,建筑业总产值4550亿元。招商引资注重实效。绘制68条行业产业链图谱,市县两级选聘招商大使1200名。举办“2·26”云招商、“4·18”国际经贸旅游节、国际汽车轻量化大会等活动405场(次),先后赴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地专题拜访,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37个,晶澳高效光伏电池及组件、中远海运LNG船、中粮(宝应)新型粮仓、中节能高效太阳能电池、中化(仪征)新材料产业园、鹍远基因医疗、恒润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成功落户。新招引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项目6个,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项目建设强力攻坚。梳排“八大领域”重大投资项目730个。实行“六个一”服务推进机制,15个列省重大项目、379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24%、112%。新开工工业重大项目67个,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59个。服务业投资增长28.4%、全省第一。工业技改提质增效。设立5亿元技改专项资金,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赶超项目20项、补链强链技改项目268项。获批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3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14家,93项新技术新产品列省重点推广应用目录,5家企业获评省工业设计中心。园区发展争先进位。出台开发园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1+7”系列政策,全市设立园区产业引导资金300亿元。9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实现进位,扬州高新区列全省高新区第9位。扬州环保产业园创成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园区,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建成国家级电商示范基地。
一年来,我们改革创新增动能,有效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创新驱动持续发力。启动首批独角兽和瞪羚企业培育计划,新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87家、省级“三站三中心”7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8%。艾迪药业、海昌新材成功上市,嵘泰工业主板过会。科技产业综合体实现开票销售230亿元,新增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17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5%,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0亿元。招引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3人,入选省“双创”人才22人、团队3个。中航研究院研究生院落户开学。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选派重点企业政务服务专员150人,市县乡村政务服务实现“四级联动”,基层政务服务一体化工作经验全省推广。取消和调整市级行政审批事项336项,市级“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98.1%。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实施市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组运河文投集团、科教集团、环投集团等国资企业,主责主业更加聚焦。市城控集团主体信用评级提升至AAA。
一年来,我们厚植文化扬优势,放大“三都”品牌影响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走在前列。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获国务院正式命名,完成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改造提升。成功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运河文化嘉年华等系列活动,WCCO加入大运河京杭对话合作机制。京杭运河扬州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加快建设。世界美食之都品牌效应凸显。出台美食之都建设专项意见,发布美食之都城市合作扬州倡议,举办淮扬菜美食节、中国早茶文化节,评选美食示范店35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请市人大审议通过《扬州市旅游促进条例》。发布2021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徽、吉祥物,51个国内外展园主体完工。承办东亚文化之都联盟工作会议、第十三届中国旅游电视周等系列活动。推出“瘦西湖夜游”、“三把刀”特色步行街等新业态。《朱自清》《衣冠风流》分别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优秀戏曲电影奖,谢馥春脂粉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湾头镇获评“中国玉雕之乡”。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理事会换届会议在扬举行。世界田联半程马拉松锦标赛筹备工作有序推进。
一年来,我们统筹布局促提升,加快区域融合发展步伐。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8个特色示范工程基本建成,109个长江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到位,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建档立卡的2031艘渔船、3974名渔民实现“应退尽退、应保尽保”。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连淮扬镇铁路全线通车,龙潭过江通道加快建设,北沿江高铁扬州段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宁扬城际工可完成专家评估。签署南京江北地区至仪征轨道交通研究等合作协议。扬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获批立项。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G345新集至刘集段、S333高邮东段、S331宝应段建成通车,新改建农村公路310公里、农桥194座。新增高标准农田22.7万亩、省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实施村企联建项目811个,总投资39亿元。新入选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20人、能手47人。粮食总产达286.6万吨,实现“十七连丰”。新(改、扩)建万头以上规模猪场13个,新增产能100万头。
一年来,我们强化治理提品质,积极推进宜居城乡建设。生态治理有力有效。开展污染防治“百日攻坚”、渣土车整治等专项行动,PM2.5年均浓度36微克/立方米、下降16.3%,改善幅度全省第二,空气优良率达80.1%、上升10.5个百分点。完成横沟河、宝带河、小秦淮河、邗沟河等整治工程,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基本完成,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达87.5%。新增城市绿地112万平方米,成片造林5.2万亩,修复湿地4735亩。单位GDP能耗完成省定目标。城市功能加快提升。东部综合客运枢纽及16条集疏运道路投入使用,主城快速路网二期工程总体形象进度达70%。建成市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赵庄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汤汪污水处理厂三期等工程。新改建市区污水管网60公里。实施乌塔沟整治、长江堤防防洪能力提升二期等工程,及时处置险情隐患42处,经受住了超历史极值特大洪水考验。城乡环境持续改善。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2个、棚户区(危旧房)7587套(户),翻建背街小巷30条,新改建农贸市场6个。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达85%。完成77个被撤并乡镇集镇环境整治,疏浚县乡河道85条。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12个、特色田园乡村19个,菱塘回族乡清真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一年来,我们用心用情办实事,多措并举增进民生福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扎实推进。深入开展30个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国省督导反馈问题全部按期整改到位,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6%和65%,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开展复工复产企业安全生产“六个一”专项行动,出台警示提示等5项制度。加大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推广力度。隐患排查有奖举报和“红丝带”经验做法全省推广。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1.2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万人次,新培养企业新型学徒4600人。扬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成省级园区。社会保障扩面提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至每人每月175元,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10元。在全省率先实现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实质性市级统筹。首创为现役军人家庭购买商业保险。新建儿童“关爱之家”10个。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启动新(改、扩)建幼儿园23所、义务教育学校9所、普通高中1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完成率10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2%。扬州技师学院新校区开工建设。市公共卫生中心建成投用。创成省首批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8家、省级社区医院11家。新建颐养示范社区29个、街道养老综合体6个,全市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达63.8%。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建成市县乡三级联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体系,获批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城市社区“全科社工+专职网格员”服务模式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创成升级版“技防城”,建成二维码智慧门牌及应用生态体系。圆满完成重大安保任务。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加强。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高邮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台湾事务、侨务、信访、人防、气象、科普、档案、供销、民族宗教、仲裁、妇联、残联、慈善、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我们优化作风增效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322件、政协提案462件。完成乡镇(街道)“三整合”改革试点,赋予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类事项186项、行政处罚权567项。厉行勤俭节约,一般性支出、政府专项支出分别压减20%、30%。加强财政审计监督,政府性债务化解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归集各类数据3.3亿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0余万条,12345热线办理满意率达98%。获评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