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全力守护好湘江源头,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坚持治污、增绿、降碳一体推进,精心打造“烟雨潇湘百里生态走廊”,倾力描绘“两江四湖”生态画卷,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全域美丽大花园。
接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强化千吨万人、千人以上饮用水源地水源保护区整治,抓好湘江流域293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和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到2026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3%以上。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纵深推进河湖林长制,全面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大力实施历史遗留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湿地保护率稳定在75%以上,存量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比例高于省定标准,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加快推动低碳绿色发展。全面启动碳达峰行动,努力建设碳中和先锋城市。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参与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储备一批符合绿色信贷要求的项目。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护好永州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给子孙后代留下“欸乃一声山水绿”“九嶷山上白云飞”的美好家园!
4.做强做优中心城区,努力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要按照“以人为本、合理布局、产城融合、制度创新”原则,加快补短板、创特色、提品质。
加快零冷两区融城步伐。按照“一江两岸、南北联城、带状组团”发展思路,以“一江两岸烟雨潇湘百里生态走廊”为主轴,推进“十大片区”建设,实施“十大工程”项目,把中心城区规模做大、功能做强、品质做优,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的现代化城市。到2026年,零冷两区基本实现一体化,力争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1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0万,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达到35%,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努力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北部县市区和南部县区实现融合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人口规模超20万人的县城达到4个,其中超30万人的1个。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县城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配套等设施提级扩能,每个县城打造一个以上特色商业街区、一个以上夜经济集聚区、一个以上市民文旅休闲消费集中区,提升县城功能品质和集聚力。完善小城镇功能配套,加快48个重点镇建设,打造10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支持回龙圩做强做优柑橘品牌。统筹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往户延伸。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加强耕地后备资源建设。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升,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城镇像花儿那样星状开放,在金色光芒间交替着绿叶。城市文脉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让永州这座千年古郡续写新时代的城市编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