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2月30日 陈爱林)

2022年01月18日 16:32   来源:永州日报   

  三、2022年主要工作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我们要在“稳”字上下功夫,稳投资、稳消费、稳农业基本盘,确保经济保持合理增长。要在“强”字上求突破,强企业、强产业、强园区,加快发展制造业。要在“保”字上求精准,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保一方平安,守好民生底线。要在“进”字上闯新路,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加快提升城市品质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以高质量发展的优异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

  明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安全生产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定任务。

  明年要坚持把项目建设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统筹推进七个方面工作,重点抓好六个“十大项目”。

  1.推动经济稳中求进。不断壮大市场主体,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提升经济总量、均量、质量和分量。

  扩大有效投资。抢抓政策机遇,争取更多的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和专项债券投资项目。实施市重点项目470个,总投资3587亿元,年度投资1000亿元。其中,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09个,年度投资255.2亿元。持续推进十大交通项目建设,完成零陵机场迁建预可研及其专题报告编制、评审、报批,加快永清广高铁前期工作,推进桂阳至新田(宁远)高速前期建设。完成108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开工建设龙形头水库,加快何仙观水库前期工作。加快城市老旧管网改造。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实现县城5G网络全覆盖。鼓励本地建筑企业与大型企业合作,做大建筑业。

  重点抓好十大基础设施项目:(1)邵阳至永州铁路。(2)永州国际陆港项目(一期)。(3)衡阳至道县高速公路。(4)永州至新宁高速公路。(5)湘江衡阳至永州千吨级航道改扩建。(6)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灌区及毛俊水库工程。(7)气化永州工程。(8)永州新基建项目。(9)永州电网建设项目。(10)风光新能源综合基地。

  激发消费活力。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核心景区和精品线路,构建旅游产业联盟,深度拓展大湾区市场。推动零陵古城、宁远九嶷山、蓝山云冰山、双牌阳明山和桐子坳、江永勾蓝瑶寨、金洞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等特色景区基地成为旅游市场引爆点。争取宁远九嶷山舜帝陵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新创建国家4A级景区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促进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和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等类别的重点消费,支持批零住餐、文化、体育、租赁和商务服务等限上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需求,出台住房公积金贷款等新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制造业。(1)做强企业。支持推动国能永州电厂、零陵卷烟厂年产值突破50亿元,凯盛鞋业、东骏纺织年产值突破20亿元,九恒数码、恒创新材料、科力尔电机年产值突破15亿元,金箭新材料、锦络电子、明意湖智能科技、贵德科技年产值实现翻番。配合做好长丰猎豹战略重组。每个县市区力争引进1个以上投资过十亿元的制造业项目。新增“四上”企业300家,其中新入统规模工业企业120家。培育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2)做强产业。扶持现有主导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支持企业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智能化改造,加快发展数字经济。(3)做强园区。力争全市园区亩均税收达到8万元以上。全力支持永州经开区和永州国际陆港发展,实现双轮驱动。(4)做强保障。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大力开展“纾困增效”专项行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确保制造业贷款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设立产业基金,做实转贷基金。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5万亩。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

  重点抓好十大产业项目:(1)蓝山湖南奇秀集团皮具箱包项目。(2)永州经开区新能源产业园。(3)新田鲁丽木业有限公司产业园。(4)永州经开区中科航天红色科技城项目。(5)深圳科技工业园(宁远)高端体育器械科技产业园。(6)冷水滩轻纺时尚产业生产项目。(7)祁阳(振阳)针织绒制品生产项目。(8)道县ITO导电玻璃生产项目。(9)零陵苏宁家电智造园。(10)江华年产50万吨硅钢金属板材项目。

  强化科技创新。实施省以上科技创新项目45项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0.1个百分点,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78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50家以上,创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家,建立科创飞地平台5家。落实潇湘人才行动计划,促进各类别人才向重点产业、企业和项目集聚。

  重点抓好十大科技创新项目:(1)5G高频微型绕线电感技术。(2)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3)青蒿优培育种及高效逆流提取。(4)稻谷加工提质增效。(5)喉咽清中药制剂提质增效。(6)20纳米级高端碳酸钙常温制备技术。(7)乳化炸药“互联网+安全”智能升级。(8)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9)油茶籽油现代绿色萃取。(10)分子靶向治疗药物。

  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夯实“三农”基础。(1)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保持返贫致贫风险动态清零。加大对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基础设施薄弱村的支持力度。(2)保障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3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300万吨,生猪出栏680万头、年末存栏550万头,种植烟叶28万亩、收购烤烟70万担。严守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46.36万亩。(3)实施“扩大农产品出口,提升大湾区市场占有率”专项工程。年内新增认定大湾区“菜篮子”基地25个以上,对现有基地进行提质改造。拓展永州配送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功能,继续推进供港直通车试点工作。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打造“永州之野”直播平台。健全农产品质量保证体系。(4)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打造全产业链标杆型龙头企业10家,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0家以上。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6个以上。扶持金浩茶油做大做强,建设全省油茶生产机械化应用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生态康养等以生态为本底的新业态新产业。(5)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90%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体系覆盖率提高到75.3%,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2%。完成1261个村庄规划编制,打造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0个,创建省级“水美湘村”示范村2个。

  3.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完成中央、省级交办的10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和其他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年度整改任务。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进入全省前列,持续保持国家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城市。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污水直排,确保国考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城市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1%。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持续推进天然林禁伐、公益林限伐、商品林减伐,完成营造林45.6万亩以上。有序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抓好湘江流域沿岸和二广、泉南、厦蓉高速公路两侧的省级生态廊道建设。支持双牌、江永、金洞等开展碳汇经济先行区建设试点。启动“无废城市”建设。

  重点抓好十大生态环保项目:(1)湘江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滨江新城段)。(2)湘江生态廊道建设项目(零陵—祁阳)。(3)湘江中心城区段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4)电镀产业园环境建设项目。(5)中心城区建筑垃圾处理再生利用项目。(6)祁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7)城乡污水处理设施提质扩容、入河排污口整治项目。(8)东安县历史遗留含锑、含锰废渣风险管控项目。(9)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整县推进项目。(10)金洞管理区湘江支流白水河综合治理项目。

  4.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全市实施城建重点项目130个。中心城区着力推进湘江西岸片区、马路街片区、潇湘民俗街片区、滨江新城文生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区、零陵康养综合体片区开发建设。全线拉通湘江东路日升路—小岭路段,开工建设湘江西路亲水河—零陵北路段。加强“一江两岸”城市重要节点、重点地段和永州火车站附近的风貌管控,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管理,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建。支持有条件的县城创建国家级文明、卫生、园林城市,支持宁远、道县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支持10个重点镇建设。

  重点抓好十大城市建设项目:(1)湘江东路工程。(2)湘江西路工程。(3)滨江新城文生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4)滨江新城康养综合体项目。(5)永州国际冷链物流商贸中心配套工程。(6)湘江西岸城市更新项目。(7)中心城区供水管网系统提质改造工程。(8)中心城区保障性安居工程。(9)滨江新城和河东(港子口)污水处理厂及冷水滩河西雨污分流工程。(10)零陵古城D地块文化保护与利用项目。

  5.纵深推进改革开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逐步统一全市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深化预算支出管理制度改革。全面盘活财政“三资”。统筹规范全市自然资源开发。做好机关宿舍、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等改革工作扫尾。严控工程超概算。推动市县两级平台公司加快转型发展,市级平台公司公开市场主体信用评级AA+破零,县级平台公司AA评级达到3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力争外贸实绩企业突破300家,破零倍增企业100家以上,进出口额过10亿元的企业2家、过亿元的企业15家。引进“三类500强”项目10个以上。开展履约践诺攻坚行动,依法依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推广永州经开区“政企交流主题日”活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责任编辑:宋雅静)

共(5)页 首 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末 页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2月30日 陈爱林)

2022-01-18 16:32 来源:永州日报

  三、2022年主要工作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我们要在“稳”字上下功夫,稳投资、稳消费、稳农业基本盘,确保经济保持合理增长。要在“强”字上求突破,强企业、强产业、强园区,加快发展制造业。要在“保”字上求精准,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保一方平安,守好民生底线。要在“进”字上闯新路,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加快提升城市品质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以高质量发展的优异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

  明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安全生产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定任务。

  明年要坚持把项目建设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统筹推进七个方面工作,重点抓好六个“十大项目”。

  1.推动经济稳中求进。不断壮大市场主体,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提升经济总量、均量、质量和分量。

  扩大有效投资。抢抓政策机遇,争取更多的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和专项债券投资项目。实施市重点项目470个,总投资3587亿元,年度投资1000亿元。其中,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09个,年度投资255.2亿元。持续推进十大交通项目建设,完成零陵机场迁建预可研及其专题报告编制、评审、报批,加快永清广高铁前期工作,推进桂阳至新田(宁远)高速前期建设。完成108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开工建设龙形头水库,加快何仙观水库前期工作。加快城市老旧管网改造。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实现县城5G网络全覆盖。鼓励本地建筑企业与大型企业合作,做大建筑业。

  重点抓好十大基础设施项目:(1)邵阳至永州铁路。(2)永州国际陆港项目(一期)。(3)衡阳至道县高速公路。(4)永州至新宁高速公路。(5)湘江衡阳至永州千吨级航道改扩建。(6)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灌区及毛俊水库工程。(7)气化永州工程。(8)永州新基建项目。(9)永州电网建设项目。(10)风光新能源综合基地。

  激发消费活力。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核心景区和精品线路,构建旅游产业联盟,深度拓展大湾区市场。推动零陵古城、宁远九嶷山、蓝山云冰山、双牌阳明山和桐子坳、江永勾蓝瑶寨、金洞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等特色景区基地成为旅游市场引爆点。争取宁远九嶷山舜帝陵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新创建国家4A级景区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促进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和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等类别的重点消费,支持批零住餐、文化、体育、租赁和商务服务等限上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需求,出台住房公积金贷款等新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制造业。(1)做强企业。支持推动国能永州电厂、零陵卷烟厂年产值突破50亿元,凯盛鞋业、东骏纺织年产值突破20亿元,九恒数码、恒创新材料、科力尔电机年产值突破15亿元,金箭新材料、锦络电子、明意湖智能科技、贵德科技年产值实现翻番。配合做好长丰猎豹战略重组。每个县市区力争引进1个以上投资过十亿元的制造业项目。新增“四上”企业300家,其中新入统规模工业企业120家。培育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2)做强产业。扶持现有主导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支持企业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智能化改造,加快发展数字经济。(3)做强园区。力争全市园区亩均税收达到8万元以上。全力支持永州经开区和永州国际陆港发展,实现双轮驱动。(4)做强保障。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大力开展“纾困增效”专项行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确保制造业贷款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设立产业基金,做实转贷基金。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5万亩。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

  重点抓好十大产业项目:(1)蓝山湖南奇秀集团皮具箱包项目。(2)永州经开区新能源产业园。(3)新田鲁丽木业有限公司产业园。(4)永州经开区中科航天红色科技城项目。(5)深圳科技工业园(宁远)高端体育器械科技产业园。(6)冷水滩轻纺时尚产业生产项目。(7)祁阳(振阳)针织绒制品生产项目。(8)道县ITO导电玻璃生产项目。(9)零陵苏宁家电智造园。(10)江华年产50万吨硅钢金属板材项目。

  强化科技创新。实施省以上科技创新项目45项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0.1个百分点,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78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50家以上,创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家,建立科创飞地平台5家。落实潇湘人才行动计划,促进各类别人才向重点产业、企业和项目集聚。

  重点抓好十大科技创新项目:(1)5G高频微型绕线电感技术。(2)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3)青蒿优培育种及高效逆流提取。(4)稻谷加工提质增效。(5)喉咽清中药制剂提质增效。(6)20纳米级高端碳酸钙常温制备技术。(7)乳化炸药“互联网+安全”智能升级。(8)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9)油茶籽油现代绿色萃取。(10)分子靶向治疗药物。

  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夯实“三农”基础。(1)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保持返贫致贫风险动态清零。加大对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基础设施薄弱村的支持力度。(2)保障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3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300万吨,生猪出栏680万头、年末存栏550万头,种植烟叶28万亩、收购烤烟70万担。严守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46.36万亩。(3)实施“扩大农产品出口,提升大湾区市场占有率”专项工程。年内新增认定大湾区“菜篮子”基地25个以上,对现有基地进行提质改造。拓展永州配送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功能,继续推进供港直通车试点工作。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打造“永州之野”直播平台。健全农产品质量保证体系。(4)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打造全产业链标杆型龙头企业10家,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0家以上。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6个以上。扶持金浩茶油做大做强,建设全省油茶生产机械化应用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生态康养等以生态为本底的新业态新产业。(5)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90%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体系覆盖率提高到75.3%,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2%。完成1261个村庄规划编制,打造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0个,创建省级“水美湘村”示范村2个。

  3.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完成中央、省级交办的10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和其他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年度整改任务。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进入全省前列,持续保持国家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城市。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污水直排,确保国考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城市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1%。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持续推进天然林禁伐、公益林限伐、商品林减伐,完成营造林45.6万亩以上。有序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抓好湘江流域沿岸和二广、泉南、厦蓉高速公路两侧的省级生态廊道建设。支持双牌、江永、金洞等开展碳汇经济先行区建设试点。启动“无废城市”建设。

  重点抓好十大生态环保项目:(1)湘江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滨江新城段)。(2)湘江生态廊道建设项目(零陵—祁阳)。(3)湘江中心城区段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4)电镀产业园环境建设项目。(5)中心城区建筑垃圾处理再生利用项目。(6)祁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7)城乡污水处理设施提质扩容、入河排污口整治项目。(8)东安县历史遗留含锑、含锰废渣风险管控项目。(9)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整县推进项目。(10)金洞管理区湘江支流白水河综合治理项目。

  4.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全市实施城建重点项目130个。中心城区着力推进湘江西岸片区、马路街片区、潇湘民俗街片区、滨江新城文生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区、零陵康养综合体片区开发建设。全线拉通湘江东路日升路—小岭路段,开工建设湘江西路亲水河—零陵北路段。加强“一江两岸”城市重要节点、重点地段和永州火车站附近的风貌管控,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管理,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建。支持有条件的县城创建国家级文明、卫生、园林城市,支持宁远、道县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支持10个重点镇建设。

  重点抓好十大城市建设项目:(1)湘江东路工程。(2)湘江西路工程。(3)滨江新城文生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4)滨江新城康养综合体项目。(5)永州国际冷链物流商贸中心配套工程。(6)湘江西岸城市更新项目。(7)中心城区供水管网系统提质改造工程。(8)中心城区保障性安居工程。(9)滨江新城和河东(港子口)污水处理厂及冷水滩河西雨污分流工程。(10)零陵古城D地块文化保护与利用项目。

  5.纵深推进改革开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逐步统一全市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深化预算支出管理制度改革。全面盘活财政“三资”。统筹规范全市自然资源开发。做好机关宿舍、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等改革工作扫尾。严控工程超概算。推动市县两级平台公司加快转型发展,市级平台公司公开市场主体信用评级AA+破零,县级平台公司AA评级达到3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力争外贸实绩企业突破300家,破零倍增企业100家以上,进出口额过10亿元的企业2家、过亿元的企业15家。引进“三类500强”项目10个以上。开展履约践诺攻坚行动,依法依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推广永州经开区“政企交流主题日”活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责任编辑:宋雅静)

查看余下全文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