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2017南水北调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表彰80个先进集体

2017年01月17日 16:29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7日讯 日前,2017年南水北调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在讲话中指出,这次表彰既是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成果和全体建设者辛勤奉献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褒奖,也是对做好下一步南水北调工作的鼓舞和鞭策。

  据中国经济网了解,这次会议主要是为了表彰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总结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运行以来各项工作,客观分析新阶段南水北调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推动南水北调事业稳中求好,创新发展。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张义全出席会议并宣布表彰决定。中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田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张野、蒋旭光出席会议。

  会上,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张义全宣读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调办联合印发的表彰决定,对在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80个先进集体、60名先进工作者、20名劳动模范进行表彰,并颁发奖牌、证书。

  据中国经济网了解,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涵盖了南水北调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建设管理、征地移民、治污环保等各个方面,是南水北调工程全体参与者的优秀代表。大家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用智慧、汗水甚至生命,为东中线一期工程如期建成通水做出了突出贡献,集中展示了“负责、务实、求精、创新”的南水北调精神。鄂竟平号召大家向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看齐,坚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职,勇于担当,努力在南水北调岗位上建新功、立新业。

  鄂竟平指出,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南水北调系统认真贯彻党中央战略决策,按照年初确定“稳中求好 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把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扛在肩上,全力做好南水北调各项工作。一是合力推进,实现了“三个稳”。系统上下齐心协力、稳扎稳打,守住了工程平稳运行、水质持续达标、移民总体稳定这三个“稳”的底线。二是全力推动,“好”的态势初步形成。国调办强推运行管理规范化,沿线省(市)不断加大生态带建设力度,运管单位开展运行环境专项整治,国家有关部门联合推动水费收缴,用水量和工程效益不断提升。三是主动出击,“发展”难中有进。各单位齐心协力推动后续工程前期工作,大力协调体制机制,取得一定成绩。四是积极探索,“创新”迈出新步伐。全系统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创新的讲话精神,并在创新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五是从严从实,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认真落实中央巡视整改工作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机关党建重要论述,进一步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鄂竟平指出,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任职伊始,就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中,南水北调人也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一是中央的方针政策为南水北调工程未来发展明确了方向;二是南水北调工程重要基础性作用无可替代;三是南水北调工程战略性作用越发凸显。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客观认识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管理体制还未理顺;二是中线工程规范化管理还不到位;三是水费收缴不顺利;四是水质保障任务艰巨;五是移民发展后劲不足;六是干部队伍存在廉政风险。

  鄂竟平强调,与建设期一年一个变化不同,运行期间的南水北调事业进入相对平稳的时期。2017年南水北调工作思路依然是“稳中求好 创新发展”。要以问题为导向,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在“稳”的基础上,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一是以“稳”为主基调,确保实现安全有序。目前南水北调事业面临的基本矛盾,还是平稳运行和风险隐患之间的矛盾。南水北调系统上下要在心中时刻牢记 “稳”字,确保工程运行平稳、水质确保达标、移民保持稳定、验收稳步推进。二是以“好”为近期目标,尽力实现全面进步。贯彻“稳”的工作总基调,同时奋发有为,在“稳”的基础上实现“好”,达到管理再上水平、水质持续向好、移民发展致富、供水提量增效、形象越来越好。三是以“发展”为长远目标,争取实现重点突破。自觉把南水北调工程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局中去认识,找准南水北调和五大发展理念的契合点,全力推进东中线后续工程和西线工作取得新进展。四是以“创新”为动力,加快实现又稳又好发展。充分调动人的因素、激发人的活力,靠创新驱动突破原有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实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经营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五是树立“四个意识”,全面从严加强党的建设。南水北调系统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国调办党组、派驻纪检组和地方党委要求,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扎实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以党建工作成果保障南水北调各项工作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