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阳江市按“3+1”(珠中江+阳江)模式参与经济圈建设,开启了珠中江经济圈“3+1”的新格局。
珠海、中山、江门、阳江四市日前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旅游资源整合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阳江参与“珠中江”经济圈建设迎来新的机遇——
2016年年底,广东省珠海、中山、江门、阳江四市在阳江召开联席会议暨旅游产业区域合作与发展交流会,与会代表就完善区域紧密合作交流机制、推进海洋经济区域合作、深化区域旅游交流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会上四市还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旅游资源整合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这将为阳江参与“珠中江”经济圈建设带来新的机遇。
阳江是珠三角的直接腹地,是粤西通往珠三角的桥头堡。珠海、中山、江门、阳江四市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经济相融,加强合作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2014年11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阳江市按“3+1”(珠中江+阳江)模式参与经济圈建设,开启了珠中江经济圈“3+1”的新格局。
聚焦区域旅游产业合作、成立旅游合作联盟是珠海、中山、江门、阳江四市此次召开联席会议的重点。四地海陆相连,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目前,四市共有3A级以上旅游景区30家,其中5A级2家、4A级16家。其中,阳江拥有5A级景区——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南海一号”、喀斯特地貌、乡村旅游等多层次的旅游产品。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阳江旅游总收入168.3亿元,同比增长18.6%。
四市签署《珠中江阳深化区域旅游合作共同宣言》,成立了旅游合作联盟,将整合旅游资源,策划旅游精品,联合宣传打造旅游品牌;四市还将共同开展旅游联合促销,实现客源互送,进一步提升珠江、中山、江门、阳江区域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四市还签订了《推进珠中江阳海洋经济区域合作协议书》,加强海洋经济区域合作,成立珠江、中山、江门、阳江海洋经济区域合作委员会,整合四市滨海旅游资源,开发高端休闲旅游项目,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群。
珠江、中山、江门、阳江加强区域合作,交通互联互通、形成海陆通达的立体交通是首要条件。近年来,阳江从海陆空多方面加强与珠海、中山、江门地区互联互通,压缩时空距离,实现四市人员交流、物资流通无障碍。
截至2015年末,阳江全市公路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路网密度跃居粤东西北地区前列。深茂铁路也将于2017年底开通,届时阳江将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实现珠江、中山、江门、阳江一体化发展。作为沿海大市,阳江正加大港口航道建设,目前已建成万吨级及以上码头泊位9个,阳江港开通“珠海—阳江”集装箱航线后,大大降低了货运成本,深受两地企业欢迎。
根据《推进珠中江阳区域紧密合作框架协议》,在交通建设方面,四市将共同推进港珠澳大桥、珠中江阳通道、深茂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阳江将抓好以“一港四路”即阳西军民结合两用港,广州至湛江客运专线阳江段、粤西沿海高速公路阳江段、云浮至阳西高速公路、中山至阳江高速公路阳春段为重点的交通项目建设,加快对接珠海、中山、江门交通网,同时强化与广州港、珠海港等主要港口之间的资源整合,加快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完善现代物流节点,降低物流成本。
在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方面,阳江按照建设华南地区重要基础原材料生产基地的发展定位,积极做好珠海、中山、江门等珠三角地区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对接工作,加强区域技术创新合作,主动开展联合招商、精准招商,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实现与珠海、中山、江门三市错位发展、互补发展,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据介绍,自2014年10月阳江加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以来,“阳江制造”取得飞跃发展。目前,阳江已在高端不锈钢、风力发电设备、机械设备、汽车零配件等领域形成了产业优势,着力打造“华南地区重要基础原材料生产基地”和“中国(阳江)高端不锈钢产业基地”。
未来,阳江将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在镍合金、电力能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领域全力打造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在珠海、中山、江门、阳江融合发展中打响“阳江制造”品牌。
在民生领域,四市在继续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基础上,加强水环境污染和空气污染联防联制,提高治安、疫情、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应急协作共管水平。其中,阳江与珠海市在教育、卫生、文化、人才、扶贫开发等方面加强帮扶共建,推动民生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事实上,阳江的不断发展离不开广东的对口帮扶政策。2013年底,珠海与阳江结成帮扶对子,两地共建的珠海(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珠海(阳江万象)产业转移工业园成为全省8对帮扶市中唯一连续获得2014年、2015年省年度考核优秀的园区,体现了两地在园区共建上的最大合力。对口帮扶以来,阳江成功引进维达纸业、三威汽配、兴业太阳能、广青不锈钢深加工、新兴铸管、三峡新能源、中国物流、三七物流等一批大项目。(经济日报记者 张建军)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