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推动马铃薯产业“接二连三”

2018年07月12日 09:5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大力实施良种繁育、规范化生产、优质专用薯、品牌创建、加工增值“五大工程”,2017年种植面积523.11万亩,产量720万吨,当年扶持带动795个贫困村“出列”、24.82万贫困人口脱贫。

  为将小土豆产业做大做强,突破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毕节市加强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技术人才,聘请专家金黎平为毕节市马铃薯产业科技顾问,积极建设毕节试验区威宁县马铃薯育种工作站和毕节市马铃薯工程实验室,开展马铃薯品种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研究。

  同时,注重种薯标准化生产,威宁县已制定马铃薯生产标准3个以上。

  依托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马铃薯重大科技项目,毕节市积极组织科技力量,对影响马铃薯生产的关键技术开展攻关,提出不同生态区域、不同耕作制度条件下马铃薯产业发展生产技术规程,不断提高马铃薯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在扩大销售市场方面,毕节市依托农业大数据中心,构建“合作社+营销经纪人+网络信息平台+产品批发市场”立体营销网络;积极探索“产前签订单、产中靠技术、产后抓营销”的生产组织模式,构建产、供、销一体化马铃薯市场营销体系。

  通过农展会、博览会、推介会、旅游节庆等活动和互联网、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毕节市加强马铃薯产业和产品宣传推介,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主产基地县乡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建成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13个,年交易能力达16.28万吨。目前,威宁县每个马铃薯产业重镇都有一个交易市场,与46家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农户+经纪人+客商”和“公司+基地+农户”产销网络,产品销往广东、福建、浙江、上海、四川、重庆等地,常年外运量100多万吨,占总产量的40%。

  为进一步壮大马铃薯产业,毕节市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将马铃薯产业各环节中企业与农户的利益紧密联结起来,让产业发展成果全面惠及广大农户。

  以产业发展吸引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以就业创收入。威宁县仅通过大力发展早熟马铃薯“三膜覆盖”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为当地提供固定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提供季节性就业岗位超过10万个。

  目前,毕节市全力打造马铃薯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推动马铃薯产业“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广高淀粉型品种,发展以马铃薯面条、馒头等主食为主和薯条、薯片等休闲食品为辅的加工业,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与扩产升级,推动精深加工,实现马铃薯“千变万化”。

  目前,毕节市已拥有贵州玖圣淀粉加工有限公司、威力淀粉集团公司等马铃薯加工企业6家、专业合作社52家,已规划建设的贵州威宁马铃薯交易中心建成后,将成为西南乃至中国南方最有影响力的马铃薯商贸流通集散地。(经济日报 记者 王新伟 吴秉泽)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