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全面合作进入"加速度" 一体化发展有新突破

2018年08月07日 14:2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一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炙手可热。上海虹桥商务管委会与江苏苏州、浙江金华、江苏盐城全面深化合作框架;江苏昆山花桥与上海安亭“双城共建”;沪、苏、浙、皖8家科普场馆结盟;四地检察系统共建区域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机制……

  长三角城市联动已经按下“快进键”。一体化快进的背后,并非盲目地扩大“朋友圈”,而是在持续探索高质量发展。长三角,我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正在谋求新一轮一体化发展的再提升和再突破。

  做好一篇大文章

  嘉兴一直是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主动对接上海的“先锋官”。6月份,嘉兴在上海举办了一场为期一周的“2018上海·嘉兴周”,主题就是“融入大上海 共促一体化”。值得注意的是,嘉兴这次不是唱独角戏,而是拉上了上海的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一起参与,并共同发布了“联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如何理解“高质量”?嘉兴市委书记鲁俊给出了答案。他说:“高端产业协同发展”是嘉兴打造“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主要目标之一。如何做?他解释说,上海科教资源丰富,是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最大策源地”。嘉兴将积极顺应“研发在上海、孵化转化在周边”的协同创新格局,推进G60沪嘉杭科创走廊、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嘉兴驻沪孵化器总部等建设,打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最优加速器”。同时,加强沪嘉两地人才交流互动,深入打造嘉善上海人才创业园、海宁浙沪人力资源产业园约10个人才合作平台,每年选派不少于100名干部赴沪挂职锻炼。

  应该说,长三角地区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赵克斌认为,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就是创新驱动发展,就是新旧动能转换,进而让新动能催生新经济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就必须在科创资源(新动能)和新兴产业(新经济)集聚、策源与辐射方面做好一篇大文章。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这样的视角来观察近期长三角城市间的频繁互动,就会发现,在新一轮一体化进程中,长三角各个成员已经在把“高质量”当作合作的主要考量因素。

  摸清家底再合作

  长三角互动已经不再满足于办一场招商引资会、做一场论坛这样浅表层面的合作,而是在持续考量是否能打造一个共同的合作平台、形成一个共同的合作基地,甚至在考虑是否能建立直通车,让人才、资金、信息先在平台上、通道中流动起来。

  嘉兴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钮月终认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程度不断提升,区域内部必须处理好“冷与热”“你与我”的关系,产业链延伸和资本运作应当量力而行。同时,在加速推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时,不仅要打通交通上的“断头路”,更要打通政策上的“断头路”。

  记者在虹桥商务区采访时就注意到,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利用坐拥虹桥高铁站、上海虹桥机场等交通优势,正大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在合作进程中,管委会特别强调先摸清各自家底再合作。管委会认为,只有摸清家底,才能真正突破各城市间不同发展阶段、发展规模、发展现状以及不同区域、不同管辖等因素,全方位开展与长三角主要城市间合作。因此,今年以来,上海虹桥商务区先后组织人员到南京、杭州、嘉兴、金华等地调研,并通过加强与各主要城市间日常沟通联系、多方工作对接、与各城市驻沪机构建立常态联络机制等多方面举措,形成城际间的良性互动。在多方联络沟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成熟一个推出一个,先后与相关城市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各签约城市围绕服务、平台建设、人才、会商旅文体联动、共同市场打造共谋更高层次合作发展。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闵师林表示,与长三角城市开展紧密合作,加强工作对接联系,就是要发挥虹桥商务区在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作用,在服务、开放、联动、创新的基础上,联合各个城市共同办好进博会,共同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进一步联手打造共同市场,提升虹桥商务区服务长三角联动、服务长三角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长三角更好融入和利用全球市场的能级。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也表示,长三角已由区域布局合作、要素合作,逐步转向体制机制创新,由区域内竞争转向区域协同发展、多样化发展,一体化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要处理好三省一市间整体发展和自主发展的关系,有效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江苏省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一员,要在国家重大战略中抢抓发展机遇,把握自身定位,发挥独特优势,实现长三角跨区域创新协同,共建跨区域生态协同战略区。

  树大还需根基深

  谈到新时代区域合作问题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晖明表示,合作也需要进入到新阶段、新境界。要打破决策视野的物理空间局限,在更高的站位上思考并谋划区域发展。特别是在当前更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下,我们要改变区域单体竞争和企业单体竞争的旧貌,整合资源,形成产业链协同的体系性竞争能力。

  记者注意到,专家学者的思路正在落实为一个个具体的行动。比如,6月22日,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同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手共建复星—同济科创中心,围绕磁浮及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转化医学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助力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复星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集团董事长兼CEO温晓东表示,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活跃,复星将积极整合企业与高校等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形成“产、学、研”联动的技术创新合作机制,既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支撑,也为相关产业形成自主研发和生产体系提供服务,激活长三角大交通产业的科创引擎。

  再比如,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紧紧抓住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召开的契机,把共同打造功能性平台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记者获悉,为加快推进长三角共同市场的建立,虹桥商务区积极打造长三角电商中心平台,携手阿里、京东、唯品会三家电商巨头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共同把商务区打造成长三角电商集聚中心,并推动电商中心有形平台建设,以引进长三角及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企业、电商协会(联盟)等组织,提供物流、仓储、展示、线下体验、交易、服务等有关电商业务,实现产业集聚的聚变效应。

  在“2018上海·嘉兴周”活动上,虹桥长三角会商旅文体联动平台嘉兴中心和虹桥长三角区域城市展示平台嘉兴馆正式揭牌,嘉兴成为首家入驻虹桥长三角会商旅文体联动平台和虹桥长三角区域城市展示平台的城市。闵师林表示:“下一步,虹桥商务区还将加快长三角会商旅文体平台建设,加快主要城市会商旅文体机构、部门在大虹桥集聚,形成互通、互联,碰撞出更多火花。虹桥商务区在致力于打造长三角经济联动、共同市场的同时,致力于打造长三角共同的文化市场和品牌文化。”

  可以说,一系列功能性平台的搭建,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新动能。诚如张晖明教授所言,长三角三省一市在区域关系、资源禀赋、发展基础、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巨大的互补空间,这正是合作的机会所在。

  未来已来,且看长三角城市“巨象起舞”。(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治国)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