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女白领连续加班一夜失聪 专家:过度劳累所致

2014年05月05日 10:05   来源:青年时报   

  压力过大过度劳累易致突发性耳聋

  时报讯35岁的白领徐玲(化名)做梦也没有想到,一夜醒来右耳突然失去了听力。上周,当徐玲急匆匆赶到杭州市红会医院的时候,随后的听力测试更让人惊讶:对于100分贝的极限测试音量,她竟然毫无反应。杭州市红会医院主治中医师李蕾表示,徐玲由于过度疲劳导致右耳突发性耳聋,又称“暴聋”。这几年来,突发性耳聋发病年龄在提前,年轻白领患病增多,还有更多的年轻人因长时间处在嘈杂的“带电”噪音环境中,听力日益下降。

  一觉醒来

  右耳听不见手机铃声

  家住沈家桥的徐玲说,自己是个会计,两年多前开始在环城北路附近的一家外企上班。外企的压力非常大,工作节奏很快。她每天早上6点多要起床赶公交车,下午5点多下班,常常还得留下来加班一两个小时。

  “我们公司主要是做进出口贸易的,最近有好几笔生意急着报账,所以工作就非常繁忙。再加上办公室有个小姑娘辞职,暂时还没找到人,我只能先帮着把这份工作也做了。”徐玲介绍说。

  上一周,徐玲每天都加班到凌晨一两点。前天半夜,她又加班到很晚,整理完文件后她准备睡觉。可她侧躺时感觉右侧耳朵听到了“嗡嗡嗡”的声音。

  徐玲回忆说,一开始她以为是小区里有人已经起床了,因为住的是老小区,隔音效果也不好,所以自己没太在意。但等到昨日早晨六点左右醒来时,徐玲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右耳对声音没有了反应。

  “手机铃声响起来,我就感觉只有左耳听得见,右耳是没有感觉的。休息了一会儿,我再用耳机一试,无论音量开到多大,右耳始终听不见。”徐玲说。

  过度疲劳致突发性耳聋

  昨天上午,徐玲赶紧来到杭州市红会医院,耳鼻喉科李蕾医生为她做了听力测试,她被医生告知“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右耳听力感受器缺氧,导致右耳突发性耳聋,又称‘暴聋’。”

  李蕾医生表示,像徐玲这样突发性耳聋的患者,临床上并不少见。以前是四五十岁的人才会出现的疾病,但是现在年轻人患病却在增多。

  “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长期劳累,又喜欢熬夜,容易引起神经功能的紊乱,导致内耳微血管收缩,出现缺血缺氧,损害听觉器官致使听力突然下降。”李蕾医生说,她看门诊时,一些患者反映突发性耳聋发病又急又狠,一觉睡醒后就发现耳朵嗡嗡响,甚至听不清别人说话。

  “突发性耳聋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耳鸣、听力突然减退,大多数人为单耳发病,而且一般在一到三天内听力便可损失达到最高峰。发病时,一些患者还伴有头晕、劳累或精神紧张。但如果出现症状一星期内及早治疗,还是有治愈的可能性的。”李蕾医生说。

(责任编辑:彭博)

闂備礁鎲$敮鎺懳涢弮鍫燁棅闁冲搫鎳庣粈鍡涙偨椤栵絽鏋ょ紒鎰舵嫹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