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成内资走出去“第一落点” 显优势互利双赢

2015年12月23日 14:1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全球经济承压背景下,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再传捷报。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国内地对香港地区的直接投资482亿美元,占同期直接投资总额的50.6%,同比增长18.8%。能够占据对外投资额的半壁江山,香港这个“超级联系人”必有过人之处。商务部合作司负责人表示,香港地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吸引着众多中国内地投资者,企业通过在香港设立境外企业,再对外投资。

  资本输出与“超级联系人”

  在四川绵阳市市长刘超看来,“香港已成为绵阳企业对外投资的‘跳板’、‘主阵地’。”目前,该市境外投资企业共30户,其中在香港注册公司9家,占对外投资企业总数31%,投资额7.3亿美元,占对外投资总量63.5%。

  伴随着内地经济的“新常态”,许多中国公司开始将投资的目光转向海外,进军国外市场,收购有价值的技术和品牌。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张向晨表示,预计今年年初制定的对外直接投资全年增长10%左右的目标会超额完成。中国已开始进入资本和产业输出阶段。据联合国贸发组织统计,中国已经连续3年投资规模居全球第3位。未来5年,预计中国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

  有人说,“一带一路”造就资本输出大动脉,世界将迎来“中国公司时代”。处在海上丝绸之路节点上的香港,更是看到了大把的机会。

  香港作为沟通东西方的亚洲国际都会,既存留浓厚的英国文化气息,也不失中国传统的特色。香港享有“亚洲四小龙”的美誉,随着经济的发展,香港更成为全亚洲最重要的国际都会和“纽伦港”之一。香港在金融服务、贸易、旅游、运输、通讯等多方面具备产业优势。再加上有“一国两制”加持,香港人形象地把上述优势总结概括为“超级联系人”。

  “超级联系人”定位与内地的资本输出需求一拍即合。

  面向全球的“跳板”

  截至今年10月,中国内地累计对香港地区直接投资超过5500亿美元,其中有半数流向其他国家和地区。

  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署长贾沛年表示,香港是内地企业“走出去”的最佳平台。一方面营商环境优越,资金信息自由流通,市场开放灵活、自由有序,另一方面香港云集了充沛的国际专才,配合完善的基础建设、健全的法治制度以及低税率等,这些对部分初出茅庐、急需海外投资经验的内地企业来说,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香港贸易发展局在向立法会呈交的2014/15年报中指出,近年来在推广工作中,贸发局着力宣扬香港为有意“走出去”的内地民营企业提供高增值服务。贸发局总裁方舜文提到,为了发挥好“跳板”作用,贸发局今年组织了多个联合海外访问团,邀请江苏、山东、浙江等省企业代表出访北美洲。去年10月,贸发局还带领广东及福建省企业前往欧洲,协助他们探索当地的投资机遇。

  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樑表示,香港作为一个“超级联系人”,除了力助内地企业走出去,还特别留意不少企业利用香港作为并购和投资的平台。

  瞄准走出去的“东风”

  “中国正加速由‘资本输入国’变身为‘资本输出国’。为了迎接未来20年的资本输出高潮,香港必须从单纯的股票现货中心演变为集货币、商品和衍生品于一体的全方位金融中心。”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此前曾表示,“内地天然的资源实际需求,会刺激新一轮的人民币‘走出去’,一个庞大的人民币大宗商品市场将为香港金融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多元发展机遇。”

  港交所此前已经完成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全面进军国际商品交易。李小加认为,金属交易由美元转向离岸人民币交易,将引发大量资本从内地输出。收购LME后,香港已初步掌握了全球有色金属的定价权,下一步会瞄准铁矿石、焦煤等内地急需的黑色金属交易。栽下梧桐树,就不愁引不来金凤凰。香港瞄准了内资走出去的“东风”。

  从沪港通到两地基金互认,各有3000亿元人民币“北水”(内地资金)蓄势南下。可以预见,这么多额度肯定不会全部买港股,还会买债券基金,也会投资到海外市场。内地的资本输出已经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的联合公报中也描绘了一个更为宏大的远景,就是要进一步“推动亚洲资产管理行业融合发展,促进亚洲储蓄实现跨境投资的转化”。有专家评价说,这与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倡议遥相呼应。

  在中国推动基建与金融并行,提升在区域内的政经影响力过程中,香港作为金融中心和“超级联系人”,成内资走出去的“第一落点”实属必然,其在这场棋局中扮演的角色轮廓也逐渐显现出来。(任成琦)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