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20日 邓伟根)

2016年02月24日 15:23   来源:江门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16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20日在江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江门市市长 邓伟根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市政协的支持下,主动适应新常态,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举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200亿元,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一员,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规划和2015年目标任务。

  一、明确使命,拓开新局

  通过“十二五”尤其是2015年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各级各部门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统一了共识,凝聚了力量,为江门长远发展打下更坚实基础。

  明确加快发展的新认识。全市上下着力抓好“种树、搭桥修路、抓大项目”三件大事,特别围绕省委、省政府赋予江门“珠西战略”策源地、主战场和增长极的新定位,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位的任务,紧盯实体经济与创新经济,抢抓发展机遇,整合发展资源,打造发展平台,2015年生产总值增长8.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明确“三门”[1]“三心”[2]的新使命。实施“五个主动对接”[3],推动“高、大、中、小”四轮驱动[4],开展“双引双创”[5],引领江门再出发,打造开放之门、方便之门、辐射之门,建设珠西新的经济中心、创新中心和城市中心。

  明确“东联西拓”的新重点。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优势,持续向东主动对接广佛都市圈、深港澳经济圈两大龙头,向西传递省战略西拓的能量,做好“传”“接”的“中卫”角色。

  明确“东提西进”[6]的新格局。深化“三边”战略,按照东部一体、西部协同原则,以东西板块统筹制订发展政策,东部三区一市以“一核心两门户”[7]格局做强中心,西部以台开快速路为突破口推进台开同城,推动台开恩协同共进。

  二、交通突破,产城共进

  开展交通大会战,建成江顺大桥、江门大道北、广珠铁路、新台高速南延线、佛开高速九江大桥至三堡段扩建等一批基础设施,江门大道中、江门大道南及广中江、江罗、中开、高恩等高快速路,深茂铁路和高新区码头加快建设,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完成初步规划定位。出台实施珠西行动、创新驱动、农业强市、旅游强市等工作纲要及行动方案和“经九条”[8]等政策措施,推动制造、旅游、农业“三个大市”向“三个强市”转变。工业技改投资连续两年增长超过100%,增幅排在全省前列,建立4个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广东南车获全省唯一的动车组制造许可证,“江门制造”城际动车组交付使用;推进全域旅游,成为全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市,全市旅游总收入达336亿元,连续四年增长超过20%,建立台开恩旅游联盟,全面启动步行径建设;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315家、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0家,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12.5万亩,创建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获批成为全省面积最大的省级经济区,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连续四年获省考评优秀等次,集中资源和力量建设“1+6”核心园区[9],实现集聚发展、错位发展。“敲门招商”取得显著成效,引进投资额超亿元先进(装备)制造项目129个。

  三、小微双创,创新引领

  抢抓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机遇,制定实施“雏鹰计划”[10]及“1+15”政策体系[11],在全国首创建立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小微企业名录库,成为全省唯一的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综合改革试点市,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青创汇”等“双引双创”平台落户。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珠西智谷”“珠西创城”等创新载体加快建设。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6家、省市级院士工作站2家、新型研发机构13家,成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成立市技术交易中心、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知识产权维权中心,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启动建设。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贷款余额增长115%,成为广东省唯一的全国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全国首个与澳门签订金融合作备忘录的地级市,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8家。

  四、深化改革,主动作为

  实施政府清单管理,全面公布实施市、县两级“1+3”清单[12],在全省率先出台涉企行政事业性、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在全省地级市中首推“五证合一、一照一码”[13],市场主体总数超25万户。全市共调整行政审批事项3264项,精简比例达43%。建设启用江门跨境电子商务快件分拣清关中心,成为全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单一窗口”。网上办事大厅实现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国资整合成果进一步稳固,充分利用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有效保障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开展。“大民政”扎实推进,新增社会组织2780个,成为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完成新一轮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不断深化大部门制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简政强镇事权改革,推进江门高新区、滨江新区、大广海湾经济区及有关区(市)的园区体制机制的调整完善,推动部分镇街整合工作。

  五、改善民生,实事惠民

  启动公园城市建设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开展圭峰山“岭南文化名山”规划建设,新增森林公园32个、湿地公园4个,新建改建村居公园330个,建成城市绿道440公里,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62平方米。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力推动潭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841条村庄开展整治工作。启动“33墟街”“南岸印迹”“学宫文心”规划保护。打响“中国侨都”城市品牌,以五邑银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中国侨乡文化研究中心落户,荣获“中国舞蹈之城”称号,打响江门健走马拉松等“四个一”[14]文体惠民品牌。

  坚持创文惠民,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公共服务投入持续增长,各级财政民生支出五年累计571.9亿元。城乡居民收入累计增长75%。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实现贫困村基本脱贫,全市1323个村(社区)全面建成公共服务站,全面完成省下达扶贫开发任务。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城乡低保标准、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孤儿供养水平、城乡医疗救助水平、低保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逐年提高。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华侨农场、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建设扎实推进,成为全省首批所有区(市)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的地级市之一。建成一批国家、省和市卫生镇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推动东部公交一体。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平安江门”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各项生产安全事故持续下降,防御多次强台风强降雨实现无人员伤亡。外事、港澳、对台、民族、宗教、人防、打私、统计、审计、妇女儿童、新闻、出版、方志、气象、红十字会、应急等工作均有新的进展。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20日 邓伟根)

2016-02-24 15:23 来源:江门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