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代表、委员建议设立“长江日”

2016年03月04日 04:37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将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

  本报特派记者 柯美杰 周舜尧 发自北京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提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昨日,不少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住鄂全国人大代表、住鄂全国政协委员纷纷提出建议,为如何建设“生态长江”建言献策。

  设立“长江日”调动环保积极性

  全长约6300公里的长江,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自治区,流域内经济总量和人口总数全国占比最大,是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李长安建议,国家应设立“长江日”,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保护长江母亲河健康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保护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集民力,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共促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李长安说,每年的“长江日”可以开展宣传活动、环保公益活动、执法和法制教育活动、发布长江保护年度报告及长江生态保护信息等一系列活动。

  李长安建议,“长江日”具体时间可以定在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他说,此时长江一般处于汛期后的低水位,汛期带来的大量垃圾一般都沉积在沿江两岸的岸坡上,通过开展活动可使这些垃圾得到清理,有效地减少对长江的污染。同时,这一时间也正值长江流域秋高气爽的时节,便于户外活动。

  尽快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制定‘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让长江经济带发展走绿色崛起之路。”李长安建议,在国家层面应尽快制定“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包括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修复规划、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及生态文化建设规划等一系列专项规划。

  其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就是要划定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并赋予其法律效能。具体来说,对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区,明确划定“生态底线区”和“生态发展区”;对于重要的湖泊、湿地、水源地等,借鉴武汉市湖泊保护的经验,要进行三线——“红线、绿线、灰线”划定;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用水效率控制红线,严格控制水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

  “生态产业规划就是要让长江经济带发展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要走绿色发展之路。”李长安说,长江经济带应重点发展生态产业,优先制定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同时,特别要避免产业转移带来的污染转移,国家应通过产业、环境、土地等政策手段,参照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强产业转移的引导和调控,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此外,住鄂全国政协委员们还拟联名提出关于实施长江水环境保护国家战略的建议,建议将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对流域内所有功能区的建设和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安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包括河流湖泊的保护线、水滨保护线、建设控制线等),加强水环境和水质的监测监管等工作,以期从源头上遏制和扭转长江流域水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

  同时,对沿江兴建和待建工程项目(包括工业、农业和城镇建设、兴建水利和基础工程设施等)实行最严格的环评和审批制度。对有利于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工程项目(如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湿地修复、江河连通、河道疏浚、沿江城镇排污管网建设等)应给予优先立项和大力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们呼吁,对沿江各省市实行水环境保护工作年度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以切实把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提高三峡水利枢纽防洪限制水位

  20世纪80年代三峡工程论证阶段,确定了三峡水利枢纽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限制水位145米,枯水季消落低水位155米。为腾出防洪库容,每年5月25日至6月10日须将水库水位从155米降低至145米。

  全国人大代表、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党委副书记唐冠军说,汛前集中腾库容至防洪限制水位145米的调度运行方式,一方面很好地解决了汛期防汛问题,但在另一方面则带来了长江航运、电网安全、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受损的问题。

  “适当提高三峡水利枢纽防洪限制水位的条件渐趋成熟。”唐冠军说。目前,随着长江上游水利枢纽设施建设,三峡工程上游的防洪库容有了极大的提升,在三峡工程设计之初的221.5亿立方米防洪库容的基础上增加了140亿立方米。同时,现在的水情预测预报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

  唐冠军说,长江沿线高强度开发的时期已经过去,现在要实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就要运用好已经建成的基础设施,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服务。而通过论证,在保证防洪安全的情况下,适当提高三峡水利枢纽防洪限制水位,就可以解决局部地区的长江航运、电网安全、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受损的问题。

  唐冠军认为,三峡水利枢纽防洪限制水位适当提高至155米,将明显改善长江丰都至重庆主城区的航道通行条件,5000吨大型船舶可全年满载直达重庆果园港区。对于中下游地区而言,防洪限制水位提高后,可减少一定比例的水库蓄水量,在蓄水期间就能增加下游地区的流量,从而改善长江中游航道通行和水资源补充的情况。

  “三峡库区历来就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唐冠军说,三峡水利枢纽提高防洪限制水位,就等于减小了水位落差,将减轻调蓄水对周边地区地质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能增加一部分发电量,与同等规模的火电相比,可减排二氧化碳471万吨。

  设立“长江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保护长江母亲河健康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保护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集民力,共促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李长安

  三峡水利枢纽防洪限制水位适当提高至155米,将明显改善长江丰都至重庆主城区的航道通行条件,5000吨大型船舶可全年满载直达重庆果园港区。

  ——全国人大代表、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党委副书记唐冠军

  

(责任编辑:魏敏)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