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建设美丽鄂州
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九大行动,更多用法治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用市场手段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修复湖泊湿地生态,加快樊口二站等水利补短板项目建设,完成洋澜湖生态补水、红莲湖-大头海连通和曹家湖、垱网湖退田还湖等工程。
创建梁子湖湖泊治理国家示范区,推进《梁子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修编工作。全面开展梁子湖、花马湖禁捕工作。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江河湖库水质,综合整治入江排污设施,关闭燕矶、临江自来水厂,对重点水域开展实时在线监测,严格落实河湖(库)长制度。创建森林城市,绿化荒山3600亩,完成长江沿线及江心洲绿化防护林1000亩。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巩固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成果,对违法行为“零容忍”。确保花湖、红莲湖等集镇污水处理厂达标运行,推进村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城乡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覆盖。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和土壤环境详查。提高钢铁、水泥地方环保标准,稳妥有序倒逼重点污染企业退出。着力治理扬尘、机动车尾气等污染源,打赢蓝天保卫战。启动餐厨垃圾、秸秆等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
深入实施生态价值工程。推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加强成果应用。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核算生态价值,继续实施以生态价值补偿为核心的财力性转移支付。与国家开发银行湖北分行等机构合作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生态资产质押、收益权转让等融资方式。
(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突出生态农业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统筹空间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保、要素流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动农业现代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生态农业主题不变,加快生态农业基地提档升级,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支持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促进“三品一标”农产品做精做优。大力发展休闲体验农业,建设一批有全省影响力的田园综合体。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破除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障碍。
实施“三乡工程”。制定“乡村振兴”总体方案,明确空间布局、主要任务和实施路径,出台支持政策,鼓励“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和土地。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农村垃圾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完成21个省、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建100公里通村公路。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集镇改造升级,创建示范性特色小镇。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着力探索规范有效的土地集中流转模式。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清人分类工作,对有经营性资产的村开展集体资产股权化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重点突破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难题。
(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从群众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着手,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实施就业兜底保障和创业促进计划,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开发村组公益岗位2000个,新增城镇就业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建成市就业服务中心。加强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深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执行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推动社区养老、医养结合,加强对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帮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实行分区域差别化调控政策,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快城南、城东安置小区建设。
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强化素质教育,着力解决城区大班额、择校热问题。新建、改扩建10所农村公办幼儿园、40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优化学校布局,加快机场配套区域学校、城东学校、市二中、葛店高中、华师梁子湖校区等建设。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实施吴都生态廊道体育健身区、全民健身中心、环梁子湖生态绿道等工程,打造文化体育品牌,提升文化发展软实力。实施健康鄂州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建设儿童医院及城东、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投入使用。落实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打好脱贫攻坚战。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作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产业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等政策落实力度。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压实各级干部结对帮扶责任,确保6个省级贫困村出列,1万名以上贫困人口脱贫。
解决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整治和改造老旧小区,规范物业管理。加强电梯安全监管,规范小区废旧回收,着力解决下水道堵塞、油烟、噪音扰民等问题。全力推进“厕所革命”。新增60辆新能源公交车,优化公交线路。规范出租车营运,解决违规强行拼客、服务态度差等问题。多措并举,逐步缓解老城区停车难问题。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分类分批解决不动产证“办证难”问题。
(八)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着眼全局,以改革破解难题、激发活力,以开放拓展空间、培育动力,厚植转型发展新优势。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完善土地储备和出让机制,提高耕地占补平衡开发投入,精准供地,严格土地执法,最大力度盘活闲置低效土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行“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政务服务机制,倒逼干部作风转变,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按照“警务前移、实战实用、专综统筹、扁平高效”方向,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建立部门预算制度和财政支出绩效考核制度,提高预算科学性和资金使用效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城投公司市场化运作,提高土地和金融资源统筹能力。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确保政府负债率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统筹全市信息化建设,整合市直单位办公楼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深化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市审计、广电等领域体制改革。
提升内陆开放水平。积极申报国家级空港经济试验区,加强与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的工作对接,为纳入扩展范围做好准备。推进三江港联检大楼建设,同步规划建设机场口岸。瞄准世界枢纽经济城市,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