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把抓项目作为稳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一是做实项目谋划争取。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46项政策措施,加快谋划一批脱贫攻坚、基础设施、乡村振兴项目。加大对接汇报力度,最大限度争取中央专项建设、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确保获批省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200亿元以上。二是抓好产业大招商。努力把投资意向变成协议、协议变成合同、合同变成投资、投资变成实物工程量,大力引进煤磷化工、锂电池、钢铁铸造、食用菌、中药材、茶叶、刺梨、皂角深加工等产业项目,力争引进500强企业3家以上。落实民间资本投资负面清单,降低民间资本进入环保、交通、能源、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门槛,引入投资650亿元以上。坚持优化和整治并重、激励和惩处并举,对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加大通报和曝光力度,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三是加快项目建设。着力破解征地难、拆迁难等问题,细化固定资产投资任务,明确工作目标,努力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左右。加快实施“六网会战”专项行动。扩大“路网”投资。启动毕节交通新发展理念示范市建设。加快叙毕铁路建设,成贵快铁建成通车,如期迈入“高铁时代”。推动昭黔铁路、六威昭城际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纳水铁路开工建设。加快镇雄至赫章、赫章至六盘水、威宁至围仗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修文经金沙至古蔺、纳雍经六枝至晴隆、纳雍至赫章高速公路。推进毕节飞雄机场改扩建、威宁草海机场和百里杜鹃、织金、纳雍、金沙、赫章5个通用机场建设。完成交通投资152亿元。扩大“水网”投资。推进夹岩水利枢纽、赫章河口等大中小型骨干水源建设,力争完成大方青山、赫章新寨等5个骨干水源项目,实施2座水库除险加固和6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成覆盖106.74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完成水务投资60亿元。扩大“电网”和“互联网”基础设施投资。新建和改造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2座、线路691.7千米,推进“无线网络·满格毕节”行动,完成投资34亿元。扩大“油气网”和“地下管网”投资。推进“气化毕节”行动,建成遵义至赫章天然气管道,加快建设赫章至威宁、金沙经黔西至纳雍天然气管道,完成投资18亿元。
(六)千方百计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千企改造”十大专项行动,加快构建新型工业体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0家。一是“立足煤”。煤是毕节的优势战略资源,有煤才有电,大煤保大电。继续推进煤矿“两化”改造,完成机械化改造20个、智能化改造25个,机械化程度达88%。推动织金肥田煤矿、文家坝二矿和金沙龙凤煤矿等大中型现代化矿井建设,力争煤炭产量达4500万吨以上。二是“做足煤”。促进煤电协调发展,力争完成电煤保供2625万吨以上,发电455亿千瓦时以上、增长8.3%;加快推进威赫高效超超临界发电项目。做强煤化工产业,实施好国家能源局批复的《毕节试验区新型能源化工基地规划》,推进黔希煤制乙二醇项目达产,加快织金煤制聚烯烃项目建设,争取纳雍煤制清洁燃料项目环评获批。引进乙二醇下游聚酯树脂、吸湿剂等产业,聚烯烃下游新材料、医疗器械等产业,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做大做强煤电和煤化工产业。三是“不唯煤”。深挖烟酒产业增长潜力。扩大优质卷烟比例,增强金沙窖酒、毕节大曲等品牌白酒竞争力,实现产值66亿元。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紧盯“中国制造2025”,加快发展电子制造、新能源等产业;持续抓好大数据产业,实施政府应用“系统迁云”,开放数据全部接入“云上贵州”;力争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8亿元。做大做强园区平台。打造发展平台,各产业园区选准做强主导产业,最大限度释放产能,实现工业增加值300亿元、税收55亿元。打造开放平台,围绕煤磷化工、轻纺服装等17条产业链招大引强,引导关联企业向园区集中,不断强链补链增链;培育3家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推动七星关、织金、纳雍、威宁等产业园区省级外贸出口基地建设。打造创新平台,积极争取毕节经济开发区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启动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报工作,抓好纳雍经济开发区规划调整;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建设1个科技企业孵化器。打造服务平台,依法下放项目建设、土地、环保等审批权限,优化园区项目代办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探索中小企业融资新模式、政银企合作新途径,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七)千方百计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新型城镇化是推动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全面落实好《毕节市城乡规划条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一是做大中心城区。实施好新修订的《毕节市城市总体规划》,推进七星关—金海湖—大方同城化发展,建成毕节客运枢纽中心,开工建设花海大道。深入实施“五城同创”,启动中心城区“城市双修”试点。二是做强县城。坚持“新区做加法、老城做减法”,统筹推进棚户区改造与新区开发,完成棚户区改造9074户,加快16个城市新区和8个省级城市综合体建设。大力整治问题楼盘。加强城市路网、污水管网、停车场、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县城公共服务水平。推进黔西县撤县设市、大方县撤县设区。三是做特集镇。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集镇。60%的建制镇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成小城镇建设投资110亿元。强化用地审批和国土资源执法工作,严禁违法建房和土地私下交易,规划区内严禁新增自建房。
(八)千方百计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服务业提质升级转型,积极扩大内需,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90户。一是扎实抓好旅游业。承办好省第十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抢抓“高铁时代”带来的机遇,沿成贵快铁布局一批景区景点,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总收入、接待人次分别增长36%以上。谋划精品线路,旅游重点是做“线”,着力打造“黄果树瀑布→织金古城→织金洞→百里杜鹃→奢香古镇→慕俄格古城→鸡鸣三省景区”“遵义会址→百里杜鹃(黄家坝战役遗址)→慕俄格古城→鸡鸣三省景区”等四条精品旅游线路,把旅游珍珠串起来,把旅游黄金线连起来,把旅游总量做上来。加快景区建设,运用好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果,每个县(区)新打造1个景区,确保织金洞通过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创建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10个以上。构筑“五大板块”,以金海湖新区为新增长点,打造七星关—金海湖旅游集散服务板块;以百里杜鹃为中心,开发避暑度假、户外运动、乡村旅游等多元产品,打造百里杜鹃—黔西—大方旅游精品板块;以威宁草海和赫章韭菜坪为中心,发展山地避暑旅游,打造威宁—赫章气候养生板块;以织金洞景区为龙头、织金古城为核心,纳雍鸽子花生态城为支撑,打造织金—纳雍生态休闲板块;强化体旅融合,开发体育康体产品,丰富“温泉+旅游”产品,打造金沙山地运动康体板块。二是着力扩大消费。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增强消费能力。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加快打造一批商业步行街,促进城镇居民消费增量提质。新增农村商业网点1000个以上,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违法活动,努力创建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三是扎实抓好商贸物流业。加快毕节国际内陆港、中石化石油储备库、保税物流中心、粮食产业园、黔西北农产品物流园建设。积极创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推进电子商务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将分支机构延伸到乡村,让电商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渠道,网络零售额突破4亿元。四是扎实抓好金融服务业。推进金沙、纳雍、威宁农村信用社改制,支持村镇银行发展,金融业增加值突破90亿元。力争1家以上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贵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00家以上。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广“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逐步提高担保放大倍数。争取将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的特色农产品纳入价格保险,构筑脱贫产业发展“防火墙”。
(九)千方百计推进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作为后发赶超关键一招,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促发展。一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坚持放而有度、管而有方、服而有效,继续大力简政放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建好市县乡三级综合实体政务大厅,“一窗”分类受理事项超过70%,市县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80%,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材料减少60%以上。推进公共资源交易识别码应用,项目交易做到应进必进。深化“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新增市场主体6万户以上;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让市场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二是推进开放创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泛珠三角区域,参与省内外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分工。争取毕节经济开发区申报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加快推进“毕节·广州产业园”建设,全力打造承接广州产业转移重要基地。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工作,新增10家高新技术企业。三是做强民营经济。实施政策落实、金融服务、降本减负、扩大民间投资、营商环境整治、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六大专项行动”,推进百亿民营企业培育工程,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星光”行动,用好“服务民营企业市长直通车”,搭建政府和民营企业“连心桥”。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1360亿元以上。
(十)千方百计推动民生事业发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提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示范引领、职业教育兴黔富民行动计划,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结合实际抓好双语教学。新(改扩)建幼儿园10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100所、城镇义务教育学校2所、普通高中学校10所,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1000个,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6%、1.8%以内。推进毕节职教城二期建设。支持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特色优势学科和“双一流”建设,支持毕节职院创建省级优质职业院校。深化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规范社会力量办学。持续整治师德师风,树立良好的师德风尚。二是推进健康毕节建设。推进市一医金海湖分院、妇幼保健院(妇产医院、儿童医院)等重大项目,力争每千人床位数达5.48张。强化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千人执业医师(助理医师)数达1.95人、万人全科医师数达1.5人。加强城市卫生对口支援农村工作。优化生育服务管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三是抓好创业就业工作。落实创业就业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化解过剩产能企业困难职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易地搬迁户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创建扶持一批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治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成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农民培训19.8万人,城镇新增就业8.2万人。四是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新增多彩贵州“广电云”用户8万户。继续加强革命遗址挖掘、保护和利用,持续办好乌蒙文化节。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办好毕节试验区首届国际马拉松赛。五是抓好民族宗教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强化宗教工作“三支队伍”培训,支持宗教界加强自身建设。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六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特困供养人员救助制度。加快养老服务业改革发展,推进养老项目建设。抓好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严格落实监护人责任。加强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救助,兜住困难群体民生网底。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754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51.5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4.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5.1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37.3万人、生育保险参保26.3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50万人。加强市场监管,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积极稳妥推进殡葬改革。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人民防空建设,加大外事工作投入保障力度,支持驻毕部队、监察委、法院、检察院、工会、妇联、共青团、文联等工作。加强国家安全、双拥优抚、残疾人、老龄、统计、邮政、气象、侨务、对台、地方志、档案等工作。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抓好重点民生实事。(1)对7.9万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资助。(2)转移农村劳动力16.5万人,新增“十大员”就业扶贫专岗10000个。(3)建成赫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威宁妇女儿童医院和20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100个智慧卫生急救站。(4)建设公共停车位3000个,改造农村户用厕所20.35万户,改造(新建)农村公共厕所774个、城镇公共厕所65座、旅游厕所25座。(5)新建3000个“雪亮工程”视频监控。(6)实施农村公路危险路段安全防护工程1500公里。(7)完成农村电影公益放映2.72万场,送戏下乡100场。(8)建成绿色健身步道500公里。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