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聚焦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振兴乡村产业。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多元化、特色化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落实粮食安全市县长责任制,加快市、县两级中心粮库建设。深化农业“一区一镇一体”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加强农业数字化应用,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动人才资本“上山下乡”,提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注重解决小农户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把他们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推进渔船“打非治违”常态化制度化,创建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
建设美丽乡村。扎实推进新“百千工程”,加强村庄规划设计,建设一批具有乡土气息、台州特色、江南韵味的浙派民居,打造10万户美丽庭院、200个以上A级景区村庄、20个以上乡村振兴精品村、10条风景示范带,推动美丽乡村从“盆景”变为“风景”。加强古村落保护,推进省级重点文化村落建设。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建提升农村公路1000公里,加快农村公交候车亭改造提升;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确保67万农村居民喝上好水;加强厕所、垃圾、污水、田园整治,打造100个市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示范村。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化“万名乡贤帮千村”活动。加强乡风文明培育,深化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长效机制,新建文化礼堂428家,提升乡村文明水平。
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推进农业保险提标扩面。搭建农产品营销平台,发展农村电商和美丽经济,创建30个电商专业村和10个市级民宿型农家乐特色村。依托乡村振兴学院、农民学院,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和“三农”干部培育力度。探索推进承包地确权成果应用。做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续工作,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集体经济薄弱村消薄成果,坚决打好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坚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提高到8700元。
(八)聚焦社会民生福祉,努力建设幸福台州。
民生福祉是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着力解决结构性的民生问题,满足多样性的民生需求,打造和美安康家园,努力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以上。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抓好大学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深入开展“无欠薪”行动。全面实施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市区统筹,加快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户籍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争取达到93%。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制度,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发展残疾人和红十字事业。加强住房保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鼓励发展特色养老和医养融合,扩大普惠养老机构覆盖面。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市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强化立德树人,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优化市区校网布局,开工建设永宁中学,启动三梅中学迁建工程,镇海中学台州分校、华师大附属学校实现招生。补齐学前教育短板,提高公办幼儿园覆盖率。统筹推进义务教育、普通高中、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发展。支持台州学院申硕升格,支持台职院、台科院申报国家“特高计划”专业和省优质高职院校,推动台州电大开放大学建设。加快台州技师学院建设,建成三门技师学院,推进市委党校迁建工程。坚持“五医”联动,加快“健康台州”建设。推进三甲医院创建,提升现代医院管理水平,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创新互联网医疗服务应用,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院前急救水平,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市第一人民医院、浙东医院、台州医院新院区、市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做好市中医院迁建前期工作。推进食品安全十大攻坚行动,创成省食品安全市。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推动全民健身,发展老年体育。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深化文化年系列活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传承历史文脉,弘扬和合文化,挖掘繁荣特色乡土文化,做好文物遗产保护和台州乱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基本完成县(市、区)档案馆新馆建设。推动全民阅读,加强科学普及。
全面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规范提升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和全科网格建设,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坚持“平安靠平时,目标靠措施,共享靠共建”,全面开展平安台州“七连创”,确保社会安定、百姓安宁。深入推进扫黑除恶、打击毒品犯罪等专项工作,积极打造“无盗抢城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扎实开展五战联合除火患、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防溺水等三大全民行动,确保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有较大幅度下降。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水平。推进“七五”普法,加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推进企业信用、文明行为促进等方面立法工作。完善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深化信访法治化建设,推进无信访积案县(市、区)创建。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优化社区管理。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创建金融安全示范区。持续开展打击走私联合专项行动。支持驻台部队建设,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工作,力争省级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各位代表!市政府高度重视为民办实事项目,经过公开征集、网上评选和反复征求意见,提出了包括医疗卫生、居家养老、扶贫助残、基础教育、文旅惠民、放心消费、城乡建设、惠农服务、农村水电、就业创业、环境提升、安全便民等12方面26个候选项目,提请会议票决。对这些民生实事,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把实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挑战、新征程,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推进“两强三提高”,加快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坚持依法、民主、科学决策,发挥法律等专家团队决策咨询作用。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政务公开,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
(二)提升政务效能。完成市县机构改革,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围绕提高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履职能力,紧扣流程再造,推进数据共享,大力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改进方式方法,切实为基层减负。
(三)强化实干担当。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大兴学习和调查研究之风,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提升谋划发展能力。坚持狠抓落实,敢于走进矛盾,善于破解难题,倡导“事不过夜、马上就办”,大力推行项目化、清单式、销号制,切实增强执行力。坚持务求实效,注重质量效率,以实绩论英雄,确保干出水平、干出成效。
(四)全面从严治政。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和省委、市委实施办法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治理庸政、懒政、怠政。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和企业过“好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加强审计监督。紧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资源开发、产权交易、扶贫惠农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严防权力腐败,积极打造清廉政府。
各位代表!
乘风好破浪,奋进正当时。改革开放40年来,台州人民发扬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创造了历史性成就,台州大地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一定要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更加自信的胸襟气度,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扬帆远航。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台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大力弘扬垦荒精神,不畏风雨、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加快建设独具魅力的“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谱写“两个高水平”台州新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