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19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工作至关重要。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冬奥会筹办在河北同期实施,使我省重大机遇叠加交汇,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和独特的发展优势。我们要深刻领会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内涵,抢抓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带来的五大新机遇,全力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在邢台落实落地,把握好邢台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强化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变短板为潜力,化挑战为机遇,努力实现变道超车、协同发展。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突破桎梏,加快推动创新发展。我们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标本兼治,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着力推动绿色发展。我们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三六八九”基本思路,聚焦“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治污染、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保持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8.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下降率、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以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减排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指标计划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既充分体现了贯彻中央和省决策部署的信心和决心,又立足于我市现有经济基础和产业支撑,统筹了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体现了稳中求进要求和高质量发展导向。
做好全年工作,重点是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要求,强力实施系列三年行动计划,依托完备的制造业基础,着力强链、补链、延链,重点做强先进装备制造、健康食品、新材料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壮大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提升若干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构建“3+1+N”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执行更加严格的质量、环保、能耗、水耗、安全等标准,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总量去产能向结构去产能转变。严格落实省下达的炼铁、焦炭、玻璃等行业去产能任务。深入细致做好去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妥善处理各类遗留问题,确保职工合法权益。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深入开展“千企转型”行动,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技改投资增长3%以上。以建设华北地区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为目标,加快中钢邢机、邢钢搬迁升级步伐,大力发展农机、冶金、矿山、石油钻采装备制造,在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实现新突破。加快健康食品产业发展,支持今麦郎研发基地及创新制造、君乐宝液体乳及饮料等项目建设,光明百万头生猪肉联加工一体化生产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壮大中科鑫宝、晟华溅射靶材等新材料企业,打造全省重要的先进结构和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基地。推动新兴产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华菱长征新能源(LNG)中重卡启动四大工艺建设,领途“第三工厂”新能源车下线。晶龙单晶硅二期、晶澳2GW太阳能组件扩能项目建成投产,新建投资50亿元的晶龙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打造全球重要光伏产业基地。支持金后盾等军民融合企业发展,加快康德无人飞行器及航空零部件等项目建设,争创省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军民融合企业达到100家左右。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引进更多工业设计机构和应用平台,以工业设计提升特色产业品质价值,打造“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促进“互联网+”和“+互联网”相协同,加快发展高端研发、智慧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北斗应用、虚拟现实等未来产业。深入实施制造强市、质量强市和标准化战略,大力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各类标准制修订,推动标准、质量、品牌、信誉联动提升,加快实现邢台制造向邢台创造、邢台速度向邢台质量、邢台产品向邢台品牌转变。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制定激励县区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强化科技创新,加强配套协作,推动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集群化,力争全年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县(市、区)达到10个以上。
(二)以激发有效需求为导向,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稳是大局,稳是主基调。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开展“重点项目建设质量年”活动。强化高端高质项目引领,推进省级39个、市级300个重点项目,继续实行“周周促、月通报、季度擂台赛、半年观摩拉练”,研究制定土地资源供应的差别化管理机制和准入政策,引导优质资源向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集中,土地、资金等要素向能开工、能竣工的项目倾斜,把有限资源用在最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刀刃上。扩大消费新需求。顺应消费升级新趋势,着力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办好市旅发大会,支持邢台大峡谷、扁鹊庙争创5A级景区,抓住太行山高速通车契机,加快西部山区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中医药康养产业“一路三带”建设。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加强全市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规划建设面包烘焙小镇,鹊山水世界建成开业。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50亿元。加强市内企业间的相互采购,搭建常态化产品对接平台,鼓励政府采购在同质同价条件下优先使用本地产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深入开展减税降费专项行动,力争再降低实体经济成本17亿元。继续实施“双推送”机制,组织开展企业评金融活动,建立民营企业纾困基金,积极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晶澳上市步伐,推动根力多、精晶药业、今麦郎、亿利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中航上大在科创板上市,欧耐在新三板挂牌。强化企业家教育培训,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的自己人,要高看厚爱、真心呵护、倾力支持,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让企业家发挥聪明才智、大胆创新创业。
(三)以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方向,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按照“老城提品质、新区出亮点、城镇强特色”的工作思路,分步实施总投资1017亿元的8大类、247项城建工程。加快建设公园城市。完成总投资34.5亿元的省园博园项目,高标准建设全省首个太行文明馆、园林艺术馆等场馆,连通市区东部东关河、南部七里河、北部白马河,形成环城水系,全力办好省第三届园博会和第二届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赛,打造山水园博、智慧园博、文化园博的经典传世之作。继续推进太行山前湿地群规划建设,谋划启动鹿城遗址公园等7处郊野公园建设,新建3个城市公园、10个街头游园,厚植“绿满邢襄、水润古城”生态底色。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市区新改扩建32条道路,启动6条断头路贯通、4条道路改造提升、4座桥梁及3处立体过街通道建设,实施10条小街巷整治,谋划钢铁路与邢衡高速连接线工程,邢台机场年内开工,零换乘客运总站主体完工,构建畅通交通格局。推进邢东新区“五中心一场馆”建设,加快金融中心一期工程,启动会展中心、商务中心、市民中心建设,谋划游客集散中心、新郭守敬纪念馆建设,打造城市发展新高地。围绕城市发展轴线,实施红星美凯龙等一批商业综合体项目,培育壮大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改造老旧小区203个,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常态化开展“美我家乡·文明邢襄”主题创建活动,逐步补齐文明城市创建短板。启动历史文化旅游核心展示区、工业遗址保护等工程,留住牛城记忆。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深化与华为公司合作,实施“云上邢台”三年发展计划,加快华为大数据产业园建设,推动各相关市直部门迁移上云,打破部门和行业之间信息孤岛,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提升市区主要路口交通信号灯智能化水平,有效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启动智慧停车平台建设,科学合理设置市区机动车道路停车泊位。严格实行“网格化”管理,共同维护文明有序的市容环境。实施城镇建设攻坚。开展县城建设三年提升行动,组织实施县城建设观摩拉练,研究制定县城高质量发展评价标准。坚持产城教融合发展,统筹建设文教体卫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县城建设品位,加快人口聚集。以省政府确定的12个重点培育特色小城镇为抓手,建设一批独具特色、设施完善的小城镇。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