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代表委员讲述蝶变故事

2019年03月08日 11:06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刘乐平 方臻子 翁杰 沈吟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纲要。连日来,“长三角一体化”成为全国两会上的高热度词。代表委员们表示,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度合作,不仅要有宏大叙事,还要找出共振点,这正是快速提升区域合作质量的突破口。

  在代表委员们的讲述中,长三角一体化的共振点是一条廊、一张“网”、一座岛、一条路……它们精彩蝶变的故事,正是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缩影。站上新起点,一个更美好、更和谐的长三角,超越想象!

  一条廊,引领创新资源自由流动

  不同城市的产业主管部门、有关园区管委会、企业负责人坐在一起,针对同一个产业,把自己掌握的资源“亮”出来,大家一起商议,如何优化产业布局。

  这是2月2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召开的“G60科创走廊智能驾驶、新能源、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筹备会议”上的场景。这在以前难以想象——由于各地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对一些新兴产业项目竞相上马,重复布局在所难免。

  “建设G60科创走廊,目的在于发挥产业、人才、资源等各方面的先发优势和聚合效应,力促重大投资项目在G60科创走廊沿线协同布局。”这两年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锐一直关注着G60科创走廊的“一举一动”。

  说起来,G60科创走廊和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缘分匪浅:这一设想最初正是由该院提出。去年6月,来自苏浙皖的8个城市齐聚上海松江区,签署了共建共享G60科创走廊战略合作协议,3.0版的G60科创走廊令9城市(区)间合作更加紧密。

  没有先例可循,在探索中前进。调研中,刘锐代表也了解到G60科创走廊推进中的一些困难。比如,“分段”实施与“整体”规划有待深化统筹,利益“共享”与开放“竞争”有待深度融合等。为此,刘锐代表建议,应发挥长三角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比较优势,对长三角地区加快打造G60科创走廊给予更高层面的支持,将其纳入到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框架内。

  刘锐代表还提到,建议在长三角一体化布局和G60科创走廊建设中,把嘉兴作为重要的战略节点,“充分利用嘉兴优异的区位优势,结合其城市辐射效应和经济发展特色,推动嘉兴率先成为长三角体制机制融合、创新要素协同的示范区。”

  一条路,打通“肠梗阻”邻居手拉手

  2月20日上午,伴随轰隆隆的挖掘机声,善新至朱吕公路正式开建,这将打通浙沪边界上又一省际断头路。

  在全国人大代表、嘉善尚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军眼里,打通长三角交通“肠梗阻”,意味着农产品物流成本显著降低、时间大为缩短。

  嘉善是上海的“菜篮子”。“我们公司八成左右的农产品销往上海,每天有十几辆车往返于沪嘉之间。”孙军代表告诉记者,去年底,连接浙江嘉善和上海枫泾的姚杨公路省界段动工。这条路筑好后,公司位于嘉善姚庄的生产基地出品的西红柿不用再经过国道、高速公路绕一个大圈,就能直接运到上海,大大节约了成本和时间。

  好的农产品能不能卖得更“精致”些?“打通断头路”的好消息让孙军代表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原来,之前从田间地头收购来的农产品,都是整筐整筐地运往上海的大配送中心,加工环节产生的附加值是在城市里。“触网”之后,农民也用上了新零售。农产品直接在嘉善产地加工、分级、包装,在田间就已经实现商品化,再通过专门的配送中心直接运到上海的新零售网点——这对物流时间要求更高,配送时间要在1小时内。断头路打通后,达到这个要求变得更容易。这样一来,农民赚到手的钱就更多了。

  长三角合力打通断头路,其意义绝不仅在打通路网本身,基础设施交互的背后是人员的往来,更是各种要素资源的流动。“期待断头路打通工程能快马加鞭,嘉善和上海的联系一定会更加紧密。”孙军代表说。

  一座岛,开启港口一体化新历程

  海岛小洋山,因为两个世界大港的“握手”又一次被世人关注——2月19日,浙江省海港集团和上海港集团签署协议,合作开发小洋山北侧区域。与以往不同,这次双方以资本为纽带,合作经营开发。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港口一体化率先推进,成为先行者,正当其时。”全国政协常委、台盟浙江省委会主委张泽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沪浙合作进行小洋山北侧开发,是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一个很好的范例。

  目前,长三角港口群的货物及集装箱吞吐量已居世界前列。张泽熙委员认为,推进长三角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将促进港口提质增效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化解过剩码头能力、更好开展业务协同。

  此前,宁波港和舟山港以资产为纽带的实质性一体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合并后的宁波舟山港,如今是世界货物吞吐量第一的海港。“小洋山北侧既是两个世界大港的‘交汇点’,也是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动江海联运、提升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能级的‘新起点’。”张泽熙委员对长三角地区港口一体化的未来充满信心。

  对此,张泽熙委员建议,应该由国家层面牵头推进长三角地区港口一体化发展,依托长三角重要的战略区位和港口资源优势,瞄准全球一流港口集群定位,优化集成资源,着力打造形成以上海港为龙头,江苏港口、浙江港口为两翼,层次分明、功能清晰、高度协同的港口集群发展新模式,真正实现港口一体化发展。

  一张网,打破行政区划整合政务资源

  九城事,一“网”通。去年9月,杭州、湖州、嘉兴、金华、上海松江区、苏州、合肥、芜湖、宣城这9个长三角三省一市城市(区),分别向企业发放了异地办理的11张营业执照和1张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这是全国首批异地办理的证照。

  谈及优化长三角营商环境,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市政协副主席张明华首先提到的,便是这项改革。

  以前,产业集群跨省市发展、企业跨省市投资审批办理,常常面临办手续需要异地跑多次等“中梗阻”问题。而且,不同城市的办事流程、材料要求不尽相同,企业往往要跑“冤枉路”。

  张明华委员认为,这一探索为长三角地区打破行政区划、整合政务资源、推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与此同时,他也谈到,尽管各地政务服务都各具特色,但企业、百姓在长三角地区异地办事,流程和便捷性却没有革命性的转变。

  “究其原因,各省市之间的政策不一致问题较为突出,一些政策相互衔接困难。”张明华委员分析,各地的市场准入、监管的规则各有不同,且地方利益保护现象还相当程度存在,导致要素流通不畅。

  眼下,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正在进行的尝试,首先便是要实现城市之间市场准入的互联互通互认,让企业足不出市就能在异地办成营业执照。张明华委员介绍:“一旦实现‘一网通办’,宁波企业若要在上海办一家分公司,只需在宁波本地递交申请,网上办理,就能在本地领到证照。”

  张明华委员期待,G60科创走廊的改革能尽快获得突破,并形成经验在三省一市推广。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