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杨浦全面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2016年10月27日 10:0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吴 凯 李治国

  “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是上海杨浦的重大战略机遇,杨浦区作为上海唯一拿下这块牌子的区域,将鼓励各类主体在杨浦探索创新、先行先试。”上海杨浦区委书记李跃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杨浦正加快集聚资本、人才、技术、政策等优势资源,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生态环境,探索形成区域性的创业创新制度体系,将杨浦这一曾经的“工业锈带”打造成未来的创新创业“硅谷”。

  老工业区的蜕变

  一种无需停车桩、无需办卡、随扫随走的“网红自行车”,如今正风靡申城。这种叫做“摩拜单车”的橙色自行车,由于精准解决了居民短途出行及“最后一公里”问题,又符合绿色出行理念,迅速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今年6月份,上海杨浦区与全球首个无桩智能共享单车科技公司——摩拜单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摩拜单车全国首个政企合作方。摩拜单车CEO王晓峰说,正在打造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杨浦,协调区内的车辆运营、交通协管、停车规划等各部门,给予了摩拜单车全方位的支持,让摩拜单车找到了适合生存的土壤。

  就如同摩拜单车赋予“自行车”这一传统出行工具新的生命力一样,杨浦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大力改革创新。

  杨浦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这里有上海历史最悠久的工厂:133年的杨树浦水厂,103年的杨树浦电厂、93年的杨树浦煤气厂;这里有一批响当当的民族工业品牌:上海牌手表、回力球鞋、正广和汽水;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随着经济的转型,机器轰鸣声渐消,热闹的马路变得寂寥,杨浦留下了一块块“工业锈带”。

  “思路决定出路,劣势也会变成优势。”在杨浦区区长谢坚钢眼中,一些中心城区为发展空间狭小而犯愁时,杨浦区却拥有大量老厂房,为下一步转型发展提供了大量施展拳脚的空间。

  走进长阳创谷,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片开阔的绿色大草坪,一排巨大的白色英文“Chang Yang Valley”显得颇为洋气。让人想不到的是,这里就是原来上海纺织行业大名鼎鼎的中纺机。长阳创谷总经理奚荣庆告诉记者,长阳创谷除保留原始厂房的建筑特征外,还将原有的桁车、吊臂重新改造为过街廊、园区装饰等,并尽量保留原长铁轨、管道、仪表、控制箱等元素的原样,以求重新焕发工业遗存的钢硬之美和实用功能。在这里,一家名叫“启迪之星”的国家级孵化器落户,在不长的时间内已经成功孵化20多家企业。

  “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给杨浦带来了发展的契机。”李跃旗说,杨浦区域内集聚了复旦、同济等10余所知名大学和百余家科研院所,经过多年创新积累,目前,全区共有科技创新型企业6000余家,每年孵化大学师生创业企业200至300家,初步形成了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打造未来的“硅谷”

  今年10月10日,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杨浦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将举全市之力,推动杨浦“双创”建设。

  借助《实施意见》的正式通过,杨浦区依托自身优势推出“三区联动”,依照创业规律推动“四种模式”,依据创业需要推进“五种载体”,力求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和经验。

  “三区联动”率先打破高校校区、产业园区、居民社区各自为政的格局,形成了区域与高校共同推动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记者了解到,为了实现联动,营造合作共赢的机制,杨浦强调了“三个舍得”:舍得腾出最好的土地支持大学就近就地拓展;舍得把好的商业和地产项目让出来建设大学科技园;舍得投入人力、物力整治和美化大学周边环境,这几年杨浦仅在高校周边环境整治上就投入3亿多元,新增科教用地4000亩,让“三区”初步形成了和谐共生互相支撑的良好局面。

  今年10月中旬,由杨浦和上海双创投资中心发起、吸引社会资本共同设立的上海双创孵化母基金正式成立,规模达20亿元。“政府设立双创母基金的好处一是能撬动社会资本进入双创领域,产生明显的放大效应;二是把资金交给优秀的市场化管理团队,让他们开展专业化投资。”上海双创投资中心总经理张赛美说,杨浦区政府正在通过“基金+基地”的运作模式,为创新创业团队和中小企业提供越来越好的融资环境,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双创发展。

  记者了解到,除了“基金+基地”,杨浦还在探索“人才+项目、创新+创业、一站式+个性化”等多种人才基地建设新模式,力求形成有杨浦特色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同时,为了给不同层次的创新人才提供创业空间,杨浦区因地制宜地打造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科技园区、公共实训基地、街镇创业园区及各类众创空间等“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载体。截至目前,杨浦全区共有4家市级科技创业苗圃,7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孵化面积27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近1400家。

  “根据《实施意见》,未来3年到5年,杨浦将在政府服务模式、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收益分配制度等创新创业制度层面上展开探索,进一步破解困扰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瓶颈。”李跃旗说,杨浦还将在技术转化平台、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服务配套设施上部署一系列重大工程,进一步激发“双创”内生动力,为培育发展新动能提供智力和产业支撑。(经济日报 记者 吴 凯 李治国)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