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2月24日 曹存正)

2014年04月02日 11:12   来源:政府网站   

点击查阅更多2014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2月24日在漯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漯河市人民政府市长 曹存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凝神聚力,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效。全市生产总值861.5亿元,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648.3亿元,增长2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1亿元,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876元,分别增长10.7%和12.8%。

  ——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70亿元,居全省第6位;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比上年增加16.9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9亿元、比上年增加12.4亿元,增长29.7%、增速居全省第2位;税收收入43.7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1%、居全省第1位。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食品产业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35亿元、利润177.9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4.2%和65.9%。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城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退城入园”力度加大,关停拆除了8家高耗能、低效益企业。服务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实现地税收入23.4亿元,比上年增加6.3亿元,占全市地税收入的比重达到64.6%。

  ——发展动力和后劲持续增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全省首家“国家肉及肉制品检测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双汇集团荣获省长质量奖。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38家企业实施了战略重组,22家企业在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开放招商成果丰硕,双汇国际成功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中国食品名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全市实际利用外资7亿美元、居全省第4位,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70亿元、增长26.7%。争取上级财政性资金88.2亿元,比上年增加14.8亿元。150个市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5.3亿元,59个项目建成投运。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全市6个产业集聚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5.4万人。

  ——“三农”工作再创佳绩。投入和发放各类涉农资金26.3亿元。累计建成高标准粮田72.7万亩,粮食总产173.6万吨、实现“十连增”。蔬菜种植面积达92.5万亩。完成植树造林面积4.5万亩。新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8个、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26家,组建了全省首家大型畜牧合作社,我市成为全省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突破100万亩,占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总面积的43.7%、居全省第3位。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快速推进。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新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旱涝保收田10万亩,新解决2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户用沼气池3380座,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45公里。新改造农村危房5446户。完成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20个,实现2.5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累计建成住房2.8万套,7800多户入住新居。

  ——城市建设扎实推进。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准,41项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加快推进。沙澧河开发建设一期工程持续完善提升、二期工程方案基本确定。新建、改造城市道路32条,107国道漯河段改造工程、241省道漯河段改建工程、交通路沙河桥拓宽改造工程竣工通车,人民路火车站区域地下通道建成投用,解放路沙河桥、太白山路沙河桥开工建设。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征收房屋面积285万平方米,启动安置房建设面积248万平方米。供气、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和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市区旱厕全面消除,市污泥处置厂建成投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漯河新区)总体发展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西城区管理体制得到理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发展规划编制全部完成。城市公交改革攻坚破难,组建了国有控股公交集团,配置、更新了115台新型节能环保公交车辆,新开通了3条公交线路。完成了市区5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1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物业管理、违法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深入推进,专项整治成效显著,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城市整体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民生质量显著提高。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90.9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2.5%;省定十项民生工程、市定15件民生实事较好完成。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6万人、再就业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万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大病补偿、新农合大病补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全面提高。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进一步完善。发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6.9亿元,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5万套,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住房保障创新试点城市。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6所,市区新建、续建、改扩建中小学9所;普通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继续保持在万人以上;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步伐加快。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县区医院病房楼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改扩建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市连续六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了纪念贾湖遗址发掘30周年暨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舞阳农民画入选全国“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周末沙澧文化超市”、“幸福漯河健康舞”荣获全省首届群星奖,许慎文化园续建工程竣工,周彦生艺术研究院二期开工建设。举办了16项省级以上体育赛事,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和土地管理三大基本国策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我市被授予全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优秀单位。统计、审计、人防、气象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史志档案、慈善事业等取得新成效,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国防教育、双拥工作继续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进一步深化,驻漯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在支持地方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进一步提高,依法治市和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廉政建设力度加大,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信访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食品药品监管得到强化,平安漯河建设深入推进,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公众安全感指数居全省前列。我市荣获全国法治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市、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市、全省安全生产优秀市等称号。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形势和繁重任务,我们积极应对、科学谋划,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在转型中创新思路、在挑战中坚定信心、在克难中加快发展。始终做到咬定目标不放松,深入研判形势,加强运行监测,全力保增长,持续调结构,加快促转型,全面提高质量效益;始终做到狠抓重点强推进,深化企业服务,现场解决问题,开展百日攻坚,强化督导问效,有力推动工作落实;始终做到创新举措求突破,面对各种难题,勇于攻坚克难,健全规划管理体制,完善城市“两改”政策,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加大银企对接力度,拓宽多元融资渠道,在改革创新中破解发展难题;始终做到尽心竭力惠民生,做决策、办事情,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在任何情况下都把改善民生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尽最大努力提升民生质量;始终做到上下同心聚合力,各县区竞相发展,各部门顾全大局,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广大干群合力攻坚,全市上下在团结拼搏、务实重干中创造了新业绩、铸就了新辉煌。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宏观形势错综复杂、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们能取得这些成绩确实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驻漯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公安民警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漯河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政府工作与自身建设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全市经济产业层次总体不高,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骨干企业群体不大,服务业仍是全市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县区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水平不高,城镇功能不够完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融资、用工等瓶颈制约依然存在;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与群众期望还有一定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作风不实、服务不优、效能不高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公务人员能力素质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极个别部门人员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较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