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着力协调发展,提升发展整体效能
全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坚持城乡一体、城市化与信息化融合、安全与生产同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一)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立足大局,坚持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强化京津双城联动,加强与河北合作,打造高端产业发展带、城镇聚集轴和核心功能区。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发展,构建以海空两港为核心、轨道交通为骨干、公路运输为主体、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打造京津冀1小时通勤圈,推进交通智能管理、运输服务、安全保障一体化。加强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建设国际一流枢纽海港,完善集疏运体系,形成“北集南散”港口功能布局,深化港口群、机场群合作,大力发展航运服务业,强化辐射功能。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环保规划、标准、监测、执法一体化。推动产业升级转移,积极对接北京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推进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等对接平台建设,实现产业互补发展、错位发展、共赢发展。
(二)推进城乡一体发展。主动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构建以双城、辅城和中等城市、特色小城镇、美丽乡村为骨架的现代城乡体系。深化落实“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空间发展战略,健全城乡一体发展、多层面联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坚持内涵集约式发展,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商贸、金融等业态,建设开发更多带动性强的特色楼宇和示范楼宇,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滨海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做优做强先进制造、国际航运、国际贸易、金融创新等功能,加快中心商务区等重点区域综合开发,创新与区县联动共赢合作模式,向国际化创新型宜居新城区迈进。壮大区县综合实力,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和优势企业,推进示范工业园区转型升级、集约发展。加快盘活空房空楼空企空地和老厂房老村庄老轨道闲置资源。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示范小城镇建设,坚持“三区联动”发展,建设别致多样、干净整洁、留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三)加快城市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以建设世界级城市为目标,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理念融入规划,推进城市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互衔接,深化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城市设计。加速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提升海港能级,建设区域枢纽机场,推动高铁、市郊铁路、城市轨道“三网融合”,完善“八横六纵”高速公路网,推进国省道提级改造,优化城市路网结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规划建设慢行交通体系,加强停车设施建设和管理。在具备条件的区域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建设“海绵城市”。深化城市土地整理管理体制改革,下放土地整理、投融资等权限。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数据共建共享工程,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搭建一体化电子政务平台,打造智慧城区、智慧社区、智慧乡村,推进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现代化,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四)推进安全保障和生产建设同步发展。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强化事前预防、常态管理、科技防控,厘清管理边界,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政府属地责任,构建“大安全”工作格局。实施主体责任、制度规范、设施建设、全员教育、科技支撑和专家检查的“5+1”综合举措,建立“管住管好”的安全长效机制,明显提升事故风险防控水平,显著增强安全保障能力。实施危险化学品、工业重点领域、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公共场所、城市公共设施、食品药品、公共消防等安全工程,建设安全天津。
(五)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建设文化强市。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党员、教育人民,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天津精神,凝聚天津力量。深入实施市民素质提升行动,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倡导科学精神,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先进模范人物典型示范作用,激发社会正能量。深入实施文化品牌创建工程,创作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强互联网管理和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强化意识形态管理。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和农村倾斜,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商贸、旅游等深度融合,打造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