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2013年02月26日 09:20   来源:西藏日报   

  西藏自治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

 

    各位代表:

  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各位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2年以来,全区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五个继续着力”和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安排部署,一方面狠抓维护稳定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前后各项维稳措施的落实,一方面狠抓经济发展,充分利用中央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系列措施落实的机遇,着力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总体来看,2012年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1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8.1%,进出口总额增长17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9%以内,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呈现出“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主要指标实现新突破、落实投资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的特点。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全区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主要指标实现新突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增速高于经济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8000元,基本同步于经济增长;税收和旅游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分别达到153.56亿元和13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86.58亿元。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64.05亿元,同比增加254.99亿元、增长62.34%,贷款增速高于全区经济增速50.34个百分点。落实投资取得新进展。落实国家投资354亿元,再创历史新高,180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0亿元,增长20.1%。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教育优先战略、免费医疗政策、积极就业政策、全方位社保政策、文化共享政策等惠民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切实让各族群众享受到发展改革的成果。全年累计发放临时价格补贴4000万元,惠及39.6万困难群众。按2300元的新标准,减少扶贫对象13万人。教育三包政策延伸扩大到15年,城乡居民免费体检全面完成,寺庙僧尼等人群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西藏籍应届大学毕业生实现全就业,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深入开展。

  (一)投资消费进出口平稳增长

  ——落实国家投资再创新高。自治区高度重视项目工作,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多次赴京汇报衔接。各地市各部门围绕落实“十二五”项目方案,完善投资争取与项目建设双联动机制,上下一心,全力攻关,确保了落实投资和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年落实国家投资超过年度300亿元目标任务,比2011年增加26.4%。

  ——千方百计扩大消费。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放“三大节日”慰问金和购物卡,增加公益性岗位投入,重新启动干部职工住房按月补贴政策,落实折算后工龄工资政策,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快农家店、商品配送中心、家政服务体系等流通设施建设,农家店覆盖所有县、85%乡(镇)和60%以上行政村,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58亿元,增长18%。

  ——对外贸易强劲增长。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贸易便利化政策的有力带动,对外贸易强劲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超过30亿美元,实现翻番,增速列全国各省区市首位。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合同利用外资3.9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4亿美元。

  (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坚持政策资金项目向薄弱地区和基层倾斜,努力扩大就业,连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经营流转政策放宽,有力带动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45元,增长15.1%,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56元,增长11.5%。

  ——农牧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第一批5451个驻村工作队、2万多名干部深入乡村,围绕“五项任务”,为农牧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超过10万件,投入资金12亿元,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超过60万人次,发放慰问金1.244亿元,一批短平快项目极大地夯实了基层基础,拓宽了群众致富门路。同时全面启动了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系列专项行动计划工程,总投资360亿元。大力推进安居工程建设,解决了6.9万多户住房条件较差农牧民的安居问题。扎实推进“八到农家工程”,解决了3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增用电人口16.5万,新建农村户用沼气2.5万户,建制村公路通达率和乡镇通光缆率分别达到94.43%、96.7%,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3.38%和94.51%,完成1000个行政村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村的道路、健身场地等土建部分基本完工。

  ——就学更有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得到全面贯彻,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大力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654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改扩建,新建教师周转宿舍11万平方米。全面启动城镇三年、农牧区两年学前免费教育,2012年秋季新增在园幼儿1.97万人。建立了城镇公办幼儿园免费教育和民办幼儿园定额补助制度,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15年免费教育。“三包”政策扩面提标,年生均达到2500元。全面落实农牧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资金覆盖率均达到100%。

  ——就医更加方便。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继续保持农牧区人口全覆盖,建立了农牧区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和孕产妇住院医疗保险。取消了医疗救助起付线,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和社会全覆盖。国家和自治区下达卫生项目建设投资3.2亿余元,进一步完善了各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启动了农村急救、农村巡回、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项目。完成了3个区级、2个地级医疗机构改扩建,4个县级和42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得以科学规划,平均每个乡(镇)和行政村卫生人员分别达到4.63名、1.8名。全区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6.44%,在12个县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2000多例,在编僧尼体检率达到97.75%。完成1032例儿童先心病人免费救治和2191例白内障复明手术。公立医院内涵建设深入推进。

  ——就业更加充分。就业形势稳定,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提供高校毕业生公职岗位1.47万个,援藏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2420个,130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区外就业。通过公益性岗位共安置“九类”就业困难人员19867人,2233户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动态消零。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突破90万人次,劳务创收18.8亿元,农牧民就业稳定性和收入不断提高。

  ——社会保障政策更加普惠。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免费意外保险,建立了寺庙僧尼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9.72万人次,所有险种均实现自治区级统筹,共兑现各项社会保险待遇23.8亿元。连续8年调整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整后月人均达2704元,居全国前列。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市居民由每人每月360元提高到400元,农村居民由每人每年1450元提高到1600元。农牧区五保户供养标准每人每年2200元提高到2400元。及时发放城乡困难群众慰问金,落实临时价格补贴资金4000万元和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资金3552万元。续建新建保障房2.8万套。

  (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

  ——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加强。加强统筹协调,及时下达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投资计划、重点项目建设计划,自治区专门成立了落实“十二五”规划项目北京工作组,增加了有关部门厅级领导职数,按月统计汇报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情况,先后召开了三次全区重点项目工作会议,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阶段性困难和问题,安排推进项目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工作,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年内在建项目达到180个,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

  ——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旁多水利枢纽、藏木电站、拉日铁路分别完成投资12.5亿元、7.93亿元、25.02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9 %、13.17 %、20.17 %,旁多水利枢纽顺利实现截流,藏木电站进入大坝混凝土浇铸阶段,拉日铁路完成铺轨69.4公里;国道317线夏曲卡至那曲段、省道301线那曲至班戈油路完工正式通车;公安综合执法检查站、拉萨市教育城、西藏文化产业创意园等规划外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中国援尼“沙拉”公路竣工。自治区领导与国家有关部委确定的有关事项加快推进,林芝机场站坪改扩建工程已完成,西藏航油配送中心工程开工建设,那曲机场加紧开展前期论证工作;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项目建议书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无电地区用电难问题基本解决,15.3万套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和54座集中光伏电站投入使用,实现行政村通电率100%的目标,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加快推进;“9·18”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顺利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加大,实现411个建制村通公路和15个乡通油路;拉萨城市供暖试点工程开通运行,实现40%的供暖目标;完成全区580个寺庙管委会中85%的综合业务用房建设,便民警务站1.12亿元投资全部到位,并全部建成投入使用;自治区党政会议中心已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咨公司进行评估,成办疗养基地扩建正式开工。

  ——加大了对昌都地区和边境地区扶持力度。针对昌都地区当前最突出、最紧迫的困难和问题,召开昌都工作会议,全面梳理昌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基层政权和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重点支持,为打造藏东经济强区奠定了基础。加快实施“十二五”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整合资金,加大投入,边境地区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特色产业起步发展,民生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

  ——项目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在严格执行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完善项目立项阶段的决策机制,全面实施《关于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委托咨询评估和审议审批的意见(暂行)》,规范了项目工程咨询评估程序和评审要求;加快研究制定《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最大限度地预防、减少和化解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印发《关于解决我区当前政府投资工程建设中带有普遍性问题的意见》和《西藏自治区招标投标管理办法》,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稽察办对全区130个项目进行了稽察,促进项目建设质量不断提高。

  (四)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存量进一步优化。预计全年粮食产量达到95万吨,连续13年保持在90万吨以上;畜牧业占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牲畜出栏率达32%。第二产业比重增加1个百分点,工业快速发展的稳定性不断增强,后三个季度增速均高于经济增速,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8亿元,增长29.2%。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比重继续稳定在53%,预计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100万人次,旅游收入实现132亿元,旅游总收入增幅首次高于旅游接待人次增幅。

  ——多种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步入快速发展新阶段。藏医药业、能源产业、优势矿产业、建筑业、高原特色食品业、民族手工业等企业达到1982家,其中注册资本上亿元的达254家。拉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达孜工业园、青藏铁路那曲物流中心分别入驻企业639、64、57家。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收总量达到143亿元,占整体税收的比重上升至93%,非公有制经济逐步成为我区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繁荣城乡市场的主导力量、招商引资的主要领域。国有企业发展势头不断趋好,全区297户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65.32亿元,增长9.31%;营业收入90.32亿元,增长18.84%;利润总额达到9.2亿元,增长31.43%;上缴税金8.06亿元,增长15.14%。

  ——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全面实现文化设施“无障碍、零门槛”,新建成103个乡(镇)基层点和近500个村基层点,启动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格萨尔》特色数字资源库和《藏医药》特色资源建设工作。拉萨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山南雅砻文化大观园等项目相继开工。登记注册文化企业455家。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文成公主》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上演,实景演出项目全面启动。大型歌舞《魅力西藏》参加“2012波兰·中国西藏文化周”,获得巨大成功。123部古籍入选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推荐名单。《西藏自治区珍藏贝叶经部目录》、《西藏自治区珍藏贝叶经影印大全》整理收集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力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全面启动实施青稞产业、饲草产业、金牦牛工程、金太阳工程、西藏生态屏障保护与建设等重大科技专项,青藏专项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科技富民强县、星火计划、农牧业成果转化、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送科技等专项行动覆盖全区80%县(市、区)。科技基础平台加快建设,日喀则农业科技园正式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拉萨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本建立种植养殖信息化平台,那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批准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落户拉萨。实施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示范项目,全区聘用科技特派员5540名,其中农牧民科技特派员4564名。信息网络加快发展,实施了宽带普及提速工程,“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有序推进,电子商务开始起步,移动电话藏文输入、藏文办公软件、异地容灾备份等成果推广应用发挥了良好社会效益。科技信息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加农牧民收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吴肖叶)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