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2013年02月18日 09:17   来源:北京日报   

  关于北京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3年1月22日在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3年1月22日在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北京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市第十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在中央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主题主线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宏观调控和主动调控,努力克服外部环境变化、内部调整转型与自然灾害叠加等不利影响,在创新转化、结构调整、城市管理、生态环境、改善民生等领域积极求进,全市经济运行平稳向好,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城市功能不断提升,民生明显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年度重点任务和主要目标圆满完成。

  (一)经济发展平稳协调质量提升。

  积极应对内外需求放缓与主动调控影响的双重压力,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综合经济调度,出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系列政策,努力增强内生增长动力,实现经济运行“转中趋稳、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逐季回升,初步核算全年经济总量达到1.78万亿元,增长7.7%,完成年度计划目标。其中,服务业和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8%和7%,服务业稳定器作用更为突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6462.8亿元和7702.8亿元,分别增长9.3%和11.6%,消费主导趋势更加巩固。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实际增长7.3%和8.2%。价格水平和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27%。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下降5.72%,预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4%和4.5%左右,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平均下降3.8%。

  (二)经济调整转型取得新成效。

  把调结构、促创新作为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着力点,内需拉动、创新驱动、高端引领的发展格局渐趋形成。

  内需结构不断优化。消费主导作用更加突出。节能家电推广、家具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陆续实施,多元化消费需求加快释放。一批特色街区和品牌消费区域加快形成,电子商务、信用消费等新型消费发展迅猛,批发零售企业网上零售额增长近1倍;本市成为国际品牌购物首选地之一,国际知名品牌100强中已有90家落户。投资支撑效果增强。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稳步提高,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7.8%;制定促进民间投资实施细则,研究公共领域市场化建设试点方案,推进地铁14号线等一批引入社会资本试点项目。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显现,价格保持稳定,房地产投资继续向保障居住转移,政策性住房投资增长14.9%。与此同时,外经外贸转型发展。服务贸易额占全国五分之一,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5家,累计127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地区总部84家。全市进出口总额4079.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0.4亿美元,同比增长14%。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全市境外直接投资额同比增长46%左右。

  创新驱动势能加速积累。科技创新活力增强。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发布实施。中关村“1+6”政策效果显著,扩区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意见发布实施,园区企业总收入2.45万亿元,增长25%。统筹100亿元政府资金,集中支持了243个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统筹项目,支持设立了物联网、数字内容服务等5支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基金,完成政府采购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80亿元,力度明显增大。认定37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和70个工程实验室,实现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覆盖。全市技术交易额2048.6亿元,增长61.5%。中关村科学城12所高校完成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并投入运营,未来科技城神华、商飞一期项目率先竣工入驻。国家蛋白质重大基础设施等项目开工。文化创新蓬勃兴起。本市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中关村成为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趣游、中文在线等一批文化科技型企业加速成长。统筹100亿元文化创新发展资金,集中支持首都核心演艺区、国家广告产业园等文化功能区及重点项目建设,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增长10.3%。首届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2012北京国际设计周成功举办,首都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文化惠民力度进一步加大,首都图书馆新馆等公益文化设施建成开放,组建六大文化联盟,推出百余项惠民措施。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成立,中国评剧院等3家文艺院团成功转企改制。

  高端引领能力不断增强。制造业高端引领态势更趋明显。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3%,高于工业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分别增长9.9%、14.9%。生产性服务业支撑更加稳固,首届国际服务贸易交易大会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金融、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发展态势较好,教育培训、健康医疗、文体娱乐等新兴人文服务业收入增长10%以上。世界草莓大会、食用菌大会顺利举办,会展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态势良好。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承载了全市约六成投资和四成增加值,金融街积极承接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落户,商务中心区(CBD)14个项目加快推进,临空经济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开工建设,亦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相继落地,丽泽累计入驻企业122家。

  (三)城市运行承载和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紧扣交通治堵、空气质量、安全运行、能源资源和生活必需品保障等关键领域及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集中实施一批重点工程,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取得新提升。

  交通拥堵治理力度加大。全面落实交通治堵年度任务。地铁6号线一期等4条轨道交通线路投入试运行,新增运营里程70公里,累计442公里,在建里程达190公里,是中心城开通运营里程最多、效果最明显的一年。宋家庄和四惠综合交通枢纽投入运营,换乘更加便利。打通中心城6条微循环道路,有效改善了区域交通出行条件。大灰厂东路、梅市口路西延主体工程完工,长安街西延等主干道路加快推进。北京新机场、轨道交通加密版规划获国家批准,京张城际、丰台火车站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出台城六区居住区停车设施建设支持政策,新增车位3.5万个。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44%,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城市运行保障能力增强。水电气热等城市生命线实现安全稳定运行。西南热电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完成,东北、西北热电中心开工建设,居民阶梯电价和天然气价格调整平稳实施。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全面推进,建成南干渠和大宁调蓄水库主体工程,开工建设东干渠、团城湖和亦庄调节池以及郭公庄水厂和第十水厂。建成清河再生水厂主体工程,完成北小河、吴家村再生水厂调试并实现通水,中心城新增再生水生产能力23万立方米/日,累计再生水生产能力达到57万立方米/日,全年可生产高品质再生水1.5亿立方米。积极应对“7·21”特大自然灾害,按时建成10万平米安置房,迅速启动水毁应急修复工程,20处立交桥区积水治理和34条中小河道治理工程加快推进,500公里供排水管网改造加紧实施。稳步推进“菜篮子”工程,新发展基本菜田3万亩,增加外埠蔬菜供应基地4万亩,加强货源组织调度,粮油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

  (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步伐加快。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布实施,四类功能区差异化协调发展基础得到巩固。

  新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进一步落实聚焦通州战略,副中心“一核五区”发展规划基本完成,核心区建设步伐加快,富华水乡、国家大剧院舞美基地等一批大项目相继落地。顺义综合保税区、地理信息产业园、中航工业等重点园区和项目加快推进,现代三工厂建成投产。昌平未来科技城、科技商务区(TBD)等重点区域建设进展顺利。大兴积极谋划和推进亦庄扩区和新航城建设。房山克服特大自然灾害影响,推动高端制造业产业基地等重点园区建设。门头沟、怀柔、平谷、密云、延庆等区域性新城主体功能进一步彰显。42个重点镇建设有序推进。小城镇发展基金首批合作项目开工建设,区县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打捆”引进社会资本试点项目顺利实施。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稳步推进,“三起来”工程深入实施,山区农户搬迁进展顺利。

  城南行动计划与西部转型扎实推进。城南行动计划第一阶段任务圆满完成,城南地区发生了重大而深刻变化,全社会投资三年间年均增长18.6%,高出全市8.1个百分点。园博湖和园博园湿地工程建成,京石客专通车,城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和产业基础全面提升。制定落实西部地区转型发展年度计划,成效初步显现,2012年投资增长16%,高于全市6.7个百分点。“一核、两区、三带”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石景山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加快建设,永定河城市段治理完成,房山、门头沟深入推广一企一镇合作模式,斋堂等旅游集散镇发展态势良好,门头沟棚户区三年改造任务全面完成。

  (五)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生态惠民理念,全力聚焦“绿色北京”建设,城市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多措并举改善大气质量,积极回应社会重大关切,建成35个PM2.5监测站,实现实时监测。大尺度城市森林体系加快构建。平原造林完成25万亩,营造千亩以上大尺度城市森林51处,一批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和郊野公园建成并免费向市民开放。京津风沙源治理一期工程全面收尾。全市林木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55.5%和38.6%,比上年提高1.5和1个百分点。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完成2600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和2.1万户东西城区非文保区煤改电,全市压减燃煤70万吨。淘汰老旧机动车37.7万辆,第五阶段油品标准正式实施,关停退出高排放企业200余家。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强化三级“双控”机制,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和合同能源管理,内涵促降机制加快形成。全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预计分别下降5%、6%、2%、2%左右。城市水环境得到改善,通惠河、马草河等中心城区河道治理加快实施,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三大流域水系综合整治全面推进。垃圾资源化水平不断提升,鲁家山焚烧厂开始设备调试,南宫焚烧厂开工建设,新增600个小区垃圾分类达标试点,新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300个,全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达到45%。

  (六)社会建设与民生保障持续增强。

  立足民生改善,优化公共服务配置,统筹社会发展政策,惠民效果不断增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就业形势平稳,城镇新增就业43.9万人,帮助12.57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实现6.66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五项保险参保人数保持稳定增长。有序推进社保制度统一,实现市级公费医疗与职工基本医疗、农民工社会保险与职工社会保险并轨。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最低工资、失业保险金等社保待遇标准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新增幼儿园学位2.4万个,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天坛医院迁建工程、同仁医院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院区项目加快推进,密云、怀柔等4个区域性医疗中心加快建设。友谊、朝阳等5所医院医药分开试点效果良好,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政策发布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得到中央肯定。631个基层社区用房建设全面实施,“六型社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加快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加快推进。各项惠民举措取得实效。保障房建设任务超额完成,建设收购16.3万套,竣工8万套,配租配售步伐不断加快。朝阳、大兴等区县养老设施加快建设,推进100个居家养老管理服务中心试点,全市新增养老床位1万张。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超过1500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农民住宅抗震节能改造两年20万户目标。91个老旧小区约13万户居民实施配电设施升级,完成140个小区约300公里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城乡结合部综合配套改革继续深化,50个重点村就业、社保、社区化服务快速跟进。延庆、密云农村阳光浴室基本实现全覆盖。实施送气下乡工程,解决了房山、门头沟小煤窑关闭区域约8万户用能问题。

  总的来说,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内外需求同步放缓与本市主动调控转型的叠加影响下,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成绩来之不易。但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需要高度关注。一是经济回稳向好的基础仍不牢固,转型调整过程中新动力、新增长点培育亟待加强。二是在市场需求放缓、经营成本上升等多重影响下,部分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压力依然较大。三是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依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功能还不协调,统筹做好新阶段下特大型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和服务工作压力较大,特别是市民关心的交通出行、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问题的解决还需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责任编辑:吴肖叶)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