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致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转型成败的根本之策。我们必须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勇涉“深水区”、敢啃“硬骨头”,以实际行动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用市场机制、法治手段、环保安全标准推进“去产能”,依法依规处置“僵尸企业”,全部关停现有煤矿,如期退出煤炭生产行业。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积极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实施新三年棚改计划,今年开工1.48万套。综合运用股权融资、市场化债转股等方式,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持续打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物流成本“组合拳”,继续清理涉企收费,推动企业“眼睛向内”降本增效。实施补短板“十大重点工程”。
加快推进关键领域改革。继续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加强基层承接能力建设。全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稳步推进“证照分离”。深化“四多合一”,探索“多规合一”。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努力让“网上办”成为常态、“网下办”变成例外。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加强中介服务管理平台在线应用。加快交通、农业、城管等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国企风险管控,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成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支持中省在宜企业“三供一业”及社会职能分离移交。积极推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资源出让与环境治理挂钩、环保执法垂直管理等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启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
今年,我们将以更大决心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努力扩大改革的受益面!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抓住国家扩大自贸区改革自主权的重大机遇,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环境、法治建设等领域寻求更大突破,推动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在自贸区集聚,加快把宜昌自贸片区打造成三峡区域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有序实施汽车平行进口、国际快件监管中心等功能性项目。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更好发挥三峡保税物流中心平台功能。全面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加快宜昌港对外开放,促进宜昌中欧班列、水运班轮常态化运营。推动三峡机场扩大开放,力争出入境旅客突破5万人次。引导企业“走出去”开展投资和经贸合作,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深化茶叶、柑橘“国际采购商宜昌行”活动。加快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农产品等外贸竞争新优势。
(五)致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必须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下足“绣花”功夫,力争兴山和秭归摘帽、55个贫困村出列、104671人脱贫,13849人易地扶贫搬迁。深入开展“双建双包双带双促”帮扶行动,健全大扶贫工作格局。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强化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社保扶贫,拓展光伏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等新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对五峰深度贫困县、40个深度贫困村进行重点帮扶。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内生脱贫动力。坚决纠正扶贫领域不正之风,严厉惩治扶贫领域腐败问题。
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造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开放农业、科技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由增产向提质转变。加快调整柑橘熟期品种结构,大力推广无性系茶叶良种,稳步扩大精细蔬菜比重,积极发展特色水产健康养殖和畜禽绿色养殖。加快林业特色产业、中药材产业发展。强化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着力打造“宜昌蜜桔”“宜昌宜红”“宜昌猕猴桃”城市新名片。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工作。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建设一批高品质、上档次的田园综合体。提升农村电商发展水平。开展农业关键环节科技攻关,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推广运用。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清除阻碍要素下乡各种障碍,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支持安福寺绿色食品小镇、高坝洲柑甜小镇建设。加强传统村落、特色村寨保护。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大力开展“消危减土”行动,改造危房1.2万户。整村推进5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任务。加快抗旱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万亩。加快推进清江、沮漳河、香溪河、渔洋河等防洪治理项目。硬化农村公路1500公里,实施生命安防工程3500公里。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48万亩。
(六)致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推动城乡、区域之间的发展向更加均衡、更高层次迈进。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推进伍家岗长江大桥建设,确保西陵二路10月份全线建成通车,夷桥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点军大道二期、花溪路伍家岗大桥至柏临河段年内建成通车,加快峡州大道二期、江城大道二期、夷陵区“三路一匝”等建设,实现快速路网内外环基本闭合、中环形成骨架。完成点军片区16.7公里地下综合管廊主体工程建设。确保奥体中心、博物馆基本完工,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体育馆投入使用。持续推进五龙、奥体中心、唐家湾、东站、共联等片区深度开发,抓好高铁北站片区规划。持续实施城区畅通工程,积极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完成智慧停车系统建设,新增公共停车位2000个以上。抓好全国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完成改造试点10个以上。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力争开工建设呼南高铁宜昌段,开工建设郑万高铁连接线、远当铁路,加快“县县通铁路”进程。积极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进三峡机场二期改扩建项目。力争开工建设宜来高速、宜张高速鄂湘界段,加快建设白洋长江公路大桥、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力争神农架至五峰高速、当阳经枝江至松滋高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力争“县县通达纵横2条高速”纳入省“十三五”中期调整计划。开工建设宜都红花套至长阳偏岩一级公路、三斗坪旅游客运港改建、宜昌东站物流中心等30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香溪长江公路大桥、白洋港二期等50个在建重点项目。确保域内城际公交全覆盖。
构建多极发展格局。支持宜昌高新区发挥叠加优势,推进专业园区开发建设,加快打造全国一流开发区。支持宜昌新区提升建设品质,打造生态宜居城市。支持三峡旅游新区加快打造旅游产业聚集区、品牌形象展示区。支持三峡临空经济区打造全国知名的临空产业示范基地、港产城融合发展的绿色智慧航空新城。支持三峡枢纽港打造长江三峡航运物流中心。支持西陵、伍家岗、点军、猇亭发展各具特色的都市经济。支持宜都、夷陵、枝江、当阳、远安提升实力、争先进位。支持长阳、秭归、五峰、兴山补齐短板、奋力赶超。鼓励缺乏工业发展要素支撑的地方,到宜昌高新区、东部县市专业园区发展“飞地经济”。通过支持各地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尽快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并进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七)致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年更比一年强。
不断提升就业质量。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深化职业技能培训,解决就业结构性问题。最大限度扶持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发挥各项就业新政的促进作用,统筹抓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等人群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7.6万人。深化和谐企业创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任务。继续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深化复合式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全面推进建设领域参加工伤保险。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和困境儿童保障,努力让弱势群体困有所帮、弱有所扶。加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城乡全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扩大高龄老人意外伤害保险覆盖面。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明创建提质惠民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创建成果。支持枝江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确保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通过验收。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力作,着力培养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和高水平创作人才。推动万里古茶道申遗工作。抓好国家文化消费试点,扩大文化消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全国举重锦标赛等节赛活动。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着力解决“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加强和规范幼儿园管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0所。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布局,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性改革。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启动新一轮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支持三峡大学“双一流”建设和三峡职院创建全国优质专科高职学院,力争三峡航空学院申办成功。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
着力打造“健康宜昌”。抓好健康城市国家试点,努力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争在分级诊疗、医联体、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现代医院管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推进市中心医院综合楼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做好“全面两孩”配套服务。深化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推动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向县市延伸。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放心粮油体系建设,创建一批“放心肉菜示范超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继续推进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做好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及时预防化解各类群体性问题。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铁心、铁面、铁腕、铁纪、铁痕抓好安全生产,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确保实现“一无一降”目标。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深化平安宜昌建设,完成全国“雪亮工程”示范城市建设任务,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目标,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
支持驻宜部队建设改革,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继续做好援藏援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人防、供销、档案、保密、方志、气象、消防、科普、社科、慈善、残疾人等工作。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