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11日 王正伟)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频道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11日 王正伟)

2012年01月18日 14:5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二、当前形势和2012年奋斗目标

    今年是本届政府施政的第五年,更是冲刺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

    今年的形势十分复杂,困难挑战极为严峻。从国际看,欧债危机日趋恶化,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增大,金融市场动荡不定,贸易保护主义纷纷抬头,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加大,外部环境不利因素正在增多。从国内看,经济增速回落与物价高位运行交织,就业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出口增速明显下滑,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宏观调控呈现更多“两难”选择。受国内外形势影响,我区发展正面临着经济增速下行、物价可能反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消费需求明显不足四大挑战。我们既要认清危机和挑战,更要善于危中见机、抢抓机遇。一是抢抓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重大机遇。二是抢抓国家扩大消费需求,促使经济由政策刺激向市场发力、自主增长转变的重大机遇。三是抢抓国家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确保在建续建重大项目建成、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四是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启动新一轮扶贫攻坚的重大机遇。只要我们牢固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坚定信心,拼搏奋斗,就一定能成功应对挑战,战胜各种困难,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自治区党委十届十四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为目标,着力扩大经济总量和提升经济质量,着力加强自主创新、扩大消费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进出口总额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2‰以内。

    全面实现今年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保稳定”的基本要求,坚定不移地做到:

    ——遵循科学发展不动摇。科学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加快发展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产业,不断缩小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

    ——把住山川统筹不偏离。一手抓沿黄经济区建设,一手抓六盘山地区扶贫攻坚。充分发挥首府银川市对全区乃至周边省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提升固原市在宁南山区的战略地位,促进城乡互动,山川共进,区域协调,共同繁荣。

    ——坚持改革开放不懈怠。宁夏虽小不自小,小省区也能办大事。必须保持既有的胆识和担当,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扩大与央企、与东中部地区的交流合作,扩大向世界各国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开放。

    ——抓紧生态建设不减速。抓生态就是抓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竞争力。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推进全国节水型社会和防沙治沙示范省区建设,构筑生态安全的绿色长城,走出一条发展与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创新社会管理不停步。立足区情、民情,从基础抓起,从基层做起,研究新问题,破解新矛盾,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筑牢民族地区发展稳定的“防护罩”和“安全网”,努力让社会公平公正、和谐稳定。

    ——推进惠民富民不放松。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乎和谐。要视人民为父母、把群众当亲人,认真执行民生计划,真心实意为基层广大群众解决更多的急事难事,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富文明、更有尊严!

    三、进一步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在拉动经济稳步快速增长上务求更大实效

    投资是我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力。越是出口低迷、消费不振,越要以投资保增长、促就业、调结构,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0亿元。

    突出抓好50个重大项目。一是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745亿元。开工建设神华宁煤煤炭间接液化、广银铝业20万吨铝板带箔、吴忠热电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国电英力特煤基化多联产、捷美丰友合成氨尿素、宁夏石化大化肥等项目。二是实施一批重大交通和物流项目,完成投资125亿元。全面开工兵沟黄河大桥及连接线、石嘴山黄河大桥改扩建等工程,加快实施银川河东机场三期扩建、包兰铁路复线惠农至银川段、原州区至王洼铁路、青兰高速东山坡至毛家沟段、东线高速盐池至红井段、西线高速崇岗至平罗连接线等项目。三是实施一批重大农林水项目,完成投资78亿元。重点推进设施农业改造升级、农业综合开发、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沙坡头南北干渠及灌区节水改造、中小型病险水库治理、三北防护林续建等项目。四是实施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完成投资105亿元。开工建设宁夏国际会议中心,加快建设自治区儿童医院、宁夏大剧院,全面建成宁夏艺校新校区,继续推进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和生态移民工程。力争包兰铁路银川至兰州段扩能、清水河治理等20个重点预备项目全部开工。建立市、县(区)和部门重点项目督查考核制度,合同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在建项目抓投产,使每一个项目都能成为一个增长点。

    千方百计拓宽投融资渠道。抓项目更要抓融资,要力促政府导向性投入稳步增长,企业主体性投入持续增长,社会广泛性投入大幅增长。全力争取国家投资。紧盯国家政策走向,围绕陕甘宁革命老区、能源化工“金三角”、沿黄经济区、六盘山地区扶贫攻坚等规划,精心谋划大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扎实做好大柳树水利枢纽、银川石油天然气化工园、石嘴山沙湖机场等重大项目前期,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努力扩大信贷投放。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加大对国家和自治区规划的重点项目、在建续建项目以及“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确保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规模、增速均高于上年。大力激活民间投资。认真落实国务院“新36条”,实行“非禁即入”,制定公平准入、鼓励竞争的具体措施,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着力拓宽企业融资。吸引国有大型企业来宁实施战略重组,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和保障房项目发行特殊债券,鼓励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等方式发展壮大,确保项目有资金、投资有渠道、发展有后劲。 

    

(责任编辑:韩茜)

共(5)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末 页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