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频道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违建现象全国蔓延 业主非富即贵多有"保护伞"

2013年08月22日 15:3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北京“最牛违建”曝光之后,高耸城市上空的各式违章建筑频频见诸报端。千姿百态的空中楼阁引来公众围观惊叹之际,“空中钉子户”为何在全国范围内疯长难除,值得反思。

 

    【“楼顶别墅” 多处蔓延】

 

    1、北京一教授花6年楼顶违建超级别墅

 

    “顶楼上面盖的这个别墅外边还披着一层‘岩石’外衣上面还有小树,咋一看还以为是个景点。”位于白石桥路45号的人济山庄小区B栋楼顶平台上建造了一片两层的小楼,墙体外表还用岩石质感外壳包裹上,并在外壳上种上一些花草。建造者是顶层一住户,在建造过程中将平台上的管道口破坏导致雨水流入,多名居民家中漏水。小区物业工作人员称这是小区老大难问题。城管已约谈住户,违建强拆手续已上报。

 

    注册一级建造师杨世春先生对此表示,房顶加盖首先要经过最初建造此楼的设计员同意,否则都会产生很多安全问题。“擅自加盖会改变和增加楼体荷载,减少楼房寿命,破坏楼体的防水保温层,造成26层住户家中漏水等问题。如果私盖的房子是钢结构,遇到极端自然灾害的天气,很容易被刮塌。在顶楼平台上原本的避雷针如果受到破坏,在雷击时全楼的居民都会有安全隐患,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详细

 

    2、深圳豪宅楼顶建起“空中庙宇”

 

    继北京张教授的“空中花园”遭到曝光后,深圳南山区一处千万元级的楼顶豪宅也被举报涉嫌违章搭建。涉嫌违建的楼宇天台,位于南山区华侨城片区的“美加广场”DE栋,旁边是世界之窗和欢乐谷,坐拥无敌景观。这座“空中庙宇”在相邻建筑群中显得十分碍眼。

 

    从举报人提供的照片可以看到,庙宇的屋顶不仅铺了琉璃瓦,还有“双龙戏珠”,雕龙刻凤,不亚于深山里的正规寺庙。有住在同一栋楼的居民表示,庙宇的主人经常在里面“做法”,偶尔还会有冥币飘进他们家里,至于里面供奉的是祖宗还是神佛,大家就不知道了。有邻居说,“经常有烧的灰掉下来,我们也没上去,是私人的,建了好几年了。” 详细

 

    3、海口"楼顶别墅"业主出示合法手续

 

    海口龙昆南路金桃园公寓楼顶有一处类似北京人济山庄的“楼顶别墅”被媒体曝光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该建筑的主人出示了在10多年前就办下的房产证以及将房产抵押给银行借款合同、海口市公证处出具的公证书等手续证明。业主出示的相关材料显示,该建筑的房屋类型为2房2厅2卫,建筑面积为201.36平方米,房地产权证编号为“府城私字第05XXX”号。该业主认为,房屋是通过正当手续向开发商购买,所有手续齐全,不属于违法建筑。 详细

 

    【疯长难除 非富即贵】

 

    违建高耸头顶多年,为什么迟迟没有拆除?有千百种手段野蛮强拆合规合法的住宅,怎么就没有一个办法强拆违规违法的建筑?拆违为何总是媒体先行,违建监管到底由谁担当……

 

    网络上,民众对于全国范围内扩散的“违建新闻”质疑不断,面对舆论压力,一些地方政府开启紧急整顿、部署拆违,舆论也开始反思,一处处“空中钉子户”屹立不倒的症结到底何在?

 

    “违建现象在农村、城中村中都存在,但是‘拆违难’却往往突出表现在一些别墅区或者高档小区。这些违建业主多是持有广泛社会资源和特殊权力的人,能为违建找到‘保护伞’。”支振锋说,违建中的特权因素,一定程度上造成执法部门的不作为或者选择性执法。 详细

 

(责任编辑:邓一)

分享到: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