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13日 骆惠宁)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13日 骆惠宁)

2012年01月18日 15:1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二、明确2012年目标要求,力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12年我们面临的宏观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短期内很难消除,但总体复苏的态势基本确立,全球贸易仍将保持一定增长。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但总体向好和持续增长的态势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我省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增多,但仍处于快速增长期,有利条件和重要机遇也很多。我们要按照省委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统筹处理好抓速度与调结构、控物价,抓经济与惠民生、促和谐,抓当前与谋长远、增后劲三个重大关系,求真务实,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中增创新优势。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发展"主题"、"主线"和"主要路径",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方针,多措并举促增长,突出重点扩内需,抓住时机调结构,毫不松懈控物价,加大力度惠民生,坚定不移抓改革,更加重视保稳定,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增长10%,旅游总收入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6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农村牧区转移劳动力100万人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以内。节能减排控制在国家规定目标以内,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方面继续取得新进展。

    坚持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控制物价上涨统一起来,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强化调控政策引导,努力实现促增长与控物价的双赢。增强政策措施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抓自有收入与争取国家支持并行,扩大收入总量与优化支出结构并重,力争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00亿元、总财力进一步增加。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推进财政综合绩效管理,突出对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领域改革、重大项目、科技创新和薄弱环节的支持,继续压缩当年专项结转。加大金融资源调控力度。力争贷款增幅在全国保持领先位次、新增贷款加市场融资总量有明显增加。推进政银企合作,以多种方式增加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有效信贷投放。强化对农牧区金融支持,逐步构建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牧区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发展,优化区域布局,支持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在青开业,继续引进新的金融机构。大力培育小额担保、小贷公司、保险直投等非银行金融市场。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特别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努力实现物价调控目标。加强牛羊肉和蔬菜购销工作,保障冬春市场供应。加大"菜篮子"建设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重要商品产运销衔接,增加政府和商业储备,加大对农贸市场建设的支持。进一步加强价格监管,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及时查处乱涨价、乱收费行为,规范市场秩序。我们深知,物价问题关系民生、关系全局。各级政府要坚定不移地承担起调控物价的责任,毫不动摇地坚持行之有效的一揽子打法,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严格问责,确保今年物价指数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让全省人民满意。

    (二)积极有效扩大内需,增强投资消费协同拉动。这是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战略基点。进一步扩大投资需求。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700亿元。加快续建工程进度,新开一批重点工程。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增建二线工程年内全线通车。开工建设格尔木至敦煌铁路、香日德至花石峡等公路。力争开工大武机场,加快祁连机场前期工作。加快玛尔挡水电站、神华格尔木火电厂建设,黄丰水电站年内建成发电,新建西宁两台60万千瓦火电机组。大力发展风能,今年再新建1000兆瓦光伏电站并安全上网运行,开工建设750千伏青海与新疆联网等输变电工程。着力优化投资结构,确保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0%以上,争取三产投资、藏区投资、民间投资有新的增长。加紧谋划3-5个投入和产出上百亿元的重大项目,确保"不断档"。实施大规模投入、大兵团作战,推进地质找矿战略行动取得新突破。着力增强消费需求。增加政府惠民支出,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完善促进消费措施,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落实购买首套商品房相关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扩大内需最大的产业支撑是服务业。全面落实已出台的促进旅游、商贸物流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整体推进十大服务业加快发展,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充分发挥旅游业对提升服务业的引领作用,确保旅游总收入突破110亿元。加强城乡流通体系建设,推进朝阳物流园区、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等重点物流项目。组建青海航空投资管理公司,发展地方航空业。支持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创新文化业态,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通过多措并举,促进消费总量的不断扩大和消费水平的显著提升。

    (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提高自主增长能力。抓住战略机遇期,在调结构、转方式上迈出更大步子。加速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整体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认真实施应对工业经济下行的十项举措及配套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快"双百"行动步伐,促进三大工业园区错位发展。扩大技改专项资金规模,实施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全面提高传统产业先进产能的比重和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大幅提升重点骨干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加快实施煤基多联产、太阳能电池组件、锂动力电池、PVC复合材料、生物制品等重大产业升级项目。加快形成新兴产业高起点、高技术、高投入、高增长的发展格局,打造十大特色优势产业的基本产业链。继续推进科技"123"工程,加强关键技术和工艺再创新,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严禁高于行业能耗标准的项目上马,突出抓好节能减排改造工程,实施落后产能淘汰计划,从源头上强化节能减排工作。着力提高农牧业综合效益。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技术推广体系、农牧民教育培训体系和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启动"1020"科技支撑工程。促进设施农业和生态畜牧业上规模,新建农区日光节能温室3万栋、养殖小区100个,牧区畜用暖棚1万栋,实现生态畜牧业模式在纯牧业村的全覆盖。将林果、水产养殖等产业作为新的增长点。支持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和市场开拓,提升产业化水平。在建设十大特色农牧业上实现新突破,促进农畜产品生产能力、综合效益和农牧民收入同步提高。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黄河谷地综合开发工程。启动湟水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和东部干旱山区综合治理项目。力争开工蓄积峡水利枢纽工程、引大济湟西干渠建前工程。扎实推进人畜饮水安全、小流域治理、草原节水灌溉及城镇水利保障工程。从今年起,每年投入1亿元,用五年时间解决农灌工程老化失修问题,实现有效灌溉150万亩,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我们要从根本上扭转青海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形成以水促发展、以水惠民生、以水保生态的强力支撑。

    (四)大力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规划引领,搞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城镇化布局体系的衔接,启动一批城镇道路、桥梁、供排水、供暖、燃气等基础设施项目,拓展工业园区社会服务能力,强化城市产业发展、吸纳就业和人口集聚功能,增强在区域发展中的拉动作用。按照"四区两带一线"的总体布局,重点推进东部城市群建设和海西城乡一体化试点,推动撤县设市工作。同时,统筹推进中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制定并实施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政策措施,积极破解城乡之间以及城镇内部居民和农民工之间的"双二元结构"。支持藏区发展"飞地经济",支持县域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块状经济增长点,带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继续推动发达省市对口支援我省藏区工作,把无偿援助与合作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争取支援方扩大在青投资规模。同时,加大对省内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县的扶持力度。促进各族人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是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将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

    三、加大改善民生力度,增进各族人民的福祉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保持在75%左右。我们将重点围绕"十大民生工程",在保障基本民生上下功夫,集中力量办一批实事好事。同时,积极引导支持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民生领域,助推民生建设取得更大进步。一是着力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推进学前教育。加快中等职教能力、高中基础设施、高校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建设。有序推进西宁教育园区建设。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将中小学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再提高200元,并将2007年以来的新增寄宿生全部纳入补助范围。基本完成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校舍安全工程,启动中小学配套和标准化建设,加强东部山区学校寄宿制建设,实施农村中小学营养改善计划和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加强校车和校园安全管理,完善流动人口子女上学政策,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教育事业关系长远发展,涉及千家万户,我们将竭尽全力推动教育民生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二是着力促进就业增收富民。坚持扩大就业规模和提高就业质量并重,优先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统筹推进生态移民、退役人员、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和农民工就业,鼓励民众创业,支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形成更多的就业增长点。创新就业服务,推进就业培训与园区用工对接计划和青南三州万人技能培训计划。增加收入是改善民生的源泉。全面落实国家拟出台的收入分配政策,完善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最低工资标准与经济协同增长机制,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同时,着力推进部分民生工程货币化改革,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加大粮食、良种、农机具和农资直接补贴,保护农民工的权益,制定并实施房改货币化补贴方案。我们要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使各族人民更多地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三是着力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进一步健全制度、提高水平、增强能力,推进社会保障向纵深发展。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探索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加快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建设,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完善失业、工伤、城镇职工生育三类保险体系和养老医疗保险转移接续政策。全面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高龄老人补贴和五保供养标准,加大对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等贫弱人群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四是着力扩大文化惠民覆盖面。全面实施文化建设"八大工程",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名省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州县乡文化活动场馆、文化"进村入户"、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项目,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西新工程"和直播卫星农牧区覆盖工程,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3%和96%以上。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不断提升公共体育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争取年内建成省体育中心。创新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已有设施的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五是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设一批县乡医疗卫生设施,培训全科医生,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40元。提高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水平。推进"康福家行动"和优生促进工程,增强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六是着力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今年,新开工各类保障性和奖励性住房13.5万套(户),续建21.25万套(户),新建续建总计34.75万套(户),建设规模空前,投资标准也有所提高。按照"千村建设、百村示范"的规划与要求,在农村实施整村推进,完善基本公共设施,打造特色风貌;在牧区坚持适当集中、改造现有村、鼓励进城镇,实施好游牧民定居工程,并推进1万户新帐篷行动。城镇保障性住房是安居工程的难点所在,我们要继续从资金保障、土地供应、税费减免等环节加大支持力度,完善住房分配、管理和退出制度,实现公开公正公平,决不让该保障的"落了空"、不该保障的"搭便车",确保广大中低收入者特别是困难群众享受安居工程的温暖。七是着力改善农牧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向农牧区延伸。解决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投入15亿元建设农村公路2000公里、桥梁300座,提高移动网和宽带通信通达水平,推进大电网向玉树、果洛南部三县和海西两个行委延伸覆盖,加快农网改造升级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为"十二五"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创造条件。大力建设农牧区清洁型、经济型用能体系。今年再投入2.5亿元,实现藏区城镇集中供暖全覆盖。八是着力推进新一轮扶贫攻坚。国家将新阶段扶贫标准提高到2300元,并把我省藏区各县和东部7县列入扶贫攻坚主战场。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连片推进,重点突破,务求实效。认真做好按照新标准核定贫困人口的入户调查工作。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重点帮扶350个贫困村,力争异地搬迁扶贫6000户,确保年内贫困人口减少20万。

    青海环境苦、欠发达,但不管困难有多大,我们一定时刻把民生放在心上,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追求公平正义,让全省各族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四、切实提高保障水平,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又好又快发展增添动力、保驾护航。

    (一)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青南三州乡镇综合改革。理顺工商、质监部门管理体制。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好国有资本预算管理制度。完成木里地区煤炭资源及企业整合工作,推动木里煤田开发进入科学化集约发展新阶段。认真落实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放宽民营经济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政策性住房、水利水电、矿产资源勘探等领域的限制,进一步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深化农村牧区改革。巩固完善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加快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进预算和支出公开,增加对各地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提高县级政府运用财政手段保障基本公共需求、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深化农信社改革,扩大面向"三农"的服务。推动政府融资平台规范发展。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扩大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改革成果,完善县及以下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加快西宁和格尔木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大力发展医疗服务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全面落实文化改革"八项任务",为文化名省建设注入活力。

    (二)充分发挥开放带动效应。更加注重借助外力促发展,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巩固传统出口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努力扩大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纺织、农畜产品加工和文化产品出口规模,加大重要资源和关键技术设备及零部件的进口力度,努力实现进出口贸易增长目标。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探索与周边省区建立长期化、制度化的协作机制。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的地位和作用,继续实行领导负责制,以企业、园区、项目筹备组为主体,以产业链招商为重点,综合运用土地、矿产资源、财税、金融等手段和政策,广泛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招商引资,力争今年到位资金不低于去年。同时,精心办好青洽会、环湖赛、藏毯展等大型赛事会展活动,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提升青海新形象。

    (三)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构筑高原生态屏障,事关全国可持续发展。今年要启动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按照统筹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和区域发展的要求,抓紧实施三江源保护与建设二期工程,提升生态保护层次。坚持先行先试,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符合试验区功能定位的保护发展模式和科学发展手段,特别是进一步推动建立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努力将试验区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的先行区。整体推进青海湖流域、柴达木盆地、湟水流域等区域生态工程建设,以及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加强环境美化绿化和污染综合防治,全面完成湟水流域排污口截污纳管,实现"全测控、全收集、全处理"。继续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全面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重金属污染防治、大气和噪声污染治理,提高水质达标率、人均绿地率、污水无害化处理率和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我们要始终肩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历史责任,让青海各族人民与蓝天碧水青山相依,让奔腾不息的江河之水永远滋润中华大地。

    (四)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突出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深化平安青海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进村级组织、社区和社会组织建设,创新民生服务管理方式,强化对流动人口、特殊群体的服务和管理。针对生态搬迁和扶贫异地搬迁数量增加的新形势,建立以迁入地为主、迁出地协助的移民社区管理模式。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整体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区创建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社会矛盾排查调处、社会舆情分析研判、群众权益协调保障等机制,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加强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全面排查、整治、消除各种隐患,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加强食品药品专项整治,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积极支持驻青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深化双拥共建,融洽军民鱼水情。

    (五)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做到对群众有感情、对事业有激情,以政府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一是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政府立法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进一步理顺并规范行政执法的主体、权限和范围,完善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认真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公、多头执法等现象,有效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严格按规律办事、按规矩办事,坚决杜绝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亲和力。二是推动改革创新。强化学习调研,深化全员培训,不断开阔视野,力求学在新处、谋在深处,提高政府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积极推进效能建设,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优化工作流程,降低行政成本,加快电子平台建设,健全绩效评估机制,严肃整治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行为,保持政务运转便捷高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服务方式,推行公开承诺和亲切服务,解决好变相审批、不规范收费问题,严禁吃拿卡要,树立清新政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三是恪守勤政廉政。弘扬实干作风,力戒空谈浮躁,自我加压,埋头苦干,真正把服务人民的宗旨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矿产资源交易、工程建设招标等重点领域违纪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明法律与纪律的"高压线"、公与私的"警戒线",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四是自觉接受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积极支持人民团体和社会团体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舆论和社会监督作用,扩大政务公开渠道,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今年,我们要向社会公布"三公"经费。我省州(市)县政府换届基本完成,各级公务员要勤勉尽责,毫不懈怠,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各位代表,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神圣使命,是灾区人民的热切期盼,也是全省人民的共同任务。今年是玉树灾后重建的决战之年,我们要力争实现投资150亿元以上,基本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扎实做好复工前的准备工作。充分利用冬春季施工间歇期,全面完成征地拆迁、群众意愿锁定、规划设计、项目审批、建设时序和进度安排等基础工作,做好建材购运、电力、设备、物资、人员调集等相关施工保障,确保到期就能进场,进场就能施工。同时,继续做好灾区群众的安置工作,确保安全过冬、欢乐过年。又快又好地推进项目建设。坚持民生优先,水电路先行,及早完成住房、学校、医院等直接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工程建设。全面加强交通、市政、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结古镇重建步伐。同步推进寺院重建和文物修缮。恢复提升特色产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支撑灾区长远发展。着力强化管理。从规范运行、优化组合、有效监督、保障安全等方面入手,推动各援建单位完善内控机制,降低建设成本,做到科学、节约、高效重建。适应玉树撤县建市的需要,加强对已建成小区的环境整治,提高社区管理水平。进一步组织干部和专业人员培训,保证已建成项目的正常运营和管理。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坚持实行工程管理法、当面对接法和一线工作法,以制度化安排,确保重建顺利推进。我们一定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体现在重建的各个环节,贯穿于重建的各个方面,在残破待兴的废墟上,加快建成一个继承历史、融入现实、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新家园。

    各位代表,我们的事业任重道远,我们的未来充满希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青海省委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徐晶慧)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