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力推进吉林振兴发展迈出新步伐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既面对严峻挑战,也面临难得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世界经济下行明显,我国经济增长趋缓,外部环境依然不容乐观。同时也要看到,国家宏观政策预调微调,稳增长力度加大,蕴含着新的机遇。国家支持“三农”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向粮食主产区倾斜,有利于我们争取到更大支持。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时期,需求潜力巨大,近年来累积的投资效应正在逐步显现,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强劲;我省外贸出口依存度不高,对国际市场波动敏感度较低。我省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坚实基础。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正确分析把握形势变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注重协调,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抢抓新机遇,以更加十足的劲头应对新挑战,以更加扎实的工作开创新局面,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
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住“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统筹推进“三化”,实施“三动”战略,着力扩大内需,着力优化结构,着力加强“三农”工作,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着力加快自主创新,着力加强节能减排,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左右。外贸进出口额增长15%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这些目标,是综合权衡各方面因素,本着积极进取、留有余地的原则确定的。既与“十二五”规划有序衔接,又充分考虑外部宏观环境影响;既全力推动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又充分考虑“两个同步”和节能减排的要求;既准确判断我省发展阶段的需要和实现的可能,又体现全力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争取更大空间、创造良好条件。实际工作中主要指标力争超额完成。
(一)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和消费需求,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立足我省工业化的历史任务还远没有完成的实际,坚持把投资作为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坚定不移地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4000个以上,亿元以上项目1500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150个以上。工业围绕培育增量、优化升级,集中力量实施长春大成20万吨秸秆制糖等2512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推动一汽通用年产20万辆轻型商用车等项目达产达效。突出抓好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水利工程54项,引嫩入白、大安灌区竣工投入使用,完成哈达山水利枢纽主体建设,加快推进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继续做好赤松核电项目。开工四平至长春改扩建、通化至梅河等高速公路以及长春地铁2号线、丰满大坝重建、敦化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继续搞好吉图珲客专等在建铁路项目,力争通化机场竣工通航,吉林绕越线、松原绕越线高速公路以及哈大客专、通化至灌水、和龙至南坪、平齐线郑家屯至满汉营铁路通车。实施好“气化吉林”工程。适应蒙东煤炭基地建设和运输需要,抓紧推进长春-长岭-乌斯台铁路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突出房地产投资重点,加快建设普通商品住房,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商品性住房供给,支持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确保投资持续增长。加强项目管理和服务,千方百计落实建设条件,提高审批效率,促进项目早开工、快建设。坚持开源节流挖潜,严格依法节约集约用地,确保土地高效有序利用。认真执行项目建设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监管机制,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继续加强与各金融机构总部合作,充分发挥各类融资平台作用,提高融资能力。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切实强化资金使用监督,全面启动政府性投资项目和专项资金全程监控预警系统,开展网络实时预警纠错,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运行,最大限度发挥效益。
千方百计扩大消费。着力增强农村消费能力。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连锁农家店,升级改造一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加快实施“金土地店店通”工程,构建一个省级服务中心、32个县级网络平台、4000户农家店网络终端。积极推广“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农餐对接”、“农批对接”,鼓励引导城市超市和连锁店向农村延伸发展。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加快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养老等便民服务,扩大旅游休闲、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信息通讯等服务型消费,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网络营销、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网络广告业务。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以肉类、食用油、蔬菜、饮品、酒类等商品为重点,建立完善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促进安全消费。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工商直接对接,引导零售商和供货方建立战略联盟。强化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假冒伪劣、价格欺诈、虚假广告等违法犯罪行为,让百姓放心消费。推进长春市、吉林市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强化物价调控,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增加生产供给,降低流通成本,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经济自主协调增长能力。突出重点和主攻方向,扬长补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取得新进展,努力使经济尽快走上自主协调增长的轨道。
进一步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支柱优势产业跃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特色资源产业提升计划,促进工业向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转变,不断增强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加大扶持力度,实施长春一汽丰越20万辆轿车、四平专用车基地建设及百项重点零部件项目,力争全省整车产量达到180万辆,省内汽车零部件配套率进一步提升。着力提高石化产业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附加值,确保吉化40万吨ABS、32万吨苯乙烯等项目竣工投产。抓好定向技术攻关,加快汽车化工专用料和车用化学品园区建设,推进汽车与石化产业融合发展。搞好中新食品区建设,推动长春大成百万吨化工醇等项目尽早建成投产。积极支持长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发展,打造国际一流的铁路客车和城市轨道车辆研发、生产、出口基地。继续抓好冶金、建材、纺织等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生物化工、生物医药、光电信息、碳纤维、生物质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抢占竞争制高点。加强科技攻关、新产品研发,推进人参、矿泉水、鹿、林蛙、油页岩开发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加强地理省情监测,加大地质勘查力度,推进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搞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实现百种重点新产品规模化生产。坚持质量兴省,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鼓励自主品牌加快发展,打造驰名商标。继续实施新一轮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开展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服务行动,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建设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新增私营企业1万户,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0%以上。加强工业生产组织,搞好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调节,强化煤炭保障,挖掘用电潜能,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国家强农富农惠农政策,推动农产品供给增加、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巩固农业农村的好形势。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600亿斤以上阶段性水平,总产量力争再创历史新高。立足抗灾夺丰收,针对今年春旱的严峻形势,切实做好抗旱工作,奠定粮食生产的良好基础。扎实开展农业农村经济科技效益年活动,启动实施种子产业振兴、重大技术推广示范、全程农机化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创新等十大工程,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量、提升质量、增加收益。推进我省作为东北区域国家级人工影响天气基地建设。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入、开展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等机遇,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15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2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任务,提高农业抗灾防灾能力。严格执行土地管理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西部土地整理,实施好中东部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二是优化提升畜牧业。启动实施现代牧业四年提升计划,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推进2000个规模养殖场(小区)新建、改扩建项目。落实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发展的各项措施和国家增加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的政策,稳定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实施好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机制,推进“草变肉”工程,不断优化畜禽结构。三是努力提高蔬菜保障能力。进一步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研究制定加大投入、降低蔬菜流通成本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支持发展蔬菜生产,新建蔬菜棚室5万亩,完成全省百万亩棚膜蔬菜生产任务,逐步提高冬春蔬菜质量和自给能力,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平稳。四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在增加政策补贴和家庭经营收入的同时,广泛开辟转移增收、财产增收等渠道,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抓好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和基地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和带动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得到更多收益。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外出务工农民达到370万人,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收。努力壮大现代林业和水产业。五是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继续组织开展县(市)工业集中区综合评估,将符合条件的纳入省级开发区序列管理,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强化带动能力。启动实施县域“三化”统筹试点,落实下放用地、企业所得税审批权限等,增强县域发展活力。
全力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深入实施服务业跨越发展计划,重点抓好1200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和30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完成大岭汽车物流园区路网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争取物流仓储区启动使用。大力发展与粮食增产相适应的现代粮食流通,推进东北亚现代粮食物流园区建设。启动建设白城内陆港物流中心。搞好长春净月低碳生态服务业集聚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积极发展服务贸易、服务外包,加快建设长春、吉林、延边3个软件园区和服务外包产业基地。深入实施旅游业壮大计划。加快重点旅游规划编制和旅游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建立文化旅游区。推动支持各航空公司加大航线开发力度,不断增加旅游航线。促进旅游与文化、工业等融合发展,创新旅游项目,推进旅游商品开发和品牌建设,扩大中俄朝环形跨国游、跨境自驾游参游规模,形成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广告业。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突出发展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等高技术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发展层次。
(三)突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环保,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把节能减排环保作为调整优化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强化措施,切实推动经济增长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强化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计划,跟踪落实前三批、启动实施第四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强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汽车零部件、农作物育种、医药等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新组建3-5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3-5个企业院士工作站,扶持建设100个省级科技创新中心、1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启动建设一批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充分发挥我省光机所、应化所等科研机构、吉林大学等高校作用,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人才兴业,实施“双百千万”人才计划,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大力引进域外人才,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高校科研人员到生产一线推广技术、开发产品、领办科技型企业。
扎实开展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节能,组织开展20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实施100个工业节能改造项目,对100户重点耗能企业进行节能监测,按计划淘汰落后产能。组织推进吉林市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示范城市建设。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把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污染减排,完成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加快建设燃煤电厂脱硝设施,严格执行老旧机动车淘汰制度。加强松花江、辽河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抓好伊通河、饮马河、条子河、招苏台河等主要支流环境综合治理。新建成10座垃圾处理场,启动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已建成环保设施稳定运行。作为国家第二批9个试点省份之一,实施长吉一体化区域和重点流域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治理。开展农村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大力推行节约用水,严格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抓好重点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实行重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和生态补水长效机制。搞好西部盐碱地改良、中部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和防沙治沙工程。实施好第二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创建2-3个绿化美化标准县,绿化村屯1475个。加强森林和生态资源保护,合理开发林副产品,提高林业综合效益。
(四)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加快城镇化步伐。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城镇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全省城镇体系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突出重点领域,突破关键环节,着力提高质量,推动城镇化迈出更大步伐。一是加快长吉一体化。推动重要节点城市发展,建设长东北开发开放先导区、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等8大功能区,滚动实施百项重大基础设施、百项重大产业项目,促进生产要素融合和产业链接发展。实施长吉人口管理、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一体化,建立两市人口互通管理系统,实现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推进住房保障待遇互认。推动金融、电信等同城化发展,不断扩大区域信息共享,促进长吉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坚持统筹推进、融合互补,加快中部城市群发展壮大。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发展,进一步强化产业支撑,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承载能力。二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创新。促进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农民覆盖,建立城乡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进入城镇就业创业的农村劳动者,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就业服务。城镇就业农民工可按照企业职工或从事个体工商户政策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城乡一体的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在方式、标准和程序上做到统一。三是加强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协调推动。把优化城镇布局结构、增强产业集聚能力与农村道路、饮水安全、环境整治、清洁能源、住房改造、信息畅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四是实施好新的户籍制度及相关配套改革。贯彻落实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行以稳定居所、稳定职业、稳定经济来源为基本的落户条件,降低落户限制。进一步创新人口管理方式方法,继续探索建立全省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促进人口有序转移。与新的户籍制度相适应,积极研究制定土地使用权流转、城乡社会保障衔接、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性住房平等待遇等方面配套政策,协调推进相关工作。
(五)深化各项重点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一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积极开展粮食直补担保贷款试点,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铺开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开展农村公益性债务化解工作。启动实施九台市农村金融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实验区。深化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城乡水务一体化办法,选择2-3个市县先行试点,逐步推行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顺畅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二是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加强医药卫生急救体系、应急体系、传染病防治体系、大病救治体系、信息化体系和基本药物保障体系建设,努力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入开展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分步骤、分层次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推进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等建设,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础。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切实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三是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实施金融创新拓展计划。抓好100户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和300户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工程,争取新上市企业不少于5户。推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新增注册基金或基金管理企业20家。加快信用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吉林股权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全面运营,吸引省内优质企业挂牌交易,拓宽非上市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积极引进外埠金融机构。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担保领域,提高融资担保能力。支持吉林银行继续采取措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创造上市经营条件。稳步推进省农联社和县级联社改革。加快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力争达到350家。有效防范和化解县级融资平台风险。四是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完善公共财政预算体系,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行范围和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编制范围。推进部门预(决)算、行政经费等信息公开。搞好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提高财政资金运行质量和使用效益,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努力创新机制,坚持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五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扎实开展调查摸底分类工作,清理规范事业单位,确保在年底前完成各项改革准备工作。六是深化完善国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源配置,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搞好厂办大集体改革,进一步论证完善方案,适时启动实施。同时,妥善解决好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等改革遗留问题。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产业转移、流动、整合步伐加快,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开放,聚集各方面生产要素,在机遇互享、优势互补、合作互利中推进共同发展。继续加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积极开展对朝、对俄在交通设施、资源开发、跨境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加快中朝罗先经贸区建设,积极争取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进一步畅通对外通道,争取中俄珲卡铁路口岸国际联运稳定通行,推进珲春-扎鲁比诺-束草航线恢复开通,支持珲春-扎鲁比诺-釜山、珲春-扎鲁比诺-新泻航线持续运营,推动做好恢复图们江出海航行权工作。加快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建设,力争年底前通关运营。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采取多种形式“走出去”、“请进来”,搞好与中央企业、知名民营企业对接,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促进国家级开发区进一步加快发展,切实增强辐射带动功能,推动各级各类开发区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力办好第八届东北亚博览会、第十一届长春农博会和第九届长春汽车博览会等各类展会。着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加快推进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和省级出口基地建设,努力形成一批出口优势产业群。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发展边境贸易。帮助企业解决融资、信用保险、用汇等方面困难和问题,推进地方电子口岸和“大通关”建设。加强外派劳务和承包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秩序,降低经营风险。
(六)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实施意见中确定的各项任务,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政府扶持和体制改革两加强,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繁荣。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省图书馆新馆、省京剧院大众剧场建设,对外开放省科技文化中心综合馆,开展省演艺中心筹建前期工作。搞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创建。实施长白山文化建设工程。加强重点文物保护。推进农村和社区文化建设,挖掘民间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加快发展吉林特色文化产业。搞好规划布局,实行扶持政策,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区、产业带建设,实施100个重点文化项目,培育壮大一批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歌舞演艺、动漫与创意等文化企业。加快文化产业园、文化主题公园、文化遗址公园和文化商业街建设。制定实施松花石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松花石产业基地。依托我省旅游资源、科技教育、汽车发展、农业生产等优势,推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开发文化衍生品,提高文化产品的精深度和附加值。适应群众文化需求的新变化,鼓励创作生产更多文化精品,着力把吉林歌舞、“二人转”、吉林影视、吉林期刊、吉林图书、朝鲜族歌舞等独特优势文化打造成为具有吉林特色、反映时代风貌、社会知名度高的文化品牌。
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市(州)、县(市)文化行政管理主体整合,上半年完成文化广播出版部门组建,实现市(州)、县(市、区)广播电台、电视台合并,县(市)设立互联网信息中心。积极推进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基本完成全省国有文艺院团和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任务,推动已改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支持长影改革发展。吉视传媒在主板市场上市发行,加快吉林出版集团上市步伐,组建吉林期刊集团。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积极发展民营文化企业。
(七)继续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深入实施富民工程,坚持不懈地把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落实到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更多地兴办利民惠民的实事、好事。今年要全力办好十二个方面民生实事。一是积极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55万人以上,免费就业培训80万人,新开发公益性岗位1万个,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二是努力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认真落实已出台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各项政策措施,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全省农民人均年劳务收入达到2200元以上。三是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标准提高幅度不低于15%;将“老工伤”、“五七家属工”、厂办大集体职工全部纳入社会保险统筹;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全覆盖。城乡低保平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城市月人均243元、农村年人均1259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由年人均200元提高到24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费用政策性报销比例不低于75%。四是扎实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全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35.38万套,全面完成煤矿棚户区和林业棚户区改造任务。五是深入推进“暖房子”工程。新增供热能力6000万平方米,改造撤并小锅炉房1000座,改造陈旧管网1000公里,实施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2000万平方米,力争完成3000万平方米,综合整治老旧小区环境1000万平方米。建成调峰锅炉房20座。启动多热源联网运行试点工程。六是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提高扶贫标准,开展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新启动实施2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计划,再实现3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七是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接送中小学生上下学车辆统一管理,努力保障交通安全。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试点工作。启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小学科学实验室装备项目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图书配置项目。八是强化医疗卫生保障。启动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四年促进计划。增强农村院前急救能力,保证每家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有一台急救车辆。提高农村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等20种大病新农合报销比例,继续免费为农村贫困妇女进行“两癌”检查。再建设100个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小屋”。九是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建设2000个农村文化大院和25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送戏下乡4000场。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建立贫困村、民族村屯、边疆哨所书屋400个,向全省农民工提供生存技能和保障类图书200万册、期刊200万份。完成420个自然屯、10900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提速度、广普及、降价格为目标,实施“宽带吉林”工程,全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420万户,实现农村300个行政村通宽带。十是健全食品安全监督保障体系。新建60个县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站和1300个大型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快速检测室,设立60个县级食品安全监督举报中心和622个乡(镇)监督举报站,实现乡镇以上大型农贸市场本地检测、监督举报全覆盖。十一是继续搞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十二是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法律援助做到应援尽援优援。新增5万个视频监控探头,达到全省县(市)以上大型超市、商场、医院等单位监控无死角。
努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学前教育投入,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向边远山区和落后地方倾斜,实现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的目标。加快职业教育办学改革,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基地,推行劳动者培训、鉴定、就业(创业)一体化模式。加强面向地方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建设,加大紧缺性和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规范村级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改善乡村医生执业环境,多渠道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搞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产业发展。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继续实施“强基富民固边”工程和“兴边富民行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支持延边等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做好宗教工作。切实保护好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积极发展老龄和残疾人事业。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搞好边境设施建设和边境管控,抓好双拥共建,巩固和增进军政军民团结。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强化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搞好流动人口、特殊人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抓好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吉林创建工作。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严重暴力等犯罪和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切实提高监狱监管改造能力,积极维护社会稳定。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继续加大信访资金投入力度,妥善解决重大信访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力度,抓好基层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持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努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严格准入、严格监管、严格执法,严厉处罚、严厉打击、严厉问责,实行法律、行政、经济、市场、社会手段并重,进一步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体制和部门协作机制,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改集中行动和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应急管理,强化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增强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搞好气象、地震等防灾减灾工作。
(责任编辑:徐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