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博弈期待公平法则 小微企业生存环境调查

2012年02月14日 17:50   来源:河南日报   记者陈学桦 董娉、实习生李昂
    一个流传已久并被很多学者认可的说法:我国中小企业平均生命周期不超过三年。

    相对于日本企业30年、美国企业20年的平均寿命,中国的中小企业为何如此“短命”?学界、业界都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但大家相对一致的观点是:发育不甚成熟、发展不很规范的市场环境是扼杀小微企业的祸首。

    高成本挤压生存空间

    用“落荒而逃”来形容李志良狼狈的样子是再贴切不过了。

    扛不住供应商接二连三的涨价,他决定壮着胆子去找下游客户“商量商量”。没想到,对方采购经理还没有等他把话说完就甩过来两份产品报价单,桌子被敲得山响:“这是两家其他公司刚刚送来的报价单,人家还可以优惠20%。你看是降价续签合同,还是合作到此结束?”

    李志良所在的恒升瑞达是一家从事近十年环境工程用品销售的公司。“形势最好的时候,我们一个月的销售够现在忙活半年。”公司负责人吴春晓说。

    “但是,从2007年开始,啥东西都跟疯了一样涨价,经营成本一年一个台阶。”吴春晓说,比起几年前,人员工资涨了一倍,经营的产品少的涨了一次,多的涨了四五次。

    上游产品涨价,下游客户却不买账。“刚想说涨价的事儿,对方立马翻脸。”对于这种“两头受气”的状况,吴春晓认为,一是企业规模小,缺乏向上游经销商讨价还价的资本,二是产品缺乏“个性”,可替代性太强。“但根子上还是因为供应商、大客户‘店大欺客’,不按市场规则公平交易。”吴春晓无奈地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小微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资源性原材料和基础产品价格的上涨进一步压缩了部分没有转型的中小企业的利润。

    省中小企业局的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工资水平提高,小微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较快,其中工业企业主管业务成本同比上升36.5%,造成部分小微企业盈利状况不佳,处于“持平”或“亏损”状态。

    “潜规则”添堵生产经营

    刚刚过去的新春佳节,对一些小微企业而言,又一次经历一道关隘的考验。

    黄俊来自罗山县。在罗山,春节还有一个别称就是“年关”。“这是父辈们的习惯称呼,之所以称之为‘关’,主要是因为当时春节前短的粮、欠的债都要偿还了,对穷人而言,那就是一道难以闯过的‘关’。”黄俊说,于他而言,这个“关”一点也不比父辈们当年的“关”好跨越。

    黄俊的酒店用品公司在省内有三十多家星级以上酒店客户。这些客户中,有三分之一中秋节要卖月饼,有四分之一圣诞、春节要卖“圣诞大餐”和“年夜饭”,有一小部分还会在每年店庆的时候收一些赞助。

    “去年中秋节,我们买了客户300多盒月饼。公司7个员工人均可以发50盒,能抵他们大半年工资了。”黄俊说,令他发愁的还有“圣诞大餐”和“年夜饭”,“几百块一个人的‘年夜饭’票一下子能塞给你好几张。”

    相比黄俊,在大型超市销售红酒的章华更为头疼:“店庆、节庆、年终庆几乎月月都有,每逢‘庆祝’,这些经销商都要按约定奉上赞助费。”

    “这都是商业潜规则在作怪。客户和渠道商是‘规则’的制定者,处于弱势的供应商只能按‘规则’办事。”河南省商业行业协会一位人士说,商务部等有关部门曾出台《关于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意在打击零售商业潜规则,但收效甚微。

    “高门槛”阻挡公平竞争

    和很多企业一样,新思维信息技术服务公司最近也在进行新年规划。业务部门提供的去年总结报告中醒目地写道:在参与的17项工程投标中,有6次因资质等条件不达标而未能入围……

    “资质问题是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基本保证,但是很多时候是招标单位随意提高标准,人为地将我们这些小公司堵在门外。”公司总经理朱正举例说,一个标的只有1000万元的工程合同,招标方要求投标单位注册资金必须在5000万元以上,不知道是基于何种考虑。

    投标被拒,黄俊也经历很多次。“有一次郑东新区某单位清洁设备招标,一个要件就是要有外企直接授权。”黄俊说,事实上,进口清洁设备厂家在国内仅对北京、上海、广州的代理商进行直接授权,内地公司根本没有机会拿到总代理。但无论从设备提供到维修保养,郑州本土公司都比外地企业有优势。

    “门槛过高让小微企业失去了很多参与竞争的机会。但也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归于采购招标单位。”郑州大学毛安福教授说,当前我省小微企业中,商贸企业手中无拳头产品、制造企业没有品牌优势、经营单位没有渠道优势的现象普遍存在。“更大的问题还在于,不少小微企业主目光短浅、诚信缺失,这些都是违背市场发展规律的企业性格,是制约小微企业大发展的关键因素。”

(责任编辑:徐晶慧)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