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2011年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02月28日 13:41   来源:中国经济网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截至2011年末,全省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8人(不包括双聘院士)。全省已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省部(吉林省与科技部)共建重点实验室3个,省属重点实验室31个,省级科技创新中心(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1个。

    2011年全省国内专利申请量8196件,授权量4921件,分别比上年增长27.2%和13.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3334件,授权量1202件,分别增长19.6%和53.1%。 2011年度(自2010年11月1日至2011年10月31日)登记省级科技成果500项。全年有8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6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95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47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获得省科技发明一等奖;1项获得省科技发明二等奖;4项获得省科技发明三等奖。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3072份,实现合同成交额26.26亿元。

    2011年末,全省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711个,其中国家质量检测中心14个,全年共监督抽查产品30种,625个批次。全省共有质量认证机构4个,有3940户企业通过了自愿性认证,颁发证书4807张。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3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3.13万台件,增长7.5%,截止2011年末,全省已拥有吉林省名牌产品246个。

    2011年全省各级气象部门累计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1511次,手机短信预警信号累计覆盖0.58亿人次。全年共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47架次,跨区域飞机增雨作业13次,地面人工增雨242次,累计增水15.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9%。开展人工防雹作业829次,保护了4万平方公里的农田免受雹灾损失。全省共有38个地震台站,其中包含16个火山观测站,全省共有18口观测井。

    2011年末,全省小学5600所,招生25万人,在校生143.9万人。初中1230所,招生23.2万人,在校生75.2万人。普通高中学校248所,招生16.9万人,在校生47.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机构)352所,招生9.2万人,在校生26.6万人,毕业生9.7万人,其中获得职业技术证书的人数为4.1万人。另有职工技术培训学校(机构)2559所,注册学生数62.7万人。学前教育机构5799个,其中独立设置幼儿园3432所,入园(班)幼儿为28.3万人,在园(班)幼儿为4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46所,在校生6015人。

    全省研究生培养单位19个,全年招收研究生1.8万人,在学研究生5.5万人。有普通高校57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37所(包含9所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独立学院),普通专科(高职)院校20所;全年招收普通本科、专科(高职)学生16.3万人,在校生56.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万人。全年成人高校本专科共招生7.3万人,在校生15.3万人。

    2011年末,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机构)2894所,在校生49.6万人。其中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含独立学院)15所,在校生11.1万人;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14所,各类注册学生5268人;民办普通高中26所,在校生3.1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85所,在校生3.4万人;民办普通初中31所,在校生5.4万人;民办普通小学20所,在校生3.6万人;民办幼儿园2703所,在园学生22.5万人。

    独立设置少数民族普通高中25所,在校生1.7万人;少数民族初中43所,在校生1.1万人;少数民族小学70所,在校生2.7万人。少数民族幼儿园48所,在园儿童1.5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截至2011年末,全省拥有文化馆77个,艺术表演团体67个;公共图书馆65个;博物馆58个,全年参观人数达672万人次。

    2011年全省出版图书2.2万种(套),其中新书1.3万余种,新增图书品种首次突破万种,发货码洋超过55亿元。报纸年总印发量近15亿份,销售收入预计达到16亿元。期刊年总印发量近3.2亿册,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报刊广告收入近7亿元。年出版音像电子出版物540多种,实现产值近5000万元。印刷复制及光盘生产实现产值68亿元。互联网及数字出版年经济规模超过5亿元。年各类出版物销售近62亿元。2011年,全省新闻出版业经济规模预计可达240亿元,同比增长20%。

    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8.53%;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8.64%,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为493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数达到344.98万户。

    截至2011年末,全省有卫生技术人员13.9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96万人,注册护士4.80万人。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医疗床位11.24万张。全省有乡镇卫生院768个,床位1.77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95万人。全省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39家,村卫生室1.16万家。全省所有县(市、区、开发区)均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有1302.05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07%。全年共筹集资金29.96亿元;已有704.92万参合农民从中受益,支付补偿资金26.18亿元,占筹集资金总额的87.36%。全年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人数7.1万例,报告死亡167人;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59.5/10万,死亡率0.61/10万。孕产妇死亡率为17.02/10万;婴儿死亡率为6.83‰;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4.93%。

    2011年,我省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01枚、银牌93枚、铜牌79枚。全年培训审批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00人;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662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435人。全年新建1个国家级全民健身户外营地;1个市(州)级全民健身中心;6个县(市、区)级全民健身中心;110个(市、区)级健身广场;207个街道(社区)健身路径;147个乡镇健身路径;726个行政村配建了体育器材。新建全民健身活动站点367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8个,参与健身活动的人数达226万人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1年末,全省总人口为2749.4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79万人,出生率为6.53‰;死亡人口1.51万人,死亡率为5.51‰;自然增长率为1.02‰。人口性别比为102.68。

    

102011年人口数及其构成

单位:万人

    

  年末数

  比重(%

  全省总人口

  2749.41

 

      其中:城镇

  1468.19

  53.4

            乡村

  1281.22

  46.6

  其中:男性

  1392.88

  50.66

        女性

  1356.53

  49.34

   其中:014

  356.10

  12.95

         1564

  2153.34

  78.32

         65岁及以上

  239.97

  8.73


    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796.57元,比上年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3010.63元,增长11.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9.9元,增长20.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305.8元,增长27.9%。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2.7%,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5.3%。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8.88平方米,增加0.47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住房面积24.4平方米,增加6.8平方米。

    图9: 2007—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



    

    截至2011年末,全省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总人数达到617万人,同比增长3.04%。其中参保职工为396.4万人,增长0.89%。全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50万人,增长1.23%。年末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7万人,增长0.70%。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1.6万人,增长10.35%。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5.9万人,增长8.18%。

    2011年全省共筹集城乡低保资金41.84亿元,其中城市低保资金31亿元,农村低保资金10.84亿元。城市低保月标准和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267元和228元,比上年增长18.14%和15.15%;农村低保年标准和年人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1582元和1200元,增长19.94%和21.33%,有效保障了全省213万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全年投入医疗救助资金6.3亿元,资助救助城乡困难群众209万人次,其中直接救助60万人次。全年省财政共下拨救灾资金1.74亿元,妥善安排了201.5万人次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2011年全省完成困难户泥草房改造52297户,超出年初省政府计划任务数2961户。2011年省财政列支农村五保供养补助经费5973万元,目前,全省共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11.9万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3.3万人,分散供养对象8.6万人,集中供养年人均补助标准为3000元,分散供养对象年人均补助标准为2000元。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全省累计投入资金4.5亿元,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827个。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11年,全省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82.47万吨,比上年下降1.15%;氨氮排放量5.82万吨,比上年下降0.91%;二氧化硫(SO2)排放量41.32万吨,下降0.88%,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60.47万吨以内。

    编制完成了《吉林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吉林省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其中,松花江流域共列入152个项目,总投资97.87亿元;辽河流域共列入74个项目,总投资56.36亿元。2011年松花江流域实施规划项目58个,总投资21亿元;辽河流域实施规划项目18个,总投资2亿元。

    全省空气质量状况总体稳定,所有地级城市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9天。

    全省20条江河的74个监测断面中,好于Ⅲ类水质断面的占63.5%。松花江流域出省界断面稳定保持国家规定的水质要求。

    全省拥有各类自然保护区3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7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8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30.77万公顷,占省域国土面积的12.31%。

    2011年,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11430起,死亡1656人,同比减少1092起,减少死亡人数105人,分别下降8.7%和6%。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发生事故119起,死亡156人,同比减少19起,减少死亡人数52人,分别下降13.8%和25%。

    2011年全省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59,同比减少0.041,下降20.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3.677,同比减少0.423,下降10.3%;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88,同比减少0.52,下降37.1%。

    说明: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公报中使用的畜牧业统计数据采用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提供的重点监测数。

    [4]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5]八大重点产业是指我省重点发展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石油化工、食品、信息、医药、冶金建材、能源、纺织等八个重要产业。

    [6]六大高耗能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7]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额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因此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但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的。与此同时,月度投资统计制度将统计范围从城镇扩大到城镇和农村企事业组织,并定义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8]从2010年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采用新的分组,即将经营单位所在地分组由“市”、“县”、“县以下”改为“城镇”、“乡村”;取消按行业分组,新设按“商品零售额”和“餐饮收入额”两种消费形态的分组。

    另:本公报中使用的部分指标数据,为中省直相关部门提供的行业统计数据。

(责任编辑:耿敏)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