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在上海滩,温州商人敏锐地捕捉到“准金融”牌照所蕴含的商机,从传统的“温州制造”开始实现了转型涉足金融租赁业。
眼下,温州、杭州也在着力让民间金融阳光化,借此激发民间金融的强大活力,相比之下,上海金融投资的诱惑在哪里,温商为何认准了上海?
首先,正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融资需求巨大,市场广阔。据上海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35万户中小企业,融资满足率低于10%,这对民资涉水金融是巨大诱惑。依照年初出台的规划,到2015年,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达到22%左右;管理资产规模达到30万亿元左右。
除了巨大的市场和创业平台外,上海金融环境相对规范,具备政策优势。针对银根紧缩,中小企业频频呐喊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去年开始上海为解中小企业资金饥渴而在金融政策上有所放松,鼓励有实力的民企介入,温商顺势而为,觅得良机。
在记者与上海温商接触中,规范和保障反复被提及,这也是到上海投资的引力和保障所在。李日恩告诉记者,与温州不同,上海法制较健全,能够让企业规避风险,股权、设备抵押及房产二三次抵押均可登记,且登记抵押具优先受偿权。
林上俊也有同感,同样是做担保,老家温州的门槛是3000万,可抽资,上海1亿元“起步”,资金不能撤回来。从数量而言,温州仅乐清就有几十家担保公司,不少公司从银行融资后就做高利贷,形成恶性竞争。而上海对担保公司审批严格,截至去年9月,全市仅66家担保机构审批通过。“更重要的是,在上海做担保,客户都是银行介绍过来。不需要自己找。”他介绍,现在对于中小客户,银行大多通过担保公司担保后再放款,以降风险和成本,担保公司则收取1~3%的佣金,若出现坏账,抵押物兑现后先确保银行,由担保公司承担缺口,因此银行俨然将担保公司视为其编外把关部门,也正是由于这个“中间团队”的出面,就能使更多小微企业获得贷款。而上海的规范在于,银行给予担保公司1亿元的授信,就有对应的1亿元的客户。
上海的大平台和政策优势的确很有吸引力,那么,浙江省对准金融业务将出什么新政?省金融办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关于“准金融”行业准入的相关政策正在调研和制定中,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召开的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中推出。
(责任编辑: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