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9日电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今日上午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工商联副主席焦家良在发言中表示,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处于不发达的状态,他建议国家设定一个明确的期限,比如说5至10年,着力解决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绝对贫困问题。
焦家良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但对边境贫困问题强调不够突出。边境地区的贫困县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三分之一,沿边境线分布着9个省(区)135个边境县、旗、市,其中有107个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有30个民族与国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边境地区人口2200多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7%。
焦家良说,从扶贫的角度讲,解决了这部分人的贫困问题,不仅将对我国整体扶贫开发工作起到关键作用,更重要的是,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维护国家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尽快消除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不但是一个扶贫问题,更是一个战略问题。
焦家良介绍,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处于不发达的状态,部分地区仍然还没有解决绝对贫困的问题。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甚至呈现越来越扩大的趋势。以云南省为例,25个边境县(市)的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23%,有16个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0年边境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715元,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57%。至今还有一些自然村听不到广播、看不了电视,边境道路“晴通雨阻、通行困难”的现象非常普遍。
焦家良说,在新十年扶贫开发之际,我们应该、也有能力进一步解决我国边境地区的贫困问题。我们建议:
一、通过目标设定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落到实处。边境地区是我国的“门面”,边境人民代表我国的形象,边境地区的每一个人都是国土的卫士。边境人民的发展和富裕,不仅是当地人民的愿望和期盼,更是国家的责任和荣耀。建议国家设定一个明确的期限,比如说5至10年,着力解决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绝对贫困问题。要明确一个发展总体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脱贫并高于邻近国家发展水平的、边境各民族人民能够比较体面生活并有心灵归属感的家园。根据这一总目标,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具体指标,使这项工作能落到实处。
二、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边境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利用当前投资拉动内需的机会,由国家全额投入,有效改善边境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优化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环境,提升边境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通过产业发展打造边境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示范区。在有发展基础和条件的边境地区,设立专项扶贫资金,通过产业发展,培育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边境人民的经营管理能力,使边境地区成为富裕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的示范区。
四、通过边境扶贫促进各民族文化建设。边境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是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开展边境扶贫工作时,应设立文化发展专项投入,从尊重边境各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出发,鼓励各民族继承并实践自己的民族文化,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培养各民族的文化自信心。
五、通过边境扶贫强化全民族的国防与国家意识。传统的国防与国家意识教育活动,缺乏实际的感受和体验,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通过边境扶贫行动,调动社会各方的参与,让公益、慈善也聚焦边境、关注边境、建设边境,把国防与国家意识体现在实际的行动和具体的项目上,从而可以强化全民族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责任编辑:尹彦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