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03月15日 21:1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江苏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

    (2012年2月24日)

 

(点击查阅更多2011年各省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紧扣主题主线,积极应对挑战,创新发展思路,认真落实“六个注重”、大力实施“六大战略”、全面推进“八项工程”,全力以赴稳增长、转方式、抓创新、控物价、惠民生、促和谐,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良好,科学发展取得重大成效。

    一、综 合

    经济在转型升级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4860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64.8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25023.8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20515.7亿元,增长1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1649元,比上年增加8809元。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6.3∶51.5∶42.2。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8377.8亿元,增长26.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5.3%,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686.6亿元,增长11%,占GDP比重为42.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全年销售收入达26090.3亿元,比上年增长26.4%。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比重提升。全年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2145.4亿元,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66.1%,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比重为41%,分别比上年提高0.9个和0.8个百分点。年末全省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达119.8万户,比上年增长14.3%,注册资本36197.1亿元,增长29.3%;工商部门登记的个体户330.4万户。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城市化率达61.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苏南加快转型升级,苏中崛起明显提速,苏北发展内生动力增强,苏中、苏北大部分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1.2%,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加快推进沿海开发,沿海地区大部分经济指标增速超过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26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7%。

    节能减排力度进一步加大。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扎实推进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发展循环经济,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化工等行业专项整治。全年共关停小火电机组125.3万千瓦。承担国家和省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66家企业,计划淘汰的落后产能主体设备全部拆除完毕。全年节能减排有望达到时序进度要求。

    物价调控取得积极成效。保障供应、疏畅流通、加强监管、健全机制,加大价格调节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建设平价商店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切实控制物价涨幅,下半年以后物价涨势明显趋缓。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3%,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4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11.8%。其中,猪肉上涨30.1%、油脂上涨13.7%、鲜蛋上涨15.5%、禽上涨14.4%、鲜菜上涨1.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2%,其中纺织业上涨12.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上涨9.5%、医药制造业上涨3.6%、化学纤维制造业上涨11.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上涨12.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上涨11.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上涨5.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8.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2.6%。

    

表1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 
    

     全省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  5.3  5.1  5.9
 食品  11.8  11.7  12.2
 # 粮食  11.1  12.3  9.8
 烟酒及用品  4.0  4.1  3.7
 衣着  3.4  4.0  2.1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4.4  4.8  3.3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3.1  3.1  3.1
 交通和通信  0.8  0.7  1.1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6  0.3  1.4
 居住  4.1  3.7  5.7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着力解决重点群体就业问题。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6.1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0.1万人。推进城乡统筹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3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2%,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7.9万人。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投资、消费、出口需求增幅不同程度回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物价涨幅虽有回落,但上涨的压力仍然存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对外向度较高的江苏经济影响较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经济转型升级任务依然艰巨;社会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城乡居民增收基础不够稳固,在公共服务、改善民生等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连续八年增产,全年总产量达3307.8万吨,比上年增产72.7万吨,增长2.2%。其中,夏粮1117.2万吨,增长1.1%;秋粮2190.6万吨,增长2.9%。全年粮食面积531.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7万公顷;棉花面积23.9万公顷,增加0.4万公顷;油料面积55.2万公顷,减少2.2万公顷;蔬菜面积126万公顷,增加3万公顷。高效农业面积增加,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1万公顷,新增高效渔业面积7.5万公顷,新增设施农业面积9.3万公顷,新增设施渔业面积2.5万公顷。

    林牧渔业稳定增长。全年成片造林面积5.9万公顷。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65.6万吨,增长2.5%。禽蛋总产量194.9万吨,增长2.3%。牛奶总产量59.2万吨,增长3.3%。全年水产品总产量475.9万吨,增长3.4%,其中淡水产品333.7万吨,海水产品142.2万吨,分别增长3%和4.2%。 

 

    表2           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产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3307.8

  2.2

  棉花

  24.7

  -5.4

  油料

  144.1

  -5.2

  # 油菜籽

  105.2

  -6.4

  花生

  370.0

  -1.9

  蚕茧

  7.0

  -11.2

  茶叶

  1.5

  -0.9

  水果(含瓜果类)

  745.3

  0.9

  猪牛羊禽肉

  365.6

  2.5

  水产品

  475.9

  3.4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力提高现代农业科技支撑、现代物质装备和现代经营水平,加快推进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385.3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3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3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106.1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4.3%。扎实推进农村六件实事工程,解决了280万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大力提升农业组织化水平,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成员达562万户,入社农户比例达38%,出资额909亿元,三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位。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农村金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加快。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8%,其中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1%和14.8%。国有工业增加值增长10.3%,集体工业增加值增长5.3%,股份制工业增加值增长13.9%,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增长13.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增长9.5%,私营工业增加值增长16.7%。 

  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万吨

  411.2

  0.7

  

  亿米

  67.7

  6.6

  化学纤维

  万吨

  1123.8

  10.5

  卷烟

  亿支

  991.1

  3.3

  彩色电视机

  万台

  1476.9

  -10.1

  家用电冰箱

  万台

  1194.8

  48.0

  房间空调器

  万台

  509.5

  -5.1

  原煤

  万吨

  2100.3

  -0.8

  天然原油

  万吨

  189.0

  1.6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3755.6

  10.8

  粗钢

  万吨

  6838.8

  9.8

  钢材

  万吨

  9994.0

  9.4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67.1

  18.9

  水泥

  万吨

  14899.7

  2.8

  硫酸

  万吨

  488.1

  7.6

  纯碱

  万吨

  318.9

  19.4

  乙烯

  万吨

  153.9

  26.7

  化肥(折100%

  万吨

  243.7

  2.8

  汽车

  万辆

  80.4

  10.2

    # 轿车

  万辆

  38.4

  22.2

  发电设备

  万千瓦

  779.8

  23.8

  集成电路

  亿块

  224.8

  2.0

  程控交换机

  万线

  6.1

  66.1

  微型电子计算机

  万台

  9916.2

  8.1

  移动通讯基站设备

  信道

  1570774.0

  145.1

    

    企业效益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816.1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利税10622.4亿元,增长24.8%;利润6850.4亿元,增长24.3%。企业亏损面9.6%,比上年末提高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294.1亿元,增长78.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8.6,提高21个百分点。

    先进制造业增长较快。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776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医药制造业产值1793.8亿元,增长29.7%;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3943.1亿元,增长29.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11054.4亿元,增长32.4%;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6842.4亿元,增长22.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15549.5亿元,增长21.9%。产品结构继续优化,实现工业新产品产值9593.3亿元,比上年增长23.5%。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省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249.8亿元,比上年增长42.7%。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062.2亿元,增长21.4%;竣工产值10965亿元,增长11.3%,竣工率达72.8%;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为22.5万元/人,上升8.4%。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1816.2万平方米,增长19.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2271万平方米,增长7.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5278.7万平方米,增长6.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把扩大有效投入作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手段,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299.4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5789.8亿元,增长15.8%;外商港澳台经济投资3311.4亿元,增长11.5%;民间投资17198.2亿元,增长25.8%,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投资9719.1亿元,增长25%。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5.4%,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第一产业投资1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7.8%;第二产业投资13929.2亿元,增长20.9%;第三产业投资12215亿元,增长22.2%。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13773.3亿元,增长20.4%。其中,制造业投资13081.3亿元,增长21.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3759.4亿元,增长34.4%,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27.3%。主要工业行业投资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315.8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889.5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470.9亿元,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375.6亿元,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18.7亿元,分别增长26.5%、20.7%、31.3%、25.9%和32.7%。第三产业投资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175.8亿元,增长11.8%;房地产开发投资5552.7亿元,增长29.2%;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投资225.1亿元,增长65.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145.5亿元,增长34.3%。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年新开工项目中亿元项目3457个,完成投资5800.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3.5%和69.2%。200个省级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一批重大产业、民生、环保项目顺利建成或加快推进。京沪高铁江苏段全线建成运营,崇启大桥建成通车,泰州大桥顺利合龙,苏中江都机场主体建成,南水北调工程全线加快推进,淮河入江水道、苏南运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顺利开工。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注重增强消费的拉动力,突出扩大居民消费,加快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改善消费环境,继续落实好鼓励消费的政策,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7.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4196.5亿元,增长17.8%;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645.6亿元,增长14.8%。按消费形态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4320.9亿元,增长17.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521.2亿元,增长18.1%。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全年实现商品销售额29711.7亿元,增长24.3%。其中,批发业23318.7亿元,零售业6393亿元,分别增长24.9%和21.9%。

    部分消费热点持续活跃。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的消费品中,金银珠宝零售额206.4亿元,比上年增长39.8%;汽车零售额2071.1亿元,增长21.3%;石油及制品零售额893.9亿元,增长28%;通讯器材零售额120.9亿元,增长32.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714.6亿元,增长26.4%;中西药品零售额398亿元,增长28.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571.4亿元,增长17.7%;食品、饮料、烟酒零售额950.6亿元,增长23.9%。

    六、开放型经济

    进出口规模继续扩大。千方百计稳定外贸发展,在境内外举办一系列经贸活动,积极拓展市场。全年进出口总额539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出口3126.2亿美元,增长15.6%;进口2271.4亿美元,增长16.3%。

    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出口额126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6%;加工贸易出口额1721.8亿美元,增长7.7%,一般贸易增速比加工贸易快19.9个百分点。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2077.5亿美元和1294.4亿美元,分别占出口总额的66.5%和41.4%。其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出口808.1亿美元,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62.4%。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2152.1亿美元,增长11.9%,占出口总额的68.8%。私营企业出口额645.4亿美元,增长33.5%,占出口总额的20.6%。对欧盟、美国、日本、香港特别行政区出口额分别为718.4亿美元、619.8亿美元、306.2亿美元和235.5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9%、6.3%、20.3%和31.2%;对东盟、韩国、台湾省出口额分别为261.1亿美元、166.6亿美元和82.6亿美元,分别增长23.9%、21.4%和14.8%;对拉丁美洲、非洲、俄罗斯出口额分别为193.5亿美元、80.6亿美元和48.2亿美元,分别增长33%、28%和31.8%。     
    

  4 进出口贸易主要分类情况

     

  绝对数(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出口总额

  3126.2

  15.6

  # 一般贸易

  1262.4

  27.6

  加工贸易

  1721.8

  7.7

  # 工业制成品

  3064.9

  15.1

  初级产品

  61.3

  40.2

  # 机电产品

  2077.5

  10.3

  # 高新技术产品

  1294.4

  3.0

  # 外商投资企业

  2152.1

  11.9

  国有企业

  265.1

  9.0

  进口总额

  2271.4

  16.3

  # 一般贸易

  880.9

  32.2

  加工贸易

  943.1

  1.5

  # 工业制成品

  1893.7

  13.2

  初级产品

  377.6

  35.1

  # 机电产品

  1319.9

  9.0

  # 高新技术产品

  910.4

  7.1

  # 外商投资企业

  1701.6

  9.9



    吸引外资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496家,新批协议外资595.5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32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8%。新批及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762个。利用外资结构优化,全年服务业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439家,协议外资167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117.3亿美元,增长44.1%。开发区外向型经济平稳发展。全省开发区完成进出口总额4087.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2322.2亿美元,分别增长14%和14.5%,占全省总量的75.7%和74.3%;实际到账外资243.6亿美元,增长9.6%,占全省总量的75.8%。

    境外投资增势迅猛。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505个,比上年增长23.8%;中方协议投资36亿美元,增长65.5%。

    七、交通运输、邮政电信业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货物运输量分别比上年增长9.1%和12.8%,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增长10.3%和22.9%。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8.1亿吨,增长13.7%,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8亿吨,增长17.1%。港口货物吞吐量中,集装箱吞吐量达1418万标准集装箱,增长25%。年末全省公路里程15.2万公里,新增1940公里,年末高速公路里程4122公里。铁路营业里程2304公里,铁路正线延展长度3720.7公里。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688.4万辆,净增120.7万辆,分别增长21.3%和10.1%。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541.7万辆,净增107.1万辆,分别增长24.7%和11.2%。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369.7万辆,净增81.1万辆,分别增长28.1%和12.5%。

  5           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

  运输

  方式

  货物周转量

  货运量

  旅客周转量

  客运量

  绝对数(亿吨公里)

  比上年

  增长(%

  绝对数

  (万吨)

  比上年增长(%)

  绝对数(亿人公里)

  比上年增长(%

  绝对数

  (万人)

  比上年增长(%

  总计

  7514.0

  22.9

  212593.1

  12.8

  1777.8

  10.8

  247434.5

  9.1

  铁路

  398.6

  18.3

  7282.0

  14.2

  398.1

  13.3

  10597.1

  9.1

  公路

  1315.3

  14.5

  140803.0

  14.0

  1307.3

  9.3

  235673.0

  9.2

  水路

  5236.9

  27.9

  54011.0

  11.3

  1.5

  1.3

  609.0

  3.2

  民航

  0.8

  8.5

  6.1

  11.4

  70.9

  16.4

  555.4

  16.7

  管道

  562.4

  6.2

  10491.0

  5.1

  -

  -

  -

  -

     

 

    邮政电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政电信业务总量974.3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45.5亿元,电信业务总量828.8亿元,分别增长17.5%和14.1%。邮政电信业务收入882.6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33.1亿元,电信业务收入749.5亿元,分别增长19.8%和9.5%。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2197.8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370.9万户,比上年末减少127.9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392.5万户,乡村电话用户978.4万户。住宅电话用户1658.3万户,减少100.7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6684.8万户,比上年末净增768.1万户。全省电话普及率达115部/百人,比上年增加6部/百人。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3.3万公里,新增0.02万公里。年末互联网用户1221.2万户,新增153.6万户。

    旅游业发展加快。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160.1亿元,增长20.3%。全年入境旅游人数73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外国人537.9万人次,增长13.6%;港澳台同胞199.4万人次,增长10.8%。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6.5亿美元,增长18.2%。旅行社组织公民自费出境旅游62.9万人次,增长26.2%。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147.9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增收1068亿元;基金收入4069.6亿元,增长14.2%。 


    
    6    全年财政收入分项情况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一般预算收入

  5147.9

  26.2

  # 增值税(25%

  650.8

  15.7

  营业税

  1260.6

  23.1

  企业所得税(40%

  730.1

  31.7

  个人所得税(40%

  237.7

  31.4

  契税

  319.8

  -1.5

  上划中央四税

  3800.6

  21.3

  # 国内消费税

  431.5

  19.4

  增值税(75%

  1964.8

  15.2

  基金预算收入

  4069.6

  14.2


    财政支出结构持续优化。一般预算支出61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基金预算支出3926.2亿元,增长13.7%。全年教育支出1025.4亿元,增长19.7%;公共安全支出367.7亿元,增长12.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94亿元,增长35.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90.2亿元,科学技术支出206.9亿元,分别增长26.5%和37.6%。

    金融市场货币供应量平稳回落。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6730.8亿元,比上年少增3345.6亿元。其中,储蓄存款增加2617.1亿元,少增601.9亿元;单位存款增加3305亿元,少增3283.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5791.6亿元,比上年少增1031.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708.9亿元,多增710.7亿元。 



  7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情况

    

  绝对数(亿元)

  比年初增加(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

  65723.6

  6730.8

  11.4

  # 单位存款

  37300.0

  3305.0

  -

  储蓄存款

  25914.7

  2617.1

  11.1

  年末各项贷款余额

  47868.3

  5791.6

  13.6

  # 短期贷款

  21338.3

  3708.9

  20.6

  中长期贷款

  25067.3

  1944.1

  8.2

  # 消费贷款

  7539.3

  892.3

  11.7

  # 个人住房贷款

  6603.0

  691.5(本外币)

  11.7



    注:“单位存款”因口径调整无上年同期数据,故无法计算增速。

    证券市场交易有所回落。年末全省境内上市公司由上年末的169家增加到214家,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筹集资金670.2亿元,其中首发融资476.9亿元,再融资193.3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21.6亿元和6.2亿元。全年证券经营机构股票交易额59694.5亿元,比上年下降7.4%;期货经营机构代理交易额178479.6亿元,比上年下降17.3%。境内上市公司总股本1136.7亿股,比上年末增长26.4%;市价总值10514.5亿元,比上年末下降23.9%。年末共有证券公司6家,证券营业部346家;期货公司11家,期货营业部87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2家。

    保险事业规模扩大。全年保费收入1200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财产险收入379.9亿元,寿险收入741.1亿元,分别增长21.8%和10.8%,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79亿元,增长19.9%。赔付额324.4亿元,同比增长34.4%。其中财产险赔付178.5亿元,增长32.8%;寿险赔付109亿元,增长28.4%;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37亿元,增长67.3%。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产出水平提升。创新驱动力不断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2%。全年授权专利20万件,比上年增长44.4%,其中发明专利1.1万件,增长53.2%。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5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63.1亿元,比上年增长46.1%。企业专利产出大幅提高,全省企业共申请专利19.6万件,授权专利11.9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56.8%和65.7%。

    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组织实施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138项,总投入258.4亿元,其中省拨款12.6亿元。全省按国家新标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3852家。当年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6938项,国家重点新产品201项。已建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92个。全省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4849亿元,比上年增长21%。

    科技研发投入比重稳步提升。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活动经费107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2%,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84.2万人,其中研究与发展(R&D)人员44.6万人。全省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90人。已建国家和省级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重大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科技基础设施2360个,比上年增加312个,经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4个。

    质量检验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省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77个,国家检测中心31个;监督抽查产品339种,比上年增长8%。共有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7个,完成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企业9258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59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878.2万台件,增长75.8%;制定、修订地方标准257项。

    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26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3.6万人,在校生165.9万人,毕业生47.7万人;研究生教育招生4.4万人,在校研究生13.4万人,毕业生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5%。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92.5万人(不含技工学校)。小学在校生年巩固率达99.85%,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达98.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7%,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7%。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4%。特殊教育招生0.4万人,在校生2.3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17.5万人。    

  8 各类教育招生和在校生情况  单位:万人

    

招生数

在校生数

毕业生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研究生教育

4.4

  4.0

 13.4

  7.1

3.3

 11.7

  普通高等教育

43.6

 0.8

 165.9

 0.6

47.7

 -0.4

中等职业教育

(不含技工学校)

30.7

 -15.5

 92.5

 -9.4

28.9

  2.6

  普通高中教育

40.9

 -7.2

 128.7

 -5.1

46.6

 -4.2

  普通初中教育

65.0

 -8.6

211.1

 -9.4

83.8

 -8.3

小学教育

76.2

4.2

409.6

2.7

65.0  

 -8.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年末全省共有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17个,公共图书馆112个,博物馆239个,美术馆9个,档案馆166个,向社会开放档案370万卷(件、册);共有广播电台14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1座,电视台14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9.99%和99.88%。有线电视用户1970.1万户,比上年增长4.5%。生产故事影剧片19部。全年报纸出版28.4亿份,杂志出版1.1亿册,图书出版5.6亿册。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2万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08个,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183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05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29.6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27.2万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3.6万人,注册护士13.1万人,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7603人,妇幼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5652人。乡镇卫生院1219个,床位5.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8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6.2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95%以上。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我省体育健儿在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等重大国内、国际比赛中,有169人次获金牌,137人次获银牌,116人次获铜牌。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能力提高。年末全省设立自然保护区3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6.5万公顷。深入实施“清水蓝天”工程,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06万立方米,太湖水质进一步改善,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组织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城乡人居环境继续改善。扎实推进绿色江苏建设,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1%,国家生态市(县、区)达到17个,比上年末新增12个,生态示范创建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全年发生各类事故18708起,死亡5520人,同比分别下降4.35%、2.87%。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14人,下降18.57%。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89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9.5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59%。,比上年下降0.14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98%。,下降0.10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2.61%。,下降0.24个千分点。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扎实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根据对城镇住户的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341元,比上年增长14.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9.2%;人均消费性支出16782元,增长16.9%,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6.1%。根据对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0805元,比上年增长18.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1.9%,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提前一年全面脱贫;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693元,增长17.6%,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8.5%。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4∶1,收入差距是全国较小的省份之一。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4.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8.6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现城乡低保、新农合、新农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五个“全覆盖”。年末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110.7万人(含参保离退休人员)、2012.4万人(含参保退休人员)和1238.2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88.9万人、164.2万人和84.4万人。年末享受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450.3万人,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退休人员470.8万人。年末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年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515.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3.9万人。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45.3万套(户),超额完成国家和省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城镇低保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注: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

(责任编辑:韩茜)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