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实施扶贫脱贫攻坚工程,在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实现重大突破。把扶贫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向绝对贫困发起全面“总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大力实施集团化扶贫、项目化扶贫。以产业培育为重点,以扶贫项目为支撑,按照“整体规划、县为单元、整合资源、集中投入、综合开发”的原则,在抓好整村推进的同时,开展整乡整县推进,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进行脱贫攻坚。坚持分类指导,对丧失基本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主要通过农村低保制度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鼓励有条件的县加快脱贫步伐,采取“摘帽不摘政策”的办法,对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继续保留原有扶持政策,并给予奖励。加快山地农业扶贫开发,深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加快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2012年实现100%的乡镇通油路,2015年70%以上的建制村通油路,加强农村公路的管理和维护,加快农村客运站场建设。2014年完成统计在册的农村危房改造。2015年,按照国家扶贫标准,农村贫困人口数量比2010年减少一半。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新增城镇就业135万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250万人以上。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定粮食生产,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第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实现重大突破。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现代经济、现代产业和社会发展,把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完善清洁生产机制,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推进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和江河水系污染治理,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实施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推进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和草地湿地恢复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强森林管护,提高森林覆盖率。开展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结合乡村规划和农村危房改造开展村庄整治,用三年左右时间使村庄面貌有较大改善。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产业园区和城镇新区规划建设尽可能向低山丘陵发展,尽量少占耕地,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三、今年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今年既是新一轮十年西部大开发的起步之年,又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综合分析今年的形势,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我们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增强信心、增强责任意识,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中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我们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把握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建设,努力实现加速发展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互促进;我们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和“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敢与强的比、敢向高的攀、敢同勇的争、敢跟快的赛,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切实做到好中求快、快中保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第二产业增长20%、第三产业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7%;城镇化率达到32.5%;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加速发展。牢固树立抓投资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以投资总量的增长拉动加速发展,以投资增量的扩张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民生项目全面推进,国有投资、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一起扩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00亿元,其中,以政府为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00亿元、农村投资600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670亿元。一是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增加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加强项目储备和项目库建设,抓好项目前期研究和规划设计,加快环境评价、土地预审等工作进度。建立重大项目建设领导协调机制和定期会商会办制度,依法开展项目征地拆迁,做好被征地群众的权益维护和动员引导工作,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投入。在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境等领域,争取国家提高专项建设资金投入我省的比重,提高对我省交通、水利等建设项目的投资补助标准和资本金注入比例,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专项对我省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争取中央增加对我省的转移支付。三是着力推动民间投资。制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鼓励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破除投资壁垒,降低准入门槛,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土地整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特色经济发展,兴办各类规模化的民营医疗机构,进入市政公用事业、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加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一批非公有制经济产业园区。四是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地方政府金融协调管理体制,深化政银合作、银企合作、银校合作。争取金融机构对我省信贷规模给予倾斜,力争全省贷款余额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组建贵州银行,引进一批金融机构,发展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加强诚信、担保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组建产业发展基金和产业并购基金,助推大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发展股权投资和产权交易市场,积极开展项目融资。规范和完善举债融资机制,积极稳妥发展政府投融资平台。
(二)切实做好“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一是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保证农产品供应安全。抓好“米袋子”和“菜篮子”,杂交水稻和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0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150万吨左右。健全地方粮食风险基金制度,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加强土地整治,实施农业良田工程。二是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引导和鼓励农民因地制宜调整种养结构,种植蔬菜1200万亩,新建茶园50万亩,新增干鲜果品种植面积70万亩。加快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新增种草面积80万亩,新增牛、羊存栏24万头和80万只,逐步实现从种粮养畜向种草养畜转变。发展特种养殖。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信息进村惠农工程”。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三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施农民创业促进工程、“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项目,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服务和权益保护,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业补贴等制度,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性和转移性收入。探索农村集体和农户以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参与当地资源开发,增加财产性收入。全面落实“促农增收十大措施”。四是大幅增加“三农”投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增幅、比重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向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引导信贷等要素资源投向“三农”,加大对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支持力度,增加保费补贴品种,扩大覆盖地区。五是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继续抓好农村综合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和国有林场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健全覆盖耕地、林地等土地的承包经营制度。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农村小型金融、担保组织。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
(三)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一是围绕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继续推进支柱产业和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加快以茅台酒为龙头的优质白酒基地建设,支持以“老干妈”为代表的特色食品加工企业提升规模和档次,提高瓮福集团、开磷集团、盘江煤电集团等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力帆汽车、重型机械、通用飞机等项目的实施,推进安顺市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完成工业投资1500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5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搞好煤电油运调度平衡,电力供应优先保证省内需求。二是围绕实现集群发展、集聚发展、集约发展,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完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鼓励各地打破行政区划联合建设产业园区,选择一批产业园区与东部地区合作共建。促进产业链在产业园区内向两端延伸,构建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相对完善的产业加工体系,提高产业园区发展水平和单位土地面积投入强度。鼓励有条件的产业园区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三是围绕提升产业竞争力,推进科技创新。在新材料、装备制造、中药现代化等领域凝练实施30个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整合科研资源,推动共同攻关。四是围绕提高服务业总量、质量和素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黄果树国家公园、多彩贵州城等十大旅游工程,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开拓客源市场,推动旅游企业兼并重组和上市,加强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营销。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做强做大“多彩贵州”品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通过改革改组、整合资源,组建贵州广电、演艺、传媒等文化产业集团,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贵州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四)加强城镇规划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是以黔中城市群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具有贵州特色的城镇体系。加快形成以贵阳为中心的黔中城市群,积极推动贵阳、安顺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黔中城市群在要素配置、产业集聚、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我省对外参与经济竞争合作、对内带动区域经济加速发展的核心区域。二是以城镇规划为龙头,促进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加快编制各个层次的发展规划,完善城乡一体、有机衔接的规划体系。做好新一轮全省城镇体系规划修编,编制黔中城市群总体规划,加快实现乡村规划全覆盖。三是以城市路网建设为引领,高标准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节约高效、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城市路网规划建设拉开城镇建设框架,拓展城镇发展空间,配套抓好通信、电力、供水、供气、环保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高城镇公用设施覆盖面和保证率,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着力解决城市拥堵、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努力营造适宜居住、适宜创业的城市环境。四是以产业为支撑,不断增强城镇经济实力。把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与城镇化带动战略有机结合起来,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地区特色,科学确定和发展城镇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配套产业。五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增强城镇化发展活力。探索集约节约的城镇用地模式,保障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和鼓励在城镇有相对固定工作和相对固定住所的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研究制定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后在就业、住房、医疗、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土地等方面的过渡性配套政策。建立和完善城乡规划管理和督察制度,强化规划执法,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规划一经确定,必须坚决执行,任何人都不得随意更改。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探索城市资本运营的有效途径。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力突破发展瓶颈。力争完成铁路投资400亿元,公路和水路投资520亿元,水利投资150亿元,电网和通信设施投资200亿元。加快在建快速铁路建设进度,建成六沾复线和黄织铁路,新增铁路通车里程110公里,在建里程1600公里。开工建设一批高速公路,建成贵阳至清镇等高速公路,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94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000公里。加快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建成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贵州段。制定和实施民用航空业发展规划,加大航班航线培育的政策扶持力度,开工建设六盘水、毕节等机场。开工建设和建成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加快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和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为重点的民生水利建设,完成275座病险水库治理,实施烟水配套工程110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0万亩、高标准农田42万亩。争取国家将我省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口粮田建设纳入规划。
(六)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招商引资。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研究制定重要资源开发利用和电源点建设规划,通过公开招标竞标选择开发主体。协议签订后,在规定期限内不开发建设的,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和探矿权、采矿权。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省属国有企业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和国有资产证券化改革,推进各种所有制企业之间通过股权并购、股权置换、互相参股等方式进行整合重组,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深化垄断行业、要素市场和资源性产品价格、环保收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推进监狱体制改革和布局调整。三是全方位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引资。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在贵阳举办一次全国性的招商引资活动。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建立省直机关与地、县联合招商机制,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效率和成功率。加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抓好招商引资签约项目的落实。坚持招商与选商相结合,严禁引进落后产能和高污染项目。四是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招商引资”的理念,以“三个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开展投资软环境专项整治,营造“亲商、爱商、安商、敬商”的良好环境。落实并争取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取消不合理的投资准入前置条件和涉企收费。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限,推行并联审批、网上审批、省地县联网审批,实行行政审批限时办结制和全省统一的行政审批项目管理,建立重点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加强对投资软环境的督察,及时曝光和严厉查处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诚信贵州”。五是扩大对外贸易,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开拓东盟等市场,改善出口商品报关、报检、服务和营运环境,支持机电、高新技术产品、特色农产品、旅游和民族工艺品等出口。做好“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推进“无水港”建设。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海外并购、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
(七)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突出抓好工业、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建筑节能。加强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突出抓好重点流域、区域、行业污染治理,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区、中心城市环境管理,控制重点污染源。推进火电、冶金、水泥等行业污染治理设施改造。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全面建成县城以上垃圾处理工程;强化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管理,提高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000平方公里、营造林面积350万亩。加强对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治。加大重点地区和重大地质灾害监测调查、预警预测和防治工作力度。
(八)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干部群众,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建或改扩建300余所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幼儿园;抓好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全面启动实施高中阶段学校建设工程,加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进一步规范高中学校办学行为;加大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校、标准校建设力度;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正确处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两个统筹”,严格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加强出生缺陷预防干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规范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慈善事业。认真执行“一法两规定”,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承办好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健全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社会安全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加强城乡特别是农村消防工作。推进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村级调解经费及报酬纳入地方财政补贴。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双拥优抚、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人防等工作。支持国防、武装警察部队建设和法院、检察院工作,加强国家安全、司法行政等工作。
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突出抓好“十大民生工程”。一是扶贫脱贫攻坚工程。完成50个乡、500个村整乡、整村推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万人,培训转移10万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5万人。切实解决部分贫困人口季节性缺粮问题。分类确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一类贫困乡脱贫“摘帽”期限。二是就业和创业工程。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万人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万人。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制。三是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转移培训劳动力15万人以上,实施11所中职学校建设项目,中职招生20万人以上,培养输送15万名技能人才。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四是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0万人;居民医保缴费参保人数达到283.5万人,各级财政对参保居民的补助不低于人均120元;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50万人、159万人、166万人。基本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失地农民和水库移民生活保障制度,将临时救助资金、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和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资金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并同比有所提高。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或改造乡镇敬老院180所。五是“一危三棚”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0万户,新建廉租住房6.95万套,开工建设公共租赁房8156套,改造各类棚户区住房2.8万套,基本解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的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做好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学校和农房搬迁工作。六是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工程。新增50个乡镇通油路、555个建制村通公路,新增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确保“滋黔”一期工程剩余9个项目竣工并发挥效益。行政村电网完全改造率超过90%。新建农村通信光缆2.6万公里、移动通信基站3200个。七是农村生活环境改善工程。力争完成100个村庄整治和80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建设,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5万户。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建成333个农民文化家园、3654个农家书屋、500个数字农家书屋。实施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维修改造项目25个。建成100个村级、40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项目,200个社区全民健身路径项目,4个县级体育场馆“雪炭工程”项目。九是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工程。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启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达到150元。改扩建14所县级医院和1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实现村卫生室全覆盖。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和医德医风建设,选派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生900名对全省50个县的300个乡镇卫生院进行帮扶,对7600名乡村医生进行三年全日制普通中专学历教育。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和职业病、地方病防控。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20元。新建或改扩建500个村级计生服务室。十是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创建工程。毫不松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坚决关闭不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煤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确保继续实现“双降”。深入推进“平安贵州”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乡镇(街道)、社区(村居)综治工作中心(站、点)建设,建成全省城市报警系统。建立重大决策和重大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和机制,在县(市、区)建立矛盾纠纷大调解中心。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成3个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2个救助管理站。新建或改造2个民政精神病院、1个安康医院。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推广居住证制度。为791所县镇公办初中、1336所县镇以上公办小学、681所公办幼儿园配备保安人员9880人。加强价格监管,强化价格执法,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必要时对重要生活必需品实行临时价格干预。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四、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
完成“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需要全省上下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我们相信,在中共贵州省委的领导下,政府供职人员一定能够按照“团结、务实、勤奋、廉洁”的要求,以发展为上、民生为本、务实为先、律己为诫,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励精图治、发愤图强,决不辜负全省人民的殷切期望!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改革和完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努力为各类经济主体创造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照“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的要求,深入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形成干事创业、增比进位、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加强政府机关效能建设,推行行政问责、绩效管理、服务承诺、首问责任等制度,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公信力。
(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各级政府都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加强行政程序制度建设,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的决定。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在开展征地拆迁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时,严禁侵害群众合法权益。推进综合执法,努力解决行政执法职责交叉、多头执法、效率不高等问题。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依法妥善解决行政争议。加强法律常识普及、社区矫正、法律援助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强审计、监察等政府内部监督。
(三)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信息公开。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都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依法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充分告知办事项目有关信息。创新政务公开方式,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四)切实转变政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深化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认识,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引导发展、推动发展、服务发展的能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政府提出的发展思路、作出的工作部署、出台的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群众愿望。深入开展“四帮四促”和“三服务”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基层解决在加快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大兴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之风,坚决反对挥霍公款和铺张浪费。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依法严惩腐败分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托,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在中共贵州省委的领导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韩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