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西藏自治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西藏自治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01月11日 16:25   来源:西藏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11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0日 白玛赤林)

    各位代表:

    中共西藏自治区七届七次全委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据此,自治区人民政府编制了《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和中央第四次、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七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全委会和区党委工作会议的部署,始终坚持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抓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统筹建设护生态,旗帜鲜明反分裂,紧紧依靠全区各族人民,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抓关键打基础,自我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排除各种干扰,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突出特色产业建设,努力扩大城乡消费,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适时适度进行政府调控,出台了“扩内需、保增长”一系列政策措施,连续五年实现了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区生产总值先后突破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预计2010年达到507.5亿元,年均增长1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65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670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3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达到126.3亿元,是“十五”时期的近3倍。截止2010年末,预计金融机构各类存贷款余额达1230亿元、29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7倍和62%。

    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卓著。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扩大社会投资,落实援藏资金,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88项目”全部开工,已完工109个。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建设和管理,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综合交通运输网初步形成,墨脱公路和拉萨至贡嘎机场专用公路开工建设,80%以上国道完成了路面黑色化整治改建,54个县通油路、6个县油路在建,公路通车总里程5.8万公里,比“十五”末增长33%;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那曲物流中心建成运营,拉日铁路开工建设;林芝、阿里、日喀则机场建成通航。以水电为主的综合能源体系加快建立,狮泉河、直孔、巴河雪卡等电站竣工投产,藏木、果多等电站建设顺利;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开工建设,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扎实推进,全区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97.4万千瓦,比“十五”末增加47.4万千瓦,在建规模95.6万千瓦。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三大灌区”建设进入收尾阶段,江北灌区加快建设,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加快推进,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11万亩。城镇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3G网络实现县县覆盖,互联网用户超过115万户,基本实现了乡乡通光缆、通传真。

    城乡消费齐头并进。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加大市场监管,刺激消费需求,城乡消费保持了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加强农牧区市场建设,共建成12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45个县级农贸市场和1859个农家店。结合西藏实际,认真落实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扩大了补贴范围,提高了补贴标准。住房、汽车消费势头强劲,旅游、通信、餐饮、休闲等消费热点进一步巩固。针对2008年消费市场大幅下滑的情况,采取减免税费、特殊补助等一系列措施,提振了市场信心,居民消费迅速恢复。

    产业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特色与规模并重,加大专项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积极调整农牧业结构,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整合资金18亿元,扶持特色农牧业发展。坚持做大做强,建工、建材、矿业、旅游、藏药集团成功组建。坚持统一规划、突出特色、集中建设,园区经济发展加快。全面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矿产勘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按照抓大限小、整合做强的原则,进一步规范矿产开发秩序,甲玛铜矿等重点矿业开发项目加快建设。狠抓宣传促销和优化服务,突出冬季旅游和农村旅游,实现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全区接待游客685.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71.4亿元,分别较2005年增长2.8倍和2.7倍。金融服务经济的重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邮政通信等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

    二、抓重点保民生,各族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狠抓“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群众基础更加牢固。

    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累计投入资金170亿元,全面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全区住房条件比较差的27.5万户、143万农牧民住上了安全适用的房屋。实施了农房抗震加固工程、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大力推进“八个基本解决”,农牧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累计解决了15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159个乡镇和1659个行政村通了公路,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全区新增74万农牧民用上了电,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0.3%、91.4%,乡镇通邮率达到85.7%,农牧区碘盐覆盖率达到91.2%;做到了白内障成熟一例、治愈一例。农村薪柴替代工程加快推进。金融服务“三农”力度不断加大,涉农信贷累计投放预计达到165亿元;涉农保险覆盖69个县。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先后四次提高“三包”经费标准,平均达到1800元;“两基”攻坚全面完成,内地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开设了内地西藏中职班,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发展。农牧民医疗制度全面建立;建成了72个县卫生服务中心和682个乡镇卫生院,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所有县、乡、村医疗机构配备了基本医疗设备;妇幼保健、优生优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进一步下降;传染病、地方病监测防治工作不断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逐步增强,全区实现了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目标。重点科技工程项目成效明显,科技富民强县计划、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实施。

    建成149个乡镇文化活动站、2000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县县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实现县级覆盖,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弘扬,对外文化交流迈出新步伐。竞技体育取得较好成绩,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登山运动实现历史性突破,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珠峰火炬传递任务。

    统计工作进一步加强,服务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显著提高。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事业全面发展,气象、地震、人防、测绘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残障等工作成效突出。大力支持国防、军队建设,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

    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强化就业服务,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复退军人得到妥善安置,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的全覆盖。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统筹层次进一步提高,基金调剂能力显著增强。保障范围逐步扩大,标准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月人均330元和年人均1300元。着力保障困难群众和优抚群体的生活,社会福利、慈善公益事业不断发展,救济救助力度不断加大,建立和落实农牧区“三老”人员生活补助制度,城乡特困群众生活、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完善。整乡推进扶贫工作深入开展,贫困人口大幅下降。安排40多亿元,建设了10800套城镇廉租房和26582套周转房,全区城镇困难家庭和干部职工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采取农牧业增产增效,特色产业开发、劳动力转移,科技推广和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多项措施,促进了农牧民收入的快速增长。认真实施强农惠农政策,2010年农牧民人均补助超过1800元。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初步形成,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达到9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0年突破4000元,达到4138.7元,比2005年增长9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80元,比2005年增长78.1%。

    三、抓保护重建设,生态环境保持良好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更加稳固。

    生态安全屏障规划制定实施。科学制定《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并获国务院批准。截至目前共到位国家投资25亿元;规划确定的重点保护工程、重点建设工程、支撑保障项目共3大类10项工程开始实施。以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为标志,我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进入了科学规划、整体推进、保护与建设并重的新阶段。

    生态保护与建设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开展了生态补偿研究,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逐步建立,在全国率先启动了西藏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全区65个县1.5亿多亩公益林全部纳入补偿范围;开展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工作。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生态功能保护区21个,植树造林172.1万亩,防沙治沙64万亩,退耕还林58.5万亩,退牧还草5911万亩,有效保护了我区重要的生态区域。

    生态环境监管和节能减排工作得到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逐步规范,规划环评工作大力推进。工程建设环境监理机制逐步建立。污染防治和辐射环境管理工作扎实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环境综合整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保护不断加强。环境监测、监察能力逐步提高,环保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全面禁采了砂金矿、砂铁矿,全面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认真落实节能减排任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1.28吨标煤以内,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保持在良好状态。

    四、抓创新增活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根本动力,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活力,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提高,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更加有力。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坚持农牧区“三个长期不变”基本政策,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有效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农牧区综合改革步伐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企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投资、财税、价格改革不断深入。资本市场实现新发展,地方性法人银行筹建积极推进。西藏航空公司组建成立。盐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水电体制改革顺利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改革稳步实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政府管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认真完善落实优惠政策,不断优化政府服务,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从业人员35万人,五年累计上缴税收106.6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额的72.1%。非公有制经济为解决就业、促进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以向祖国内地开放为重点,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逐步形成。不断加强区域合作,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圈,推动了川滇藏生态旅游区建设,与周边省份和一批国有大型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精心组织,积极参加上海世博会,充分展示了西藏发展繁荣的新风貌,西藏馆成为最受欢迎的展馆之一。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口岸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27.3亿美元,自产产品出口达到2亿美元。

    全国对口援藏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国首次经济援藏工作会议成功召开,国家许多部委专门召开了系统援藏工作会议;援藏工作机制不断健全,五年共有援藏干部2661名进藏工作;积极引导援藏项目和资金向“三农”和民生领域倾斜,援藏资金累计达75.7亿元。

    五、抓稳定强管理,社会更加安定和谐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凝聚民心、汇聚力量,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坚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局势持续稳定,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思想和社会基础更加牢固。

    反分裂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全面贯彻中央对达赖集团斗争的方针,旗帜鲜明地揭批达赖,反分裂斗争深入开展。紧紧依靠全区各族人民,依法果断处置了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较短时间内恢复了正常社会秩序,有力打击了达赖集团和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成为广泛共识,进一步增强了同达赖集团斗争的坚定性、自觉性和主动性。维稳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维稳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强化军警民联防联控,边境管控不断加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积极开展涉藏外事外宣工作,强化涉外管理,加强舆论引导,有效挤压了达赖集团的国际活动空间。

    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流动人口管理得到加强,社区管理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坚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及时化解、妥善处理资源开发、虫草采集交易、拖欠工资等矛盾纠纷,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了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及时应对处置了各类突发事件。基层政权建设力度加大,政法基层基础建设全面加强,基层基础不断巩固。强化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矿山、旅游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民族宗教工作不断深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兴边富民”行动扎实推进,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妇女干部培养使用得到重视,藏语言文字工作得到加强,各民族大团结得到巩固和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建立健全寺庙管理长效机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效维护了正常宗教秩序;寺庙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广大僧尼的中华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法制意识、公民意识得到增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设立并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结合新中国成立60周年、北京奥运会、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昌都解放60周年等重大活动,组织开展系列重大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进一步唱响了“六个好”主旋律。广泛开展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宣传教育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宣传新西藏、新发展、新变化、新生活,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伟大祖国的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政府管理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按照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和万名干部下基层、千名干部进百村两帮助、作风建设年、效能建设年等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基础,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863件,办复率100%;《行政许可法》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实施,加强普法工作,公民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严格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切实加强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廉政监察,注重从源头上加强预防和治理腐败,政府廉政建设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取得明显成效。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成为政府工作规范。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发展的收官之年。一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标志性成就,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牧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中央投资实现重大突破,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消费继续保持齐头并进的增长态势;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为“十一五”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2.2%,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

    各位代表,五年的艰苦努力,硕果累累。这五年,国家在政策、资金、项目上的支持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领域不断向纵深拓展,是中央举全国之力支援西藏力度最大的五年;各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与祖国内地的交流合作日益紧密,是改革开放成效最突出的五年;投资消费并驾齐驱拉动增长的格局初步形成,经济总量连上三个大台阶,是经济发展更好更快更大的五年;安居工程规划任务全面完成,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是城乡面貌变化最明显的五年;“首要任务”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是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科学理财,综合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是财政保障最好的五年;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迈出关键步伐,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加快建立,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成效最显著的五年。这五年,我们扎实推进和谐西藏建设,保持了社会持续稳定,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现在的西藏,正在从加快发展走向跨越式发展、从相对封闭走向全面开放、从单一农牧业走向多元经济共同发展、从自然保护为主走向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从解决温饱走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五年来,我们在艰难曲折中砥砺奋进。面对达赖集团干扰破坏不断、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宏观经济环境趋紧等各种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党委的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积累了扩需求、促增长、惠民生、保稳定的宝贵经验。重重困难磨练了我们的意志,锻炼和提高了我们推动科学发展、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五年来,我们在重大机遇中乘势而上。面对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胜利召开,国家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青藏铁路通车运营等重大机遇,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关怀支持下,全区各族人民抢抓机遇、只争朝夕,有力地推动了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央关心、全国支援鼓舞了我们的斗志,更加坚定了我们在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五年团结奋斗,全区各族人民创造了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光辉业绩,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全国人民无私支援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科学应对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各族人民,向全国人民特别是承担对口支援的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和重要骨干企业,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藏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关心、支持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光辉实践,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我们深深体会到: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我们一切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全面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才能统一思想,真正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

    必须始终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只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有机统一。

    必须始终坚持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行动指南。西藏工作指导思想是中央治藏方略的总结与发展,凝聚着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和心血,充分反映了西藏各族人民的意愿和期盼。只有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件大事、四个确保”,才能加快推进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建设的伟大事业。

    必须始终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重要保障。民族团结是全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只有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促进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才能让西藏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旗帜下、祖国的怀抱里,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这是我们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缩小差距、改变面貌要靠发展,为民谋利、改善生活要靠发展,巩固安定团结和谐的局面更要靠发展。只有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才能推动西藏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我们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最终目的。民生凝聚民心,民心关乎和谐。只有突出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让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新西藏的繁荣进步。

    必须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这是我们建设和谐西藏的首要政治任务。社会和谐稳定,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只有紧紧抓住西藏的特殊矛盾,把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作为硬任务、第一责任,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才能推动西藏在社会和谐的进程中实现长治久安,才能真正把西藏构筑为稳固的国家安全屏障。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由于特殊的自然、历史和社会因素,我区总体上仍属于欠发达地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区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跨越式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渠道还不宽,增收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完善;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状况依然存在;生态和发展的矛盾日益显现;就业观念还需进一步转变,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公务员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极少数干部作风较差、办事效率低下,与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同时,由于达赖集团在国际敌对势力支持下一直没有停止渗透破坏活动,我区还存在着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我们同达赖集团的斗争是长期的、尖锐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激烈的,反对分裂、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艰巨。

    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我们要更加珍惜大好形势,更加珍惜历史经验,更加珍惜宝贵机遇,坚定信心,乘势而上,继续保持好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切实维护好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奋勇迈进。

(责任编辑:韩茜)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