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青海省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青海省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01月18日 16:30   来源:青海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11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7日 骆惠宁)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青海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我省极不寻常、极其难忘的一年,是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一年。玉树强烈地震突如其来,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青海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衷共济,顽强拼搏,战胜了各种重大挑战和考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出成绩,呈现新的亮点。

    (一)奋力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开启了新玉树建设的新篇章。玉树强烈地震发生后,我们迅速组织开展了一场在高原高寒地带进行的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救援活动,共搜救被掩埋人员2008人,救治伤员1.1万多人,其中重伤员3109人,安置受灾群众22.5万人,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与此同时,我们迅速展开灾后重建。科学编制专项规划,制定了土地权益处置、住房重建及维修补助等重要政策,建立了七项重建工作机制,为科学、依法、高效、和谐重建奠定了坚实基础。9月下旬开展了以住房建设为重点的50天会战,赢得了灾后重建的宝贵时机。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不到半年时间,开工建设298个重建项目,完成投资50.1亿元。大部分需重建的农牧民住房基本建成,大部分需重建的城镇居民住房开工建设,所有需维修加固的城乡住房全面完成修复,部分受灾群众喜迁新居。一些支撑长远发展的项目相继开工或建成。夏季,我们还果断处置、成功化解了格尔木温泉水库严重超水位运行的重大险情,保障了城市安全。

    各位代表,玉树强烈地震,既是人世间的一场重大磨难,也是前进中的一场重大考验。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全省党政军民共同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形成了“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实践一再证明,没有哪一次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的。在如火如荼的家园重建中,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新玉树必将傲然屹立在雪域高原!

    (二)大力推动经济提速与结构优化,开创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我们把抢抓发展机遇同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使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35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为30年来的最高增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05亿元,增长23.1%;财政支出达到743亿元,增长52.7%,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8.7亿元,增长33.5%,迈上一个大台阶;特别是工业投资增长21.1%,民间投资增长43.3%,藏区投资增长39.2%,投资结构呈现积极变化。拉西瓦、积石峡等水电站建成投产,格尔木大型光伏电站并网投运,西宁西过境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西格段增建二线、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等23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为支撑长远发展增添了后劲。建设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取得积极进展。启动迄今规模最大的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开展了15个国家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加快建设河湟特色农业百里长廊,大力推动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设施农业发展,大面积推广全膜双垄栽培等新技术,在330个村探索了生态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增加,特色农业比重达到78%,农畜产品加工转换率提高到27%。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取得重要突破。出台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积极培育市场主体,金属镁一体化、锂电池正极材料、高精铝板带等28项重点工业项目加快推进,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特色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实现高起点起步,清洁可再生能源产值占到能源工业的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6%,预计实现利润180亿元,增长1倍。第三产业增长12.1%,创近年新高。金融、旅游、商贸、物流等快速发展。出台促进消费升级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家电、农机、汽车下乡”补贴标准,特别是把住房建设作为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在全面推进城乡保障性住房工程的同时,支持5万户农民新建或改造住房,带动了消费较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46亿元,增长16.9%,消费拉动增长的作用明显增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完成科技投入53.2亿元,增长50.9%。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新建的12个污水处理厂基本投入运行。启动了西宁历史遗留铬渣治理项目。“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可以实现。发展中的青海,克服了特殊年份罕见的艰难险阻,踏上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的新征程。

    (三)着力加快体制创新与对外开放,增添了奋发进取的新活力。州县行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投资、财税、社会事业等各项改革取得进展。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盐湖集团和盐湖钾肥资产重组顺利完成,黎明化工重组成功。以前所未有的政策力度支持金融业加快改革与发展。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展股权设置、管理模式、产品服务、技术手段创新,加强与省外金融机构的合作,推动青海银行增资扩股,筹建西宁国家低碳产业基金,成功引入央企重组庆泰信托,交通银行进驻青海,新创共和农村合作银行。全年各类金融机构新增贷款423.6亿元,同比增长30.3%,增幅、存贷比分别列全国第3位和6位。同时,保险、证券、期货等均有较快发展。金融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力和带动力明显增强。坚持先行先试,自筹资金建立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制定了相关政策和办法,为统筹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和区域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完成投资12亿元,同比增长2.3倍。提出建设东部城市群的战略构想,制定政策意见,编制发展规划,对加快全省城市化将起重要推动作用。积极探索顺应时代潮流、符合青海实际的户籍制度改革之路,建立城乡户口统一登记制度,制定全覆盖、分梯次的城镇户籍政策,实行“蓝印户口”和居住证管理办法,为加快城镇化增添了动力。大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当年覆盖957万亩,有力带动了公益林管护和植树造林投资机制创新。完成人工造林4.9万公顷,同比增长65.5%,是“十一五”造林规模最大的一年。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预计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提高到31.5%。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探索建立矿产、水电、旅游等资源捆绑式配置机制,实行重点招商项目省厅级领导负责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塑造“青洽会”新形象,加强与央企的战略合作和项目对接。招商引资特别是引进大企业实现新突破,与26家央企签署战略投资1230亿元。全省实际引进省外资金189亿元,增长19.4%,增幅同比提高10.6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创新地质勘查投入机制,社会资金投入比重达到24.5%,地质找矿取得重要进展,两处矿产地列为全国十大新发现的资源接替基地。

    精心举办环湖赛、大美青海-台湾行、世博行等活动,提升青海对外形象。扩大对外交流,与美国犹他州、英国兰开夏郡建立友好关系。积极培育外贸市场主体,新增进出口企业149家。进出口总额增长34.7%,其中出口增长85.8%。开放中的青海,正在区域合作与竞争的潮流中,彰显着自己的蓬勃生机。

    (四)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和民生建设,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新提升。加大对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投入,全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增长61.8%,占财政总支出的70%以上,实施610个社会事业项目,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5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863元,分别增长9.16%和15.44%,为近年来最高增幅。制定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落实各类教育项目建设投资42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大幅增加藏区义务教育教师编制。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校舍安全等工程加快推进,“两基”攻坚如期实现。建立了普通高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高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职业教育适用性明显增强,各级各类教育进入加快发展新阶段。有序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扩大,基本药物价格平均降幅23.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成功举办第十五届省运会,黄南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新增城镇就业人口3.6万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同比提高近10个百分点。城乡低保、社会救助、失业保险金、最低工资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标准全面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保险标准月人均增加到1789元,排全国前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全覆盖。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由上年的104.3元提高到154.3元。建立了城乡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解决了农牧区2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减少贫困人口19万。出台14项举措,千方百计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平安寺院建设活动,健全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果断处置问题乳品事件,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平安青海建设取得新成效。国防建设、民兵预备役和优抚安置工作继续加强。奋进中的青海,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上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各位代表,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我们围绕住房保障、校舍改造、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社会保障、卫生和文化建设等领域,向全省人民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现可以宣布,已全部兑现!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着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服务各族群众、促进公平正义、加强廉政建设的能力。探索建立分地区考核指标体系和分类别政府部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促进了比较优势和创造活力的发挥。推进依法行政,实施政务公开,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加强审计和监察,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大力弘扬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团结干事,激情干事,踏实干事,完成了特殊年份成倍增加的工作任务。在大事急事难事接踵而至的情况下,我们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艰辛探索和努力,也深化了对省情特征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实践证明,虽然我省地处西部内陆,但只要树立宽广视野,在工作中注重研判形势、超前谋划、增强前瞻性,注重把握关键、突破重点、增强针对性,注重大胆探索、完善机制、增强创新性,就完全可以把握工作主动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凝聚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对青海的关怀和支持,汇集了全省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建设者,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团体,向中央驻青各单位,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青部队,向所有支援玉树抗震救灾和青海发展的海内外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需要高度重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不足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矿产资源延伸加工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城乡区域发展很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增强,节能减排压力加大。二是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民生保障水平总体不高。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还不协调,物价涨幅超过预期目标,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社会管理尚有不少薄弱环节。三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仍然较弱。重大基础设施覆盖程度不高,基础产业尚需巩固和加强,部分地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还不到位。四是政务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地方和部门办事效率不高,特别是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发展的能力较弱。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一些地方和领域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各位代表,回首去年,我们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发展成果,积累了在复杂困难局面中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经验;面向未来,我们要进一步正视并大力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迎难而上,奋力开辟发展的新天地!

    二、2011年的主要任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推动全省“四个发展”,顺利实现玉树重建目标,意义重大。

    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仍然极其复杂。国内外经济发展相互影响,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难题相互叠加,区域竞争更加激烈,机遇与挑战并存。形势越是复杂,越要有坚韧不拔的勇气;任务越是艰巨,越要有攻坚必胜的信心。我们深知,在青海做成一件事不容易,需要加倍付出努力。但只要我们正确把握方向,善于抢抓机遇,积极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在这片广阔的热土上,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不断夺取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建设的新胜利。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四个发展”为主要路径,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全面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增强投资和消费协同拉动,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实现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奋力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以内,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国家规定目标以内。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和要求,重点做好八项工作:

    (一)正确把握宏观调控政策,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最大程度释放政策效应。一是用足财政政策。确保财政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争取今年国家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资金总量继续增加、中央代发地方政府债券规模超过上年。加大对发展的支持力度,增加对基层的财力转移。进一步提高支出水平,争取年底专项结转比上年压缩一半。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出国、车辆购置及运行费、政务接待费实行零增长。二是用活金融政策。加大金融资源调控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各银行对我省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加快发展地方银行、农信社和保险、证券、产权投资等非银行金融市场,力促信贷增量不低于上年、增幅在全国的位次不后移。力争企业直接融资、对中小企业和“三农”的信贷实现新突破。三是用好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政策。落实我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意见及实施细则,落实支持藏区发展政策,将政策措施转化为发展优势。四是全力稳定物价总水平。这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全面落实国家和我省出台的物价调控政策,建立调控物价的长效机制。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提高自给能力。实行政策激励与价格干预相结合的办法,引导重点流通企业在稳定物价中发挥积极作用。严格整顿农贸市场,发展社区直销点,让农牧民和居民多得实惠。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建立社会保障标准、困难群众生活救助与物价上涨挂钩机制。青海的特殊区位和经济结构,使得调控物价难度很大,但物价问题事关百姓切身利益,我们已下定决心,尽最大努力,减少物价过快上涨对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

    (二)加快灾后重建步伐,为建设新玉树奠定坚实基础。今年是灾后重建的关键之年。计划安排投资200亿元左右,力争形成实物量150亿元。完成全部重建项目规划设计和农村住房重建,完成大部分城镇住房重建,开工建设大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项目,实现重建任务大头落地。主要采取五项措施:一是抓紧做好冬春各项准备。加强工程、建材和设备的养护,做好项目的规划设计和申报审批工作,组织施工力量,改进建材供应方式,开展干部业务知识培训,强化群众工作和基础工作,为大规模重建做好充分准备。二是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做好建材、运输、电力、施工、现场调度等保障工作。加快项目建设。确保已开工的学校、医院等项目全部建成,结古镇道路、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基本建成,加快推进震损文物及宗教活动场所的修复。三是强化项目和资金监管。加大审计、监察力度,规范管理灾后重建资金和捐赠款物,确保资金物资使用安全。实行项目施工全程监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施工安全和参建人员健康安全。四是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现场指挥部、州县以及各援建力量的统筹协调,增强工作合力。强化州县政府主体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及时解决援建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援建单位主力军作用。五是全面提高重建水平。在着力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才培训和软件支持,为公共服务类建成项目的运营管理创造条件;更加注重生态和环境保护,加强地震、气象和地质等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治理,推广使用光伏能源和节能环保材料,走低碳重建之路;更加注重产业提升,大力发展商贸旅游文化业,着力培育特色资源加工业,加快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灵维护,在重建物质家园中建设精神家园。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卓有成效的灾后重建,让灾区人民生产生活上一个新台阶,让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三)坚持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增强拉动经济增长的合力。把调整需求结构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一方面,继续保持投资强度,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0亿元。进一步发挥重点项目的投资带动作用。争取工业、民生、藏区的投资增幅均在25%以上。抓紧开工建设格敦铁路、格库铁路、德令哈机场、共和至玉树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安排省财政垫支20亿元以上,科学组织冬春季施工,提前启动西宁南绕城高速公路等27个重点工程。加强项目管理和投资环境建设,着力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大力提升消费能力,拓展消费领域。既立足省内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又面向省外开拓游客消费市场,争取消费对增长的贡献率有新的提高。一是着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加大政府直补,增加转移性收入;支持全民创业,增加经营性和资产性收入。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企业职工和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健全事业单位以目标考核为主导的工资奖金激励制度,完善公务员工资和津补贴制度。二是积极培育消费热点。继续实施好我省促进消费升级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文化、信用、社区服务和老龄消费。重点实施大规模住房建设等投资促消费工程。大幅增加城乡保障性住房工程,同时成倍扩大农村奖励性住房工程,由去年的5万户增加到10万户。支持城市居民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提高公积金缴存比例,深入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积极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我们有信心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城乡困难居民住房条件发生根本性变化,让绝大多数农牧民都住上宽敞明亮的砖瓦房。

    (四)夯实“三农”基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一是着力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0亿元,统筹推进引大济湟、黄河沿岸水利综合开发、水源建设、东部城市群综合供水网络四大骨干工程,抓紧建设湟水流域、黄河沿岸、柴达木盆地三个百万亩灌区,加快建设湟水北干渠一期、石头峡水利枢纽、扎毛水库等工程,完成北干二期和西干渠前期工作。实施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草原水利、农村小水电五项民生水利工程,力争开工松多、大华水库建设和温泉、黑石山等一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西宁、格尔木等城市防洪工程。二是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建设农牧业示范区和实验区,实施河湟流域八个百里万亩(万头)工程,提升油菜、马铃薯、蚕豆、蔬菜、中藏药、特色果品、牛羊肉、奶牛、皮张和毛绒、饲草料等十大农牧特色产业。建成日光节能温室2万栋、畜用暖棚1.5万栋、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60个,建设制繁种基地45万亩,支持发展“富硒”产业园区。加强对300个生态畜牧业村的扶持,继续以多种方式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建立健全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扩大全膜双垄栽培技术覆盖面,集成、示范和推广一批优良品种和节本增效技术。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产品,着力培育优势品牌,提高农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完善龙头企业扶持机制,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力争提高3-4个百分点。启动绿色证书培训计划,今年培训5万农牧民,使每人掌握一、二项实用新技术。实施务工技能培训转移工程,提高劳务收入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完成35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和40个村异地扶贫搬迁任务,确保减少贫困人口18万人。我们要更多地关注贫困地区,加大工作力度,让全省所有贫困农牧民,都能分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

(责任编辑:韩茜)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