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来工”称谓悄然变身“异地务工人员”

2012年03月21日 20: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广州3月21日电 (记者 索有为) “外来工”,这一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而产生的称谓,正在广东这个中国第一劳务输入大省悄然退出历史舞台。

    3月20日,中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座谈会在广东省中山市举行,广东省常务副省长肖志恒在会议上称,目前广东的二三产业就业人员超过4000万人,纳入就业管理的异地务工人员有2600多万人。3月18日,由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出的《广东省2012年选拔乡镇公务员公告》称,面向异地务工人员、本地工人农民、基层社会工作者等八类人员选拔乡镇基层公务员3767名。

    坊间和社会各界显然注意到“外来工”变为“异地务工人员”这一称谓变化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在21日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省人社厅等联合举办的关爱新生代产业工人高端论坛上,各界人士对此称谓改变也趋于认同。

    广东省人社厅副厅长葛国兴在论坛上披露了官方对此称谓改变的思考。他说,最近一段时间领导的讲话和政策文件上都使用了新的名词:异地务工人员,这是经过广东省委省政府认真研究的。因为过去的称谓(外来工)有“外”字,学界也有一些议论,认为“外”字体现了内外,似乎带有一种歧视,经过认真推敲研究后,现在比较倾向于用“异地务工人员”来涵盖这一群体,这一调整就是希望使农民工群体和外来工群体跟广东人没有差异。

    他还介绍说,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将在广东务工的高级技工及以上人员纳入入户的范畴,现在省府和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对这一群体进行政策上的设计,包括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都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目的是为异地务工人员真正融入广东、融入社会。

    对于这一转变,中欧社会论坛总监、香港理工大学副教授于硕认为,命名给人以尊严、地位和引导,广东省政府下这样的功夫推敲工人的称谓,这也是一种开放。

    南方都市报总编辑、南方民间智库副理事长黄常开也表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其实某种层面上是外来务工人员“孔雀东南飞”的历史,现在广东提供的平台在变化,变得更完善、更公平、更有亲和力,使他们由“飘泊”变成“栖居”,由“打工”变成“生活”,“捞仔”变成“新粤人”。

    

(责任编辑:耿敏)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