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10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25日 罗保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海南发展史上非比寻常的一年。在中共海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为海南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创造了重大发展机遇。一年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实现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任务,各项指标好于预期。
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全省生产总值16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2.5亿元,增长4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4.5亿元,增长19.2%,投资、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8.2亿元,增长23%,占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9.6%提高到10.8%,税收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84.9%、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支出484.5亿元,比上年增支126.5亿元,完成年度预算任务。金融机构存、贷款分别增长35%和40.1%,银行业盈利40.3亿元、增长1.1倍,不良贷款率下降1.5个百分点。
市县经济快速发展。各市县在发展特色产业、项目推进、招商促销、改善民生等方面成效显著,8个市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50%,16个市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4个市县一般预算收入过亿元,为全省保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5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44元,实际分别增长9.6%和9.2%。城镇新增就业9.1万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6%,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5.3%,基本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的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9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减少4.5万人。
一年来,我们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全力抓好中央新增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抢抓中央扩内需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了扩大投资上项目对保增长的决定性作用。争取四批中央新增投资48.24亿元、中央代地方发行债券29亿元,落实全省财政配套资金33.68亿元,带动社会总投资203.5亿元。105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86亿元,比上年增加122亿元。海南电网跨海联网一期、东方电厂一期、海口港二期、叉河一期100万吨水泥、国投三期200万吨水泥、20万吨镀锡薄板、大广坝二期华能戈枕水利枢纽等项目竣工投产。东环铁路、160万吨造纸、三亚绕城高速、省现代农业展示示范园和一批重点旅游房地产项目进入投资高峰期。航天发射场、80万吨甲醇、100兆瓦太阳能电池、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海南国际会展中心、洋浦大桥南连接线工程、文昌清澜跨海大桥和龙沐湾、棋子湾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开工建设。红岭水库、博鳌机场、60万吨PX、200万吨PTA、昌江核电、航天主题公园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基本具备开工条件。200万吨LNG已获国家能源局批准开展前期工作,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西环铁路已报国家发改委分别进行技术评估和争取立项。上述项目既为当前保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为海南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二)调优扶强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海棠湾、清水湾、香水湾、神州半岛、铜鼓岭等一批高端旅游度假区建设,大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度假旅游新产品,自驾游、会展游、高尔夫游、探险游、温泉游竞相发展,个性化、时尚化的旅游新业态受到游客欢迎。全年接待游客过夜人数2250.3万人次,增长9.2%;旅游收入211.7亿元,增长10.1%。着力打造生态人居品牌,房地产完成投资287.9亿元,增长44.3%,销售额351亿元,增长73.2%。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交通运输、通讯信息、文化娱乐、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占生产总值比重45%,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调整农产品种养结构和区域布局,渔业、畜牧业、瓜菜和水果四大优势产业继续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和出口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主要良种覆盖率95%以上,农业科技110服务覆盖全省乡镇,全年瓜果菜出岛493万吨、生猪出岛152万头、水产品出口13万吨,创近三年来新高。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率先通过国家达标验收,南繁基地建设纳入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海南生态软件园已有中电集团等58家企业入园,三亚创意产业园已有中兴通讯等10家企业入园,首批通过国家认定的31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2亿元,增长24%以上。
继续下大力量抓生态环保建设。完成海防林、退耕还林等造林36万亩,提前两年实现宜造林海岸海防林断带合拢,森林覆盖率59.2%。建成16个垃圾和10个污水处理项目。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卓见成效。省财政拨付2.03亿元,加大中部山区生态补偿。推动企业节能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环境监控和污染治理,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2.7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我省的年度指标内,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一流。三亚市成为我省首个国家卫生城市。
(三)强力推进改革开放,增创体制机制优势。国际旅游岛建设得到中央的大力支持,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给予海南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扶持,财政部已安排五年共50亿元中央专项补助资金,海南正迎来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的又一次重大发展机遇。农垦改革全面推进,职工养老保险纳入全省统筹,五项社会保险和494所中小学实现属地管理,内部改革和产业升级加快。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继续推进,组建了旅游、水电、矿产资源、渔港等国有投资主体。海峡航运成功上市。促成中航特玻成功重组海南福耀玻璃。抓住国家燃油税费改革之机,争取中央返还补助资金9.5亿元,顺利开征车辆通行附加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省全面铺开。对8.86万农户的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惠及城乡居民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财政惠民资金“一卡通”在三个市县成功试点。与黑龙江等五省市实现异地就医医保结算。农信社改革发展实现新突破,首次整体实现盈利。改革高度分散的旅游客运车管理模式,形成了统一规范的服务管理体制。
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省财政拿出3000万元资金,带动市县和社会力量,开展了颇有影响的旅游、房地产和农产品“三大促销”活动,首次在中央电视台打响国际旅游岛广告。组织市县和企业参加“珠洽会”、“厦洽会”等大型经贸活动,成功举办哈萨克斯坦、新加坡和越南经贸洽谈会,形成了“政府搭台、经贸为主、企业唱戏”的整体合力,带动我省农产品批量出口中亚市场,相继开通阿拉木图到三亚的包机和至海口的定期航班、海口至越南河内的定期航班、洋浦至越南海防的集装箱海上航线,海南炼化成品油出口越南的工作开始启动。先后与南方电网、东软集团、国家开发银行、三大通信集团等国内外大公司签订20多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对促进我省电网、电子信息等重点项目建设产生积极作用。博鳌亚洲论坛在国内外的影响不断扩大,成功举办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亚洲顶级赛事,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签订订单505.4万吨、增长13.7%。
(四)全面实施重点民生工程,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省财政的民生支出达259.4亿元、比上年增长48.5%,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53.5%;省级财政新增财力的78%和市县上缴土地出让金的64.5%投向了民生,有效实施了为民办实事九项工程。惠农方面,落实惠农财政补贴资金10.2亿元,创历年之最。完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6600公里,解决28.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电话,实现100%自然村通电、100%乡镇通宽带。新建文明生态村1315个。教育方面,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1.8万名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进入10所思源学校学习。中等职业教育招收新生6.7万人,在全国率先对5200名中职涉农专业和8364名村官班学生实行免费教育。落实国家政策,新增支出5.75亿元,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目标。海南大学“211工程”顺利推进。社保方面,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增资110元;投入7.58亿元,将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人均每月245元、163元,增长30%和57%,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解决了华侨农场3800多名归难侨的养老、医疗保险和20万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职工医保、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覆盖全省总人口的85%;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开始启动。住房方面,保障性住房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省、市县、农垦实现投资44.45亿元,开工建设廉租住房1.17万套、经济适用房1.2万套,农垦5.2万套职工住房全面开工,国有林场危房改造3000套,超额完成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增加1平方米的目标。完成少数民族地区民房改造10234户,受益群众5万人。卫生方面,海口等5个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加快,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免费为2万多名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96%。,继续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文化方面,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86个、农民书屋483家,5万户边远山区农户开通广播电视。黎族纺染织绣技艺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创作出现代琼剧《下南洋》、大型实景演出《印象·海南岛》等一批文艺作品。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省博物馆开馆以来接待百万人次参观。
(五)发挥政府调控服务职能,优化发展环境。急企业之所急,出台了促进房地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汽车产业、中小企业发展、外贸出口等21项政策,设立3亿元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财政安排1.7亿元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市场,实施结构性减税7亿元,采取“一企一策”办法解决海航、武钢海南公司、海马汽车等企业的实际困难。省财政安排3000万元为1300家中小企业贴息,撬动贷款11.3亿元,稳定就业岗位10236个、新增就业岗位6900个。省、市县拿出3500万元为农民贴息,推动小额信贷15.46亿元,受益农户6.95万户。中央、省财政拨付8000万元补贴家电下乡、汽车下乡。财政拨付保险补贴4932万元,支持农民投保橡胶、香蕉风灾和渔船全损等11种农业保险,保额78.58亿元。海南农垦签订了保额46亿元的国内单笔最大的森林保单。开辟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省政务服务中心办结审批事项16.7万件,办结率99.7%,单件办结时间平均压缩13天。及时落实扩内需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用地。进一步加大对市县的扶持力度,省财政投入12亿元,打通和改造12条市县高速公路出口路、园区出口路、港口疏港路、市县之间连接线,拿出3653万元建设东方工业园区隔离带,出台中部市县农民增收三年计划,西部开发建设正式启动。上述措施有力地帮助企业、农民抗风险、渡难关,增强了市县发展活力,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也在应对危机中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提高了办事效率。
(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认真执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234件;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省政协委员提案490件;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成立第二届省政府咨询顾问和科技顾问委员会,促进了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政府立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提请省人大审议法规议案19件。下决心用改革的办法、财政资金的支持,妥善解决了农垦、林区和农信社社保、市县公路管理体制、中师毕业生安置、中小学教师工资拖欠、工商市场建设债务等历史遗留问题;开展重信重访专项治理和信访积案化解活动,解决城乡土地纠纷、劳动社保等热点难点问题;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侦破积压命案、打黑除恶等专项斗争卓有成效,维护了全省稳定大局。监察、审计监督有力,强化了对中央和省扩大内需决策部署的落实检查。廉政建设不断加强,纠风工作深入推进,清收农信社不良贷款本息7.6亿元,追回拖欠农村土地租金和违规占地租金3407万元。强化安全生产、防灾救灾、质量监督和市场监管,政府应急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积极支持国防重点工程建设,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外事侨务、口岸、统计、气象、地质勘查、地震、史志、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果断决策和实施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得益于省委正确有力的领导,得益于人大、政协和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是全省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开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辛勤劳动的各族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驻琼各单位、驻琼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司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海南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尽管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但经济总量小、结构不优、发展滞后仍然是我省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实际利用外资下降26.6%、入境游客下降43.7%,部分工业行业还未走出困境,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稳增长、调结构的任务还很艰巨;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不少,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与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新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总体不高;各级政府还存在项目组织经验不足、有钱不善办事的问题,一些机关行政能力和服务效能不高,个别地方和领域还存在腐败现象,等等。这些问题亟需我们继续下大决心,采取得力措施,逐一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完成的任务十分艰巨,不仅检验和提高了我们驾驭经济、抗击风险的能力,也加深了对海南岛屿型经济融入国际国内大市场的认识。我们深深体会到: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国际旅游岛,走绿色、开放、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海南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坚持从省情出发,坚定不移地扩大投资上项目,是海南现阶段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造体制机制新优势,是推动海南经济特区前进的不竭动力;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保护和放大环境与资源的独特优势,是海南实现绿色崛起的最大资本;坚持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求真务实、团结协力,以一天也不耽误的进取精神真抓实干,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