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云南省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云南省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01月24日 16:40   来源:云南日报   
    二、创新思路、大胆开拓,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保持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而繁重。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把握发展机遇,完善发展措施,化解发展中的困难,大胆开拓,锐意进取,在促进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的进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根据省委八届八次全委会的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云南时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增投资、扩消费,转方式、调结构,重民生、建和谐,快发展、上水平,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努力推动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2‰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67%,外贸进出口额实现恢复性增长。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牢牢把握以下6个着力点:

    一是稳定政策、灵活调控,保持较快发展。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推进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要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切实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促进经济发展的信心、决心和力度不减;要认真把握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增强预见性,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应对危机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保持全省经济快速增长,防止出现大的起落。

    二是优化结构、转变方式,促进转型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我省进一步适应国内外发展形势,增强发展实力和竞争力的现实选择。要深刻认识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极端重要性,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要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提升重化工业精细化发展水平;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增强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凝聚各方面力量,齐心协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三是增加投资、扩大消费,促进内需发展。扩大内需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我省增加投资、扩大消费的重大机遇。我们要高度重视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夯实发展基础的重要作用,加大工作力度,继续保持投资较快增长。要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加城乡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要不断引导消费结构升级,改善消费预期,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消费环境。

    四是统筹城乡、扶贫攻坚,推进协调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是全省人民的迫切愿望。我们要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扩大农村需求,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要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探索形成具有云南特色的城镇发展道路。要大力扶持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更加关注困难群众生活,更加重视扶贫开发,确保全省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五是重视生态、保护环境,推动绿色发展。良好的生态是云南最重要的资源,最大的生产力。我们要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育低消耗、高效益、少污染产业,倡导更加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让“七彩云南”在新的时代更加亮丽夺目。

    六是拓展空间、发挥优势,促进开放发展。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是我国完善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部署,也是云南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推进全面、协调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独特区位,把服务国家周边外交大局与建设国际大通道结合起来,加强对外沟通、交流及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努力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扎实做好今年各项工作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并重,坚持改善民生与扩大内需有机结合,坚持发展质量、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突出抓好10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保持投资较快增长

    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我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要努力保持投资适度增长,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再增加1000亿元,实现“十一五”投资总规模达到1.8万亿元的目标。

    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继续抓好工业、电力、综合交通、水利、通信、教育、房地产等行业重大项目,确保重点行业完成投资3200亿元以上。推进11个铁路在建工程,争取新开工沪昆客运专线等铁路项目。加快推进大理至丽江、保山至腾冲等9条高速公路建设;全力推进52条二级干线公路建设,力争明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加快昆明新机场建设,争取开工泸沽湖、红河机场。力争全面开工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抓紧“润滇工程”35个在建项目,全部完成在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继续抓好重大水电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生物质能、风能等新能源发展,不断优化能源结构。

    着力优化投融资结构。继续增加对“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以及产业建设、节能环保、技术创新等的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培育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缓解农业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积极向中央争取发行地方债额度,扩大企业债发行规模,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增强企业投融资能力。努力消除民间投资进入障碍,支持民间资本参股、控股国有竞争性企业。

    着力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编制好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加强项目审批服务,补充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库。在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基础上,全力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二)切实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抓好“三农”工作。力争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100亿元,增长5%,粮食总产量增加40万吨。

    巩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保障供给能力。继续推进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落实对种粮农民的补贴政策和科技增粮措施,确保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500万亩。加快建设一批种养殖业标准示范园区,加强农业装备能力建设,抓好农村基层科技推广体系、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以生物农业、生物林业、生物医药和生物能源为重点,加快生物产业发展。推进特色林产业基地建设,确保完成以核桃、油茶为重点的木本油料种植面积450万亩以上。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扩大涉农补贴范围和规模,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省级重点扶持500户龙头企业和200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扩大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农产品出口迈上10亿美元新台阶。对农民创业给予金融和财税支持,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全年新增培训农村劳动力100万人,新增转移就业50万人,力争农民收入有较大增加。

    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启动实施我省“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继续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全年完成改造250万亩以上。完成200万亩中低产林的改造任务,推进中低产桑园和茶园建设。继续组织实施好现代烟草农业项目,加大力度推进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建设1000公里干支渠防渗工程,解决200万以上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0万口,完成节柴改灶10万户。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对“三江一线”重点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进行总体部署,打一场解决深度贫困人群温饱的攻坚战。全年新增解决和巩固6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启动国有林场、国有林权改革试点。深化供销社改革,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启动国有农垦体制改革。

    (三)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增强我省经济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力争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2975亿元,增长9.2%,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2400亿元,增长8%以上。

    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增强工业发展活力。继续抓好工业品促销,完善促销目录和内容。灵活执行重要工业品收储政策,搞好化肥淡季收储工作。强化运行调节,制定新的电价扶持政策,抓好煤电油运等要素保障,稳定工业经济运行。

    突出抓好结构调整,壮大工业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轻工业,继续巩固烟草产业竞争优势,积极发展特色鲜明、市场广阔、吸纳就业人员多的食品、药品、生活用品、工艺品加工等产业。优化提升重工业,以延伸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为方向,推进有色、冶金、化工等产业升级;振兴装备制造业,支持物流设备、大型铁路养护设备、精密机床等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制定规划,明确发展重点,突破核心技术,强化政策支持,促进生物、光电子、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壮大。统筹发展配套产业,为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支持企业开展联合重组,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增强竞争力。继续重视抓好各类开发区建设,促进工业聚集发展,力争全省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加大力度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初步形成工业循环经济体系。

    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落实好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税费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鼓励走“专、精、特、新”和与大企业协作配套路子。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积极引导信贷资金投向中小企业,力争全年新增中小企业贷款600亿元以上。继续清理乱收费、乱罚款,禁止各种摊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力争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0%以上。

    增强科技进步对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打造技术创新平台,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再遴选20户左右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新认定20个以上省级重点实验室或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强化关键技术研发,重点组织实施3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突破50项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开发5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新认定80户高新技术企业。认真落实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等政策,优化技术创新环境。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深入推进标准化战略,启动实施“质量兴省”和知识产权战略,抓好企业质量管理,切实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

    (四)加快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是扩大消费的重要增长点,也是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要努力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820亿元,增长10%以上。

    全面推进旅游“二次创业”。认真落实《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加快改革发展步伐,促使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大力改造提升现有景区景点,建设好一批休闲度假重大项目,引进一批国际品牌企业到我省投资开发和经营管理,培育一批有较强投资和开发能力的大型旅游企业。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良性互动,加快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力争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新增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900亿元。

    加快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进一步重视金融业发展,促使形成银行、证券、保险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加强地方金融和农村金融工作,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中心和物流企业。重视民航产业发展,进一步发挥民航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选择发展具有我省特色的服务外包业。

    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继续组织实施好“万村千乡”工程,培育大型涉农商贸企业,发展生产生活资料连锁经营,完善产销、科技、信息和金融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扩大农村消费创造更好条件。

    拓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适应群众生活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努力扩大消费空间,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家政服务等服务业。健全社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继续落实鼓励家电、摩托车、汽车下乡的各项政策,稳定和促进大宗商品消费。加快实施餐饮业品牌工程,扩大滇菜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

    稳步推进城镇化是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要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不断提高我省城镇发展水平,力争全省城镇化率达到36%左右。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加快提升现代新昆明建设发展水平,积极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高度重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加快推进60个旅游小镇建设,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小镇、手工业小镇、商贸小镇、生态园林小镇和边境口岸小镇。大力改善城镇交通、供排水、污染治理、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医院、学校、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建设。创新城镇管理手段,开展综合管理试点。

    切实帮助进城农民逐步融入城镇。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镇落户条件。探索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有效途径,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等突出问题。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措施,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加快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满足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加快建筑业发展。

    (六)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切实推动国有资产战略重组,逐步实现国有经营性资产监管全覆盖。改革污水、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扎实推进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和扩权强县试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组织实施好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改革,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稳步推动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进一步搞好昆明市、红河州综合改革试点。分类组织实施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

    积极推动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各项准备工作。抓紧完善规划方案,加强汇报衔接,争取把“桥头堡”建设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并尽早启动实施。继续配合做好连接周边国家通道建设专项研究,加快云南境内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进开辟西向贸易通道。全力支持中缅油气管道及炼化基地项目开工建设。推进通关便利化进程,推动解决昆曼大通道“通而不畅”的问题。充分发挥各类展会的合作平台作用,深化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

    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有利时机,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着力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重视建设出口商品基地,推动中缅、中越、中老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扩大先进技术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完善和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开展境外资源合作开发。重视与港、澳、台的经贸往来,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加大金融开放合作力度,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做好上海世博会的参展工作。

(责任编辑:石兰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