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山西省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山西省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02月05日 11:04   来源:山西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07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1月29日 于幼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是我省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第一年,在中共山西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省政协的有力监督和支持下,省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要求,全力抓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布局工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进步。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746.5亿元,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086.2亿元,增长18.3%;全年粮食总产107.3亿公斤,是我省历史上第四个突破百亿公斤的丰收年;全省财政总收入104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583.1亿元,分别增长38.2%和58.3%,扣除资源探矿权、采矿权收入,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887.3亿元和422.4亿元,同口径增长20.3%和2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21.5亿元,增长2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3.4亿元,增长15.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为2%。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分别提高5.28和1个百分点;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72%。

    ―――科学技术持续进步。全年专利申请数2824项,每10万人专利申请数达到8.4项,接近“十一五”末8.5项的规划目标;新型工业化水平达37%,提高4个百分点。

    ―――资源环境得到有效治理保护。预计全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5.4万吨和1.07万吨,分别下降3.56%和2.77%,首次出现经济较快增长,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煤矿采区回采率达到5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平均耗水量下降13.3%。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27.7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80.9元,增长10%。

    这里,我向大会郑重报告,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新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除能耗指标外全部完成!年初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办好的十二件实事全部兑现!全省“十一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实现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

    我们自觉从省情出发,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以实施煤炭行业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素质的“三大战役”为突破口和重点,加快推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第一战役”在前年依法关闭4876个非法采煤矿点的基础上,去年又关闭了3500个死灰复燃和新发现的非法矿点。启动实施“第二战役”,淘汰关闭1363个生产方式落后、安全隐患较大、年产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经过第一、二战役,全省采煤矿点从原来的9000多个压缩到3200个左右,非法及小煤矿事故发生率由多年占全省煤矿事故的75%下降到24%,煤炭工业销售收入增长10.1%,利税增长30.5%。焦炭行业在遏制改良焦、土焦死灰复燃的同时,加大淘汰小机焦的力度,大机焦产量占焦炭总量的比重达76.4%,规划新上了一批焦炉煤气回收、煤焦油深加工等化产回收项目。全省煤炭开采和焦炭生产“多、小、散、乱、差”的局面已初步扭转。自觉调控煤炭、焦炭的产能产量,坚决淘汰煤炭、焦化、冶金、电力等传统工业中的落后产能,并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改造以及新上一批好项目等途径,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提高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新型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4.8%,第二产业增长20%,第三产业增长33.4%;第二产业中煤焦铁等传统产业投资增速大幅回落,新兴支柱产业和农业、农村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投资大幅增加,用于“三农”、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治理的财政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17.1%、19.9%、15.6%。全省经济呈现增长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发展活力和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二)围绕“十一五”规划,抓紧实施支柱产业和重大项目的战略布局

    省政府出台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的实施意见,制定并实施培育发展八大支柱产业的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在大力改造提升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四大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现代煤化工业、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和旅游产业四个新的支柱产业。大力推进煤炭工业的集约、内涵发展,规划布局一批大型矿井改扩建、安全技术改造、大型煤炭洗选项目。优化电力工业布局,规划建设一批技术起点较高的燃煤电厂、热电联供和煤矸石发电项目。大力推进冶金工业的产业延伸,太钢不锈钢、鲁能晋北铝业、关铝精炼铝、银光镁业镁合金铸件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煤化工业围绕“肥、醇、炔、苯、油”五条发展主线,新上了一批大型煤化工项目。全力推进重型汽车和煤机成套两大产品突破,一批装备制造业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材料工业布局和新上了一批新型干法水泥、浮法玻璃、陶瓷等新材料项目。旅游业以打造国际国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在全省范围整治旅游景区的环境和秩序,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旅游总收入达428.4亿元,增长46.7%。为加快形成山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打造山西经济的主力舰队,启动实施培育“三个企业方阵”的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和规划,列入“三个企业方阵”的77户企业正在规划建设一批重大项目。

    (三)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

    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启动实施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开发战略,编制并实施“两区”产业开发、交通建设、社会事业、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重点扶持新上448个产业项目,投资规模近3000亿元,其中70%的项目动工建设。制定了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启动1098个村试点工作。把发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大力推进区域化、规模化种养和产业化经营,列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方阵的33家企业,有50多个项目开工建设。同时,帮助试点村整治村容村貌,实现村道硬化、村庄绿化、街灯亮化和环境净化,资助农户使用沼气。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全年培训农民112万人,转移41万人。移民搬迁5万人,又有20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努力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省政府作出加强城镇建设工作决定,出台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并召开会议动员部署,各地城市高起点编制或修编城市建设规划,加快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和集中供热、绿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顺利实施太原机场改扩建工程。侯马-禹门口高速公路和龙门黄河大桥建成通车。国省干线公路新改建986公里,12个干线路网改造项目全部开工。新修村村通水泥(油)路2.2万公里,89%的建制村通客车。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4277个自然村、2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大力推动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建设,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成连锁便民店3710个。

    (四)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工作得到加强

    省政府研究制定并启动实施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规划,重点在煤炭、焦化、化工、建材、冶金、电力六大行业和200个高耗能企业推行节能措施。启动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加大力度治理工业污染源,全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下降,11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累计达到2707天,比去年增加8.7%。认真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启动身边增绿六大造林绿化工程,完成植树造林515万亩,绿化步伐明显加快。严格保护耕地,努力节约用地,加大土地复垦力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积极推进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认真组织“两权”价款收入,促进了矿产资源规模开发和集约利用。

    (五)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积极推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免除晋西北和太行山革命老区54个县(市、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建设标准化操场1082个。继续推进“义务教育水平提升工程”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重点大学建设取得新进展,高等教育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大同大学正式挂牌。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开展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在国家镁合金基地建设中取得突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实现了我省此奖项零的突破。继续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广泛开展人才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建设,改扩建一批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医疗机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有所缓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大到56个县(市、区),覆盖农村人口53.7%,参合率达到86%。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23.47万农村困难群众得到救助。加强对食品药品卫生安全的监管,努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推出了《乔家大院》《一把酸枣》《立秋》等文化艺术精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着手在太原规划建设国际会展中心、体育中心、科技馆、图书馆、大剧院、地质博物馆等重大文体设施。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对31.2万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落实奖励扶助政策。152处文物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总数达272处,居全国第一。广播电视、通讯、互联网进一步发展。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对台、气象、档案、地震、测绘、史志、参事、老龄、残疾人、红十字会、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人民防空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六)注重解决民生问题,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各级政府努力加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城镇集体经济,积极鼓励灵活就业,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2.4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6万人。继续扩大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114个农业县初步建立农村低保制度,75万农村特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10.25万农村五保户实现应保尽保。调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提高企业离休人员和退休职工养老金,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煤炭企业井下职工补助标准,较大幅度提高各类优抚对象的相关待遇。基本清理完政府项目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认真组织实施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和安康居住工程,全省棚户区改造开工建筑面积144万平方米,完成计划的151.5%,有5.2万人住进新楼房;沉陷区治理开工建筑面积226万平方米,维修加固和货币补偿141万平方米,使25万职工及家属受益;安康居住工程竣工面积655.2万平方米,完成全年计划的131%,20.4万人改善了住房条件。

    (七)在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推进改革开放,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加快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按照发展壮大一批、转制搞活一批、关闭破产一批的思路,省政府出台并实施“1+13”国企改革系列配套文件。明确了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实施主辅分离和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新一轮省属企业改革任务。省国企改革领导组全部批复了省国资委监管的33户企业和有改革任务的34个部门下属企业的总体改制方案,今年全面推进实施。省属监管国企的资产总额、净资产、销售收入、利润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四项指标均跃升全国前6位。积极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和企业股票上市及再融资工作,22家上市公司已有19家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大同煤业、潞安环能A股成功上市,太钢集团顺利实施了定向增发;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制定了调整规范省市县三级财政体制和在35个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实行“省直管县”试点的改革方案,今年在全省实施。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长治市及10个县区的乡镇机构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省委、省政府出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定并召开会议动员部署。大力整治优化投资环境,全面开放投资领域,全方位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招商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成功举办沪港大型招商活动,签订合同协议项目578个,合同和协议引进资金3807亿人民币;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50个,增长76.5%;实际利用外资13.5亿美元,增长2.36倍,其中纳入国家统计口径的4.7亿美元,增长71.5%。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出口结构优化,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66.3亿美元,增长19.5%,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有较大增长。

    在加快推进改革开放的同时,我们积极争取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政策支持。太原、大同、阳泉、长治被列入国家老工业基地政策支持范围,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50个县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国务院批准我省为全国唯一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批准在我省进行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批准在太原建设中国煤炭交易市场,初步确定将我省列入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省份。此外,还争取了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对我省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和资金的支持。所有这些重大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实施,将给山西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八)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认真执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积极支持省政协参政议政及开展各项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坚持向人大报告工作制度和重大事项向政协及各民主党派通报制度,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主动征询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努力做到民主科学决策。建立省长与人大代表“直通车”制度,人大代表给省长来信建议要求事项全部办理。坚持依法治省,高度重视政府法制工作,深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全年共制定政府规章16件,提请省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8件。围绕建设“平安三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全面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工作,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省政府就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作出决定,制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并召开全省政府系统干部大会动员部署。全省共查处行政效能投诉案件291件,对195人进行了责任追究,行政效能和机关作风有了明显改进。在全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和争当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各位代表,回顾总结去年的工作,省政府在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一五”发展良好开局的同时,围绕我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整治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地区和城乡协调发展、推进改革开放和政府自身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组织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相继推出深入实施煤炭行业“三大战役”、建设节约型社会、培育八大支柱产业、壮大“三个企业方阵”、新一轮省属国企改革、对外开放、“两区”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蓝天碧水工程、造林绿化工程、棚户区改造和沉陷区治理工程、行政效能建设等十三项重大战略举措的布局。随着这些重大战略举措布局的逐步落实,特别是一批正在规划建设的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全面铺开,我省经济增长方式将发生明显转变,经济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区域竞争力将大大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将明显提高,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城市与农村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将更加协调,山西经济社会将加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在省委的领导下,同心同德、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驻晋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山西发展的海内外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随着“十一五”一系列重大战略布局的展开,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展现出美好前景,但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和繁重的任务,需要解决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节能降耗的任务艰巨;二是生态环境治理的形势严峻,一些地区生态恶化的局面尚未好转;三是产业结构性矛盾尚未有效缓解,尤其是淘汰传统产业落后产能的任务繁重;四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进步尚未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五是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居民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六是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好,服务承诺和行政效能监察及过错责任追究尚未真正到位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努力认真加以解决。

    需要特别报告的是,去年尽管我省煤矿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有所下降,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由上年的0.98人下降到0.8人,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煤矿重特大安全事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去年7月、11月连续发生多起重特大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预计未能完成省政府年初在省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的预期目标。作为政府主要负责人,我对此应负领导不力的责任,深感内疚。今年一定要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务求取得积极成效。

    实践告诉我们,在山西这样一个相对落后的省份,要加快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分析把握省情,努力探索发展规律,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与山西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为支撑,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把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结合起来;必须坚持把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提高各级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我们坚信,只要全省上下励精图治,锐意进取,更加勤奋扎实地工作,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把“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变为壮丽的现实!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