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黑龙江省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黑龙江省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02月07日 11:38   来源:新华网   

(点击查阅更多2007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1月25日 张左己)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我省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入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圆满完成了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全面提高,消费投资出口同步增长,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协调,政治社会民生总体和谐,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1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0%,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35.9亿元,增长29.1%,是1994年以来的最高增幅;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86.6亿元,增长21.5%,是1990年以来的最高增幅。

    新农村建设实现良好开端。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756亿斤,商品量超过500亿斤,居全国第一位。近三年的粮食增量占全国粮食增量的近1/5,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新的贡献。农村劳务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转移农村劳动力45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64亿元,分别增长12.2%和 27.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量中的一半以上来自劳务产业。畜牧业克服了市场疲软、价格下跌等不利影响,仍然保持稳定发展,实现产值500亿元,增长8.0%。绿色食品种植面积、总产量及绿标使用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龙头企业牵动作用明显,农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主要粮食品种综合加工率达到75.0%,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150亿元。农业基础建设扎实推进,新组建农机合作社260个,田间农机综合作业率达到79.0%。完成41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2万亩。场县共建迈出新步伐,农垦的示范带动作用日益突出,北大荒集团进入全国百强企业行列。农村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基本解决了“三老”问题。积极推进粮食产销合作,外销粮食400亿斤。农村综合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农民减负增收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新农村建设“百乡千村”试点进展顺利,建成农村公路1.4万公里,解决了无电村屯5.6万人的用电和1600个村、8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能源建设探索出新路子,新建户用沼气池2.1万个,推广太阳能住宅20万平方米。编制了2215个村镇建设规划,开展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村容村貌有所改观。

    六大基地等优势产业日益壮大。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554.5亿元,增长15.2%;主营业务收入5685.9亿元,增长22.0%;利税1733.2亿元,增长17.9%;利润1275,9亿元,增长19.5%。六大产业基地拉动全省工业增长15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工业实现产值816亿元,增长18.9%;石化工业实现产值998.3亿元,增长15.4%;能源工业实现产值2439.4亿元,增长16.7%。全力推进的重点建设项目中,百万千瓦级核岛主设备、超大规格铝合金板带材等近百个项目开工建设,哈飞赛豹五系乘用车等40个项目竣工投产。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哈电站集团超超临界机组投入商业化运营,齐重重型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0%。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产值1640亿元,增长26.0%。建筑业发展提速,实现产值699.3亿元,增长22.2%。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实现旅游总收入344亿元,增长25.2%。

    国企改革攻坚目标如期实现。三年来,全省地方国有企业改制累计完成3302户,改制面达到96.0%,基本实现了产权多元化,老工业基地振兴“第一场硬仗”取得决定性胜利。通过资产变现、土地出让、债务和解等办法,筹集改革成本近100亿元。盘活国有资产近200亿元,171.9万人实现“并轨”,发放经济补偿金134.3亿元,向地市移交企办中小学校611所,分离辅业单位532个,25户企业政策性破产终结,化解不良债务40.4亿元。国有资本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

    对外开放跃上历史新台阶。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128.6亿美元,增长34.3%,成为全国第11个、中西部地区第1个突破百亿美元的省份,外贸依存度由14.2%提高到16.0%。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10个重点能源原材料合作项目进展顺利,进口木材942.2万立方米、原油149.1万吨。危险有机废物无害化处理等8个科技合作项目实现了产业化。对俄投资实现8.37亿美元,两年翻了三番,全年实现对俄进出口额66.9亿美元,增长17.8%,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2.0%,占全国对俄进出口总额的20%,提前一年完成了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第一阶段目标。成功举办了国家赋予我省的24项“中国俄罗斯年”活动,文化体育交流日趋频繁。外贸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实现17.3亿美元,增长1倍;哈飞自主品牌汽车出口3.7万辆,居全国第一。“走出去”实现新突破,全省新增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49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合同118项。龙兴集团成功竞得俄大型金属矿开采权。招商引资再创佳绩,赴英、法及沪、苏、浙招商取得丰硕成果,成功举办了第十七届哈洽会等一系列会展活动,香港、韩国两个“活动周”引起强烈反响,取得预期效果。全年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7.1亿美元,增长18.0%;实际利用省外资金300亿元,增长30.0%。

    区域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步伐加快,启动面积已达58.7平方公里,开工项目377个,高科技项目占65.0%以上。累计完成投资224亿元,投资规模超过3亿元的20个,项目投资强度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围绕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配套企业和精深加工,相继建设了汽车、机电、精细化工等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开始显现。东部煤电化基地被国家列为全国7个煤化工产业基地之一。大小兴安岭生态经济功能区生态恢复和经济转型步伐加快,伊春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起步顺利,大兴安岭沙金采掘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全省新建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沿边开放带建设成效显著,绥芬河、黑河等19个沿边市、县的进出口总额实现46.5亿美元,增长26.2%。县域经济实力增强,经济总量占全省的37.5%,提高2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发展。实现增加值2340亿元,增长20.1%,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37.6%;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额85.3亿美元,增长49.4%,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6.4%;实现固定资产投资923.7亿元,占全省的41.3%;实现新增就业60万人,占全省的84.7%。民营科技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55.3亿元,增长22.2%。骨干企业迅速崛起,年收入超亿元的达到200家,形成特色产业集群56个。全省中小企业园区发展到120个,进区企业6000户。自建或合办科研机构38个,开发新产品320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145项。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在全省百分之百的人口地区实现了“两基”目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全部完成了现有113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科技工作取得新突破,获得国家科技奖18项,其中有1项荣获全国唯一的一项技术发明一等奖。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有所缓解,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73.3%,试点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3.7%,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实现了全覆盖。竞技体育取得骄人成绩,在国际大赛中获得奖牌63枚,男子雪上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被国家授予奥运会特殊贡献奖。第四届全国特奥运动会和第十一届全省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文化体制改革顺利实施,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边疆文化大省建设深入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松花江流域综合治理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主要治污工程开始启动。生态省建设启动任务基本完成,治理“三化”草原22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600平方公里。交通事业长足进步,8项公路重点工程交付使用,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实现二期截流。食品药品和质量技术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信访总量持续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计划生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社会科学、统计咨询、审计监督、金融服务和国防建设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5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82元,分别增长10.3%和1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997.7亿元,增长13.5%。城镇新增就业70.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8.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5%,比控制目标低0.65个百分点。城镇社会保障试点并轨后续工作稳步推进,全省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人数大幅提高。实施了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全省最低月工资标准升至461元,增长35.0%。企业退休人员的月养老金又增加155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动态下应保尽保,月人均保障补差达到80元,提高23.0%。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面推开,73万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全省筹集助学金3.27亿元,资助贫困学生163万人次。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新增经济适用住房64.05万平方米,新建廉租房5000户,改造农村土草房10.9万户,改造城市棚户区、城中村269.31万平方米。投资36亿元,治理煤城沉陷区300多万平方米,搬迁居民近1万户。省级财政拨付5亿元专项资金,解决了144万户城镇低保家庭的冬季取暖问题。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各级人大依法监督,积极支持的结果;是各级政协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结果;是中央及外埠驻省单位和社会各界密切配合,倾力相助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创业的结果,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向所有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向驻我省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全省公安政法干警,向关心和支持我省建设的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及所有海内外朋友,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等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比较粗放。重点领域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偏小,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迟缓,高新技术产业的拉动作用不强,节能降耗指标未能完成年度计划。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城乡差距扩大状况没有明显改变。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扭亏增盈压力较大,企业信贷融资困难。四是医疗、就业、教育、社保等问题的改善程度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五是煤矿重特大事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六是个别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消极腐败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对于上述矛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7年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保持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促进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力争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和省十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0%,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0%以内,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6%。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按照省委的总体部署,统筹全局、把握重点,切实做到“六个更加突出”,即更加突出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和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更加突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装备制造业国产化、高技术化、成套化水平和整体竞争能力;更加突出生态省建设,积极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更加突出提高市场化水平,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切实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更加突出对俄、对韩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全方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更加突出和谐龙江建设,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问题,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