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福建省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福建省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02月07日 12:46   来源:福建日报   
   
    (三)集聚资源要素,更加注重具体运作

    深化项目带动,以务实运作增强发展后劲。围绕“十一五”规划布局,用好产业目录,生成、引进和实施一批符合政策导向、带动力强、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大项目、好项目。保持合理投资规模,进一步提高“两个比重”。今年安排省重点项目499个,总投资7367亿元,年度投资938亿元。重点建设中工业项目267个,总投资2491亿元,年度投资310亿元。加快在建铁路、高速公路、工业和社会事业等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建成龙长高速公路、厦门嵩屿港区一期、厦门友达光电、三钢中厚板、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二期、福州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等项目;开工建设厦深、向莆铁路,武邵、福州和泉州绕城高速公路,厦漳跨海大桥,仙游抽水蓄能电站,戴克轻型客车、泉州船厂造船、中铝瑞闽铝板带、南纸林纸一体化等项目;继续深化省“十一五”规划的燃煤电厂和宁德、福清核电,金鹰林浆纸一体化、福欣特殊钢等项目前期工作。落实分级管理,充分发挥项目领军人才的作用,强化项目报批、征迁补偿、材料供应等方面的协调配合和保障,形成高效率的项目推进机制。

    深化体制改革,以积极运作激发创造活力。扩大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加强对减轻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工作,落实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各项权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林业小额贴息贷款、林木采伐管理、林业经营方式创新。加快省属国有企业资产布局和结构调整步伐,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建立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和经营预算制度,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推动社会资本与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现代服务业有效对接;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创业辅导、融资担保等服务体系;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强化劳动合同管理,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抓好厦门综合改革试点,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省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完善总体方案和配套措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行项目法人招标和代建制、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和后评估制度;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步伐,规范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

    强化互动融合,以整体运作促进连片发展。编制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明晰城市群发展目标、功能定位、总体布局和实施步骤。发展城市联盟,加强城市之间的协调衔接,推进跨行政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设施的共建共享、产业的协作配套、市场的相互开放和生态环境的协同保护。出台扶持政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完善供水、供电、供气等系统,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注重城市特色,丰富文化底蕴,提高城市发展品位。充分发挥福州省会城市的重心和辐射作用,厦门经济特区的龙头和示范作用,泉州创业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漳州、莆田、宁德拓展一线的骨干作用,三明、南平、龙岩纵深推进的前锋作用,壮大闽东北、闽西南两翼,促进连片繁荣发展。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的互动衔接,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快速铁路以及同南方电网联网工程、华东电网第二通道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协作效应。充分发挥港口优势,纵深推进省际合作,落实优惠政策,鼓励中西部省份从我省港口进出口货物并投资建设港口。加强分类指导,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坚持互动联动,深化山海协作,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继续加大对山区、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海岛、库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做好财政金融工作,以高效运作服务各项建设。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支持产业发展,培植壮大财源。依法治税,加强征管,促进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整合财政专项资金,确保重点支出。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收支分类,健全政府采购制度,扩大财政国库集中收付范围,统筹监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加强各项财政性资金的管理和审计,规范财经秩序。落实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全面发挥金融的服务和调控功能。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创新,鼓励和引导企业充分利用金融衍生产品。加强对农村的金融服务,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巩固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社会事业和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发展公司债券,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拓宽保险服务领域,提高保险服务水平。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

    (四)着力改善民生,增强和谐社会建设实效

    集中新增财力,增进惠民利民实效。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强化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完善劳务派遣机制,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优化用工环境。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积极探索被征地农民转移就业和生活保障的有效办法。扩大“五险统征”试点和各类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严格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和管理。加大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改善中低收入群众住房条件。继续推进水利“六千”、“年万里”农村路网、年百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闽江和九龙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建设。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继续免除学杂费,对农村家庭贫困学生继续免费提供教科书。对重点优抚对象和革命“五老”人员继续实施医疗补助。从今年开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1000元提高到1200元;在全省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对农村困难家庭实行医疗救助;开展“光明行动”,为1万名贫困白内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选派千名医生帮扶山区乡镇卫生院;用两年时间基本消除全省农村中小学现有108万平方米危房;启动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年百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完善工程;加大实施“造福工程”帮扶力度,组织搬迁2.5万贫困人口;对城市低保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全面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贡献奖励制度;全面实施侨居造福工程,解决华侨农场居住危房问题;完善生态公益林管护和补偿制度,提高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加大省财政对下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推进森林火灾、水稻种植、农村住房、渔工责任和渔船等农业保险;援助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零就业家庭”一户一就业。

    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增进统筹发展实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和教育的普惠性,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稳步推进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突出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岗位成才。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调整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结构和发展计划,推进省级重点学科、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健全教育资助体系,完善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政策,鼓励社会助学,加大对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重视早期教育、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规范发展民办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鼓励发展民办医院,扶持发展中医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能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化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控制药品采购价格,继续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积极筹办2008年全国农民运动会。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等问题。做好档案、地方志等工作。重视老龄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老龄服务,新建和改扩建百所敬老院。发展慈善事业,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加快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切实保障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

    完善社会管理,增进平安创建实效。健全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推进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企业建设。加强分类指导,统筹解决部分村级组织无活动场所问题。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在土地征收征用、城镇建设拆迁、库区移民、企业重组改制等过程中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完善防止新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探索调节收入分配的有效途径,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处置预案。加大基层基础建设力度,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犯罪活动。强化“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煤矿、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完善社会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妥善安置退伍、转业军人,做好随军家属的就业工作。完善国防动员机制,强化国防教育,支持驻闽部队和武警部队战备训练、后勤保障,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和海防、人防工作,提高双拥共建水平。

    营造团结和睦氛围,增进建设文化强省的实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积极倡导和谐理念,建设和谐文化。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大力发扬“三平”精神。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推进和谐创建活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促进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繁荣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学艺术。加强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管理。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建立文化精品创作专项资金,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培育动漫等创意产业,扶持一批文化龙头企业。推进“福建土楼”、“泉州海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加大“三坊七巷”、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等一批重点文物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名家大师,培育一批拔尖人才。完善城乡文化设施,健全文化服务网络,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一批农村文化工程,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

    三、建设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必须有效作为

    各级政府要全面贯彻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在省委的领导下,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以有效作为开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新局面。

    在推进依法行政中有效作为。我们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认真贯彻《监督法》,进一步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行政监督,在行政立法、决策、执法和信息公开等环节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规范行政权力。大力弘扬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继续治理商业贿赂,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防权力滥用,确保政务规范、政事清明、政风端正。

    在落实发展思路中有效作为。我们要抓住重大历史机遇,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凝聚人心,坚定不移地实施新一轮发展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六个扎实”的主要任务,结合各自实际,细化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阶段;始终坚持“四个关键”的工作要求和“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努力完善基本格局,不断拓展基本态势;深入实施“八大举措”,持续推进“九大支撑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十一五”规划蓝图。

    在解决问题中有效作为。我们要主动发现问题,并研究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就业、就学、就医、住房、社保、环保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创造条件,倾心去做;对规模、质量、效益、结构、体制、机制等事关经济持续发展的问题,必须打破思维定势,及时有效破解;对各种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社会治安、突发事件等事关和谐稳定的问题,必须完善预警、指挥、救援体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保民平安。

    在强化管理中有效作为。我们要敢抓敢管,下决心治理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等不良习气,克服不作为、乱作为等弊端,深化效能建设和绩效评估,严格行政问责,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政府执行力;要高效便民,注重制度创新,及时清理不合时宜的规定,完善运作机制,畅通诉求渠道,切实改进“第一道门槛”的服务,做到办事窗口能办成事;要奋发进取,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良好态势令人鼓舞,新一轮发展的宏伟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福建省委的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省人民,立足围绕全局,立足科学发展,立足执政为民,立足求实求效,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全面建设惠及全体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目标迈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