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02月07日 14:04   来源:新疆日报   
   
    关于2007年工作 

    2007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工作,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于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意义十分重大。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新疆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七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和谐新疆建设。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9%,力争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8%;全区生产总值单位能耗降低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

    做好2007年工作,有利条件很多。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尤其是中亚国家经济快速复苏,对我加快“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对接与互补带来了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从国内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东部地区高速发展,不但需要更大的市场空间,而且需要更多的能源原材料等资源,为我区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提供了有利条件。从我区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疆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新疆时的重要讲话,极大地激发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热情。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中央给予一系列倾斜政策,国家各部委、各省区市给予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基础产业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为我们今后发展绘就了蓝图、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新疆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做好今年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坚持科学发展。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上取得更大实效,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速度。二是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全面落实“五个统筹”,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加大对南疆三地州的支持和倾斜力度,逐步缩小地区差距。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有新举措,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疆上有新进展。四是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境内外“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坚决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2007年主要做如下工作

    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体现。要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若干问题的意见》,广辟增收领域,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突出重点,狠抓南疆三地州和牧区农牧民增收。加快结构调整实现增收,大力推进棉花、粮食、林果、畜牧四大基地建设。巩固棉花产业优势地位,依靠科技,优化品种,改善品质,主攻单产,提高棉花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进一步调整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确保自给有余。加快发展特色林果业,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继续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提高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大力发展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开辟农业内部就业增收新途径。以财政补一点、银行贷一点、农民筹一点的方式支持和加快设施农业发展。通过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实现增收,重点抓好喷灌、滴灌和低压管道灌溉、林果栽培新模式等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坚持安全、优质、生态、高效原则,制定和完善农产品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卫生安全标准和包装、贮运、营销标准,引导和帮助农民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组织化、市场化经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突出产业化经营实现增收,重点扶持一批有规模、上水平、带动能力强的国家级、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增强龙头企业对农户、基地、产业的带动作用。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集团参与我区农产品深度开发,支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名牌战略,提升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加快在主要交通干线和中心城市建设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发展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发展农村流通服务联合体,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实现增收,加强对外向型农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建立健全政策激励机制,加快建设外向型农产品出口生产加工基地。组织力量研究中亚、西亚及俄罗斯农产品市场供需状况,突破我区农产品向西出口瓶颈。加快劳动力培训转移实现增收,结合城乡劳动力市场状况,大力开展灵活多样的专业技术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同用工单位相衔接,引导用工单位积极招收本地农民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培育市场,聚集产业。强化劳动保护,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建立劳务输出工作机制,大力发展劳务派遣等中介组织,做好劳务输出信息搜集和发布工作,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力争农民人均劳务增收占农民增收额的30%以上。强化政策措施实现增收,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三项补贴”政策,落实国家、自治区“绿色通道”政策。加快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提高农业生产抗御风险和农民生产自救能力。落实政府土地出让金50%用于农村的规定。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的投入机制、公共服务机制、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形成符合我区实际的城乡互动、工农互促、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为农民增收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进一步扩大新农村建设试点,做好乡村建设规划,优化村庄布局,大力开展村庄整治,着力改变村容村貌。加强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壮大集体经济。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体育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文明程度。

    二、以工业增效为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做强优势企业,壮大优势产业,切实把工业增效贯穿于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始终。按照“支持上游、介入中游、发展下游”的原则,支持中石油、中石化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实现油气勘探开采投入、油气当量和原油加工量较快增长。加快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美克公司年产6万吨1,4—丁二醇、天利高新技术股份公司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乌石化百万吨芳烃、国投罗布泊钾肥、塔里木化肥厂等重点项目建设,延伸石油天然气产业链,做大做强下游产品精深加工。积极支持地方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以多种形式与石油企业融合联动,共同开发石油下游产品。大力支持神华、新汶、鲁能等大型企业集团参与我区煤电煤化工开发,加快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以准东、伊犁煤电煤化工基地为突破口,实施一批大型煤电煤化工项目。加大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大力推动宝钢、中化等大型企业集团参与我区特色优势资源的开发整合,做大做强特色矿产业,提高附加值,促进有色金属、冶金、建材、盐化工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积极支持中粮、华芳、娃哈哈等大型企业集团参与我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发展优质特色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用一流的技术、一流的工艺装备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

    继续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抓住国内知名大企业大集团落户新疆的时机,扎实有效地做好项目协调服务工作,通过大企业大集团的引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扩大增量实现增效。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重组改造力度,形成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依托、中小企业相互配套协作的社会化生产格局,以调活存量实现增效。强化企业管理,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和工艺流程,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以内部挖潜和科学管理实现增效。加快技术进步,大力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依靠技术创新实现企业增效。加大工业固定资产投入和技术改造投入,积极实施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重点工业项目80项为主要内容的技改“双八工程”。加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产学研联合开发力度,组织实施50项技术创新项目,抓好百家企业技术中心和30个产学研联合开发示范基地建设。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和先进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坚持原始创新与消化吸收相结合,组织和实施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项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尽快形成新技术产业集群。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改造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增产增效,努力实现亏损企业扭亏增盈。

    突出抓好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和产业集群发展,加快重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园区供电、土地利用、融资等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自建电厂,实行“低成本发电、低价位供电”,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东部产业转移的承接区、优势产业的聚集区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区。

    三、以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和完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构筑现代服务体系,着力培育旅游、汽车、娱乐、体育、休闲、信息服务等城市居民消费热点,优化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扩大居民即期消费。突出发展旅游业,加快旅游产业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把旅游业培育成重要的支柱产业。加强喀纳斯、那拉提、天池、喀什、吐鲁番等一批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丝绸之路”为核心,打造跨区域、跨国界的世界级精品旅游线路。加大旅游业的投入,努力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大力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发展生态旅游。吸引支持区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旅游资源开发。继续办好新疆国际旅游节、新疆冬季旅游博览会等活动。重视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多式联运、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业态。依托重点城市、公路、铁路、民航、口岸和物流园区,健全物流网络体系,加快建设农资、农副产品、工业设备、建材、百货等现代物流基地,构建物流大通道,实现国内外市场的有效对接。积极发展金融、保险服务业,大力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发展,不断优化金融环境,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进一步促进金融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健全政府、金融部门和企业三方沟通协调机制,增加企业流动资金供给,切实扭转金融机构存贷差扩大的趋势。不断丰富社会保险内容,积极发展涉农保险,建立完善灾害防范救助体系。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重点发展家政、社区卫生、娱乐健身、养老托幼、食品配送、售后服务等劳动密集型服务项目,完善社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服务设施,健全社区服务功能,拓宽社区服务领域。积极发展信息、中介、法律服务和会展经济。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提高竞争力。积极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建设,加快重点批发市场升级改造,重点培育农产品流通企业及各类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积极构建农村经济信息平台。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走出去”,创办新疆特色产品市场。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点整治食品、药品、建材、农资等行业,大力推进“诚信新疆”建设。

    四、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依托,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

    加快水利、交通、通信、能源、基础测绘和勘探等重大项目建设,增加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投资,实行向农村倾斜的投资政策,确保重点项目建设资金落实到位。初步安排490亿元资金,建设110项重点项目。其中续建52项,新开工18项,预备40项。大力推进伊犁河南岸干渠及灌区、喀腊塑克水利枢纽、下坂地水利枢纽、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叶尔羌河中游渠首、阿拉山口供水等工程建设,增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入;开工建设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伊犁河引水枢纽及北岸干渠、阿勒泰克孜加尔水库、乌鲁木齐大西沟水库等工程。加快国道312线星星峡—吐鲁番段和赛里木湖—霍尔果斯口岸公路、国道218线清水河—伊宁高速公路、国道315线依吞布拉克—若羌公路、国道217线那拉提—库车公路、阿拉尔—和田沙漠公路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国道314线库尔勒—库车、国道315线和田—叶城—喀什高速公路、哈密—梯子泉段等项目。加快精河—伊宁—霍尔果斯电气化铁路、乌西—精河铁路复线建设。开工建设兰新铁路嘉峪关—阿拉山口段电气化改造、吐鲁番—库尔勒二线电气化铁路和奎屯—北屯铁路。加快喀纳斯机场建设,开工建设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哈密机场改扩建复航工程、库车机场迁建工程。对昌吉热电厂进行二期扩建,加快玛纳斯电厂三期、新疆电网联网、重点火区治理以及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等大型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阜康火电厂、吉林台二级水电站、哈密一电厂热电联产等项目。及早开工建设和丰火电厂,尽快实施与西北电网联网工程。继续抓好“十一五”优质棉基地、抗震安居、“民汉合校”、县级医院、乡级文化站、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建设。突出抓好项目招投标、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以及资金使用的稽查,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切实做好喀什—和田铁路、和田吉音水库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抓好重大项目储备,实现“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有序接替。加大矿产资源地质勘查,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以及11万基础测绘等重大项目投资力度,做好矿产资源开发的基础性工作。

    五、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面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积极稳妥地推进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的农村综合改革。重视清理乡村两级财务欠账,绝不允许再欠新账。全面推进国有农牧场税费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征占用和农民补偿安置以及对种粮农民的“三项补贴”制度。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加快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把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融合型经济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加大国有资产整合力度,重点引进一批有影响的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参与我区国有企业的重组改制。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做好重组改制中的职工安置工作。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和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科学规范财政转移支付,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抓紧清理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并建立与之配套的法规和制度,完善投资核准和审批制度,鼓励和扩大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资。规范投资中介市场,加快投资领域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功能,保障金融安全。完善水、电、煤等服务业的价格形成机制。继续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切实把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摆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创造公平的市场准入条件和发展环境,取消一切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规定,使非公有制企业在税收、信贷、融资等方面,享有国有企业同等待遇,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坚持“外引内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方针,大力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加大口岸建设投资力度,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提高与周边国家交流与合作的水平,拓展中亚区域经济合作领域,扩大同南亚合作交流范围,加强同周边国家互利共赢的能源资源合作,充分利用周边国家能源资源,加快建设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安全大通道。加快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设,使之成为国际边境合作的典范。积极支持沿海内地企业参与乌鲁木齐国际商贸中心、国家向西出口加工基地、中转物资集散地和物流大通道建设。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继续办好“乌洽会”。

    六、以增收节支为着力点,大力提高公共财政管理水平

    培植壮大财源,增加财政收入。建立财源建设专项资金、县(市)财源建设项目临时借款制度,发展壮大财政信用担保公司,建立和完善地方投融资体系,通过贷款贴息、政府投融资机构提供贷款担保、投资入股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以及专业化程度高、特色鲜明、有竞争实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设立工业园区建设专项经费,支持重点工业园区建设。积极支持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持续盈利能力和带动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发展,培植壮大主力财源。把支持国有重点骨干企业的增量投入同盘活存量资产相结合,利用外资、民营资本嫁接改造国有企业,培育壮大后续财源。落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各项财税政策,通过财税激励约束机制,着力培植税源大户。抓好重点税源征管,加强零星税源监控,防止税源转移流失。坚持依法治税,抓紧清理各种到期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清缴欠税,严格控制减免税。完善土地出让金管理制度,严格土地出让金减免权限和减免程序。加大非税收入征管,完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产和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特许经营收入、罚没收入、捐赠收入等非税收入项目管理。加快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对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的征收监管。督促矿山企业建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

    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大力开展财政节支工作,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人员经费、楼堂馆所等非生产性建设、小汽车配备、会议费、出国出境团组和节庆活动、检查评比、达标升级活动以及接待费等支出。严肃财经纪律,扩大公务用车改革试点范围,降低公务用车价格标准,规范公务接待。加快财税信息化建设,建立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协调机制。积极推进取暖费改革。创新财政管理体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强化审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