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河南省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河南省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03月23日 14:45   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06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1月15日 李成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及“十五”工作回顾

    2005年,省人民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0535.2亿元,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1843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5539.3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3152.8亿元,增长12.6%。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

    ——工农业生产再创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228亿元,实现利润668亿元,分别增长23.3%和64.5%;粮食总产916.4亿斤,增长7.6%,新增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内外贸易快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8亿元,增长14.3%;进出口总额77.4亿美元,增长1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3亿美元,增长40.7%。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50亿元,增长38%。其中,城镇投资3500亿元,增长41%。

    ——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37.5亿元,增长30.9%;一般预算支出1115.5亿元,增长26.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4.7万人,其中“4050”人员17.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50元,实际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2870元,实际增长7.5%。

    2005年各项目标任务的胜利完成,标志着“十五”期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突破和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连续五年实现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增长质量,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高出全国2个百分点。与2000年相比,经济总量增长7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支出均实现翻番。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2.5%,比“九五”末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200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923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7%。五年累计转移农村人口600多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0.7%,提高7.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五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万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1倍。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8万亩、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173公里、发电装机容量1349万千瓦。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五年累计进出口总额250.6亿美元,是“九五”期间的2.6倍,其中出口160.9亿美元。人民群众得到较多实惠。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5%和5%,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16.1和27.2平方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普通高校在校生85.2万人,比“九五”末增长2倍多;医院病床数20.9万张,比“九五”末增长14.5%;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过五年的努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的战略起点上,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回顾去年及“十五”的工作,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三化”进程

    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目标,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五年投入工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102亿元,支持了一批重大工业结构升级项目,拉长了产业链条,提升了产业层次和竞争力。着力支持百户重点企业发展,加快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去年对煤化工和石油化工、铝工业、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纺织等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深入调研,规划了一批重大发展项目。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202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0049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2.5倍和2.1倍;全省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6家,超200亿元企业3家。我省已成为新兴的工业大省。同时,加快旅游、文化、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去年接待海内外游客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800亿元。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着力加快中原城市群和县域经济发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产业发展,制定了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建立了协调机制,郑州、洛阳等城市新区初具形象,去年中原城市群生产总值已占全省的57%。出台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两年安排专项资金6亿元,扶持了一批县域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去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的县市有66个,超2亿元的35个,超5亿元的10个,巩义市超10亿元;县均财政支出规模达4.8亿元,比上年增加1.2亿元。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两个基地”建设。不断强化惠农政策,仅去年各项支农支出就达263亿元,比上年增加66.1亿元。实施了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集中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重点支持24个产粮大县。优质粮食和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4039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0%;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粮食、肉类、乳品加工能力达到3200万吨、390万吨和145万吨。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外出务工人员达1557万人,劳务总收入730亿元。

    (二)坚持创造性开展工作,在宏观调控中加快发展

    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从实际出发,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清理了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投资项目,压缩淘汰了一批落后的电解铝、水泥等生产能力;适时调整投资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建设,着力加快国家鼓励发展的农业、水利、交通、能源、社会事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融资工作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扭转了信贷资金一度出现的大幅度下滑局面,保持了信贷规模适度增长。在严格土地管理的同时,积极扩大增量、盘活存量,大力开展“空心村”、砖瓦窑场、工矿废弃地“三项整治”,三年来盘活存量土地75.9万亩,基本保障了建设用地需要。加强对煤炭、电力、运力以及紧缺资源的调节和调度,努力缓解瓶颈制约。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以来的三年,我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8%,高出全国3个百分点,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不断把改革向纵深推进、向广度拓展,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突破。国有企业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92%的国有工业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86%的大中型企业完成主辅分离,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全部出再就业服务中心。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制定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的比重已达50%,比“九五”末提高15.5个百分点。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全面取消了乡统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取消了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提前全部免征农业税,全省农民累计减负增收达270亿元;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明显。通过新一轮省市县机构改革,政府机构、人员编制均精简25%左右。乡镇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减少乡镇153个,减少乡镇行政事业机构3117个,清退临时人员2万多人,分流超编人员17万多人。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省级行政许可项目保留473项,比2000年减少410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累计分流安置富余人员19.7万人,1718家企业退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序列,粮食购销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农村信用社改革进展顺利。145家县级联社获得专项央行票据认购权,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整体好转。矿产资源整合完成阶段性任务。两年整合31家地方国有煤矿、15家国有在建矿井,关闭小煤矿857个、小铝土矿92个。与此同时,交通、城建、水利、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改革都迈出了新步伐。

    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积极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大力东引西进,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目前我省已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世界500强企业已有35家落户中原。宝钢、蒙牛等一批国内大企业投资我省。近三年引进省外资金千亿元以上,去年超过500亿元。郑州出口加工区封关运行。英国MK、泰国曼谷、阿联酋联合等一批国际航空公司进入我省,开通了6条客货运航线。

    (四)坚持优化投资结构,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建成和开工了一大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建设项目,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比重达56%,比2000年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1900亿元左右,是2000年的4倍。中原交通大通道建设步伐加快,高速公路路网主框架基本形成,18个省辖市全部通达高速;通车总里程达到2678公里,由“九五”末全国第13位上升到第4位;在建高速公路里程居全国首位。一批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投产发电,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2881万千瓦,为建设全国重要火电基地奠定了基础。盘石头水库主体工程完工,一批骨干水利工程相继建成投用,防洪除涝能力明显提高。郑大、河大新校区和省体育中心等社会事业项目建成投用。一批城市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成或开工,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面貌明显改观。

    (五)坚持以人为本,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投入更多精力和财力,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2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0万人,其中“4050”人员60万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市级统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139万城市低保对象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全面实施农村特困户救助,105万特困群众按月按标准享受救济。建立了农村五保供养新机制。62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低保试点。三年筹措资金154亿元,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4.6万公里,提高了“村村通”工程补助标准,解决了10014个行政村的通油路问题。筹措27.9亿元改造农村中小学校16666所,消除D级危房596.9万平方米。去年解决了重污染地区965个村、15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1107所乡镇卫生院改造。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去年安排11.6亿元资金,资助农村贫困家庭中小学生619.6万人。五年共有4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帮助受灾群众重建住房41万间。改造了农村电网,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加大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力度,维护了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六)坚持统筹协调,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实施科技富民、制造业信息化等科技工程,获得国家级奖励科技成果55项、国家授权专利15199项。新当选院士6人。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编制内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7%。夺取抗击“非典”重大胜利后,适时启动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建成了省市县13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7所市级传染病医院、18所市级紧急救援中心和108所县级综合医院传染病区。在25个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参合农民1118万人。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去年5.6万人享受到奖励扶助。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程婴救孤》、《风中少林》等文艺精品剧目荣获国家级大奖。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五年来在国家级以上比赛中获得金牌228.5枚。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先后对省辖海河、黄河、淮河流域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污染进行专项治理,去年对污染严重的洪汝河等3个流域和小造纸等5个工业区进行重点整治,五年共关闭、取缔污染严重的企业3860家。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五年完成营造林面积2271万亩。安全生产形势逐步好转。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工作,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去年与2002年相比,减少事故28509起,减少死亡2158人,分别下降47.5%和29.4%。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广泛开展“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活动。积极开展向常香玉、任长霞、李学生等先进人物学习活动。深入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景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省已创建14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2个国家卫生城市、3个国家园林城市。顺利完成第四、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完成了“四五”普法任务。五年提请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36件,制定、发布行政规章35件。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民兵预备役工作有了新进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做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应急机制。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省发展历史上不平凡的五年,是全省上下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五年,是实现中原崛起迈出坚实步伐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并走出一条符合河南实际的发展路子,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经验。主要体会是: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城乡、区域、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强化机遇意识,坚持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不动摇,咬定发展不放松;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清发展思路,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强化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必须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凝聚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齐心协力、团结拼搏,努力形成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五年来之所以取得这些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积极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省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我省现代化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赖生产要素的高投入和资源的高消耗,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少数县困难状况没有根本改变;部分领域改革滞后;经济外向度低等。当前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部分企业亏损严重,个别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压力;一些群众的生产生活还比较困难,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上学、就医等问题仍然突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石兰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