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陕西省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陕西省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03月23日 15:27   来源:政府网站   
    三、全面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省委确定的项目建设年。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00亿元;财政收入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54亿美元;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控制在3%;完成社会消费零售总额1490亿元,增长13%;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6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

    (一)加强“三农”工作,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良好起步

    认真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的思路,全面实施《陕西省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条例》,完成全省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在优化布局、调整区划的基础上,加快编制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和集镇、村庄规划。从当地实际出发,制定村庄建设标准和人居环境治理指导性目录。重点抓好几个县的试点和不同类型示范村,扎实稳步推进村庄治理。

    切实改善农业农村基础条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省上在新增财力中安排6.3亿元,同时从政府性基金预算中调剂资金,重点加强农村水利、道路、通信、教育、医疗、文化建设、环境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启动3个国家级、15个省级基本农田示范区和30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和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新修基本农田70万亩,新增小水利工程库容3000万立方米,发展节水灌溉100万亩。解决100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和200个村集中供水以及8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户用沼气池8万口。投资40亿元,补助建设乡村公路1万公里。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坚持“稳粮优果兴牧”的思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100万亩,总产1100万吨。继续实施优果工程,全面普及关键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果业产业化水平,苹果总产达到620万吨,优果率达到65%以上。切实抓好畜禽良种繁育、饲养技术推广和养殖小区建设,有效防控动物疫病,促进畜牧业加快发展,奶类总产达到170万吨,肉类总产140万吨。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健全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粮食流通体制、供销社、信用社改革。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抓好安康市、岐山县和洛川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用两年时间,全面进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试点工作,逐步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继续稳定、完善和落实粮食直补、地膜玉米、大型农机具购置、小麦良种、奶牛良种和退耕还林等各项补贴政策。充分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增收潜力,积极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优势农产品,实现增值增效。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全年劳务输出410万人。坚持因地制宜,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改善贫困地区调整产业结构,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建设重点村1300个,解决40万人的温饱问题,实现60万人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元,增长9%。

    (二)坚持投资和消费双重拉动,确保经济快速增长

    加快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公路建设投资220亿元,其中高速公路180亿元。建成黄陵-延安、榆林-陕蒙界(二期)等4条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户县-洋县-勉县、吴堡-子洲-王圈梁、蓝田-商洛-陕豫界、西安-柞水-安康等7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宝鸡-牛背、安康-陕川界等4条高速公路,在建高速公路里程1800公里,通车里程1640公里。铁路投资80亿元,完成西安铁路枢纽北环线和西延铁路扩能改造,加快建设郑西客运专线、新丰镇编组站、西安集装箱中心站、安康-武汉铁路二线、延安火车站改建等5个项目。新开工包头-西安铁路,力争开工太中银铁路、西安-平凉铁路、柠条塔-红柳林铁路支线项目。抓紧实施西安咸阳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开工榆林机场迁建工程,做好延安、汉中机场的迁建前期工作,改善安康机场适航条件。

    加大水利、电网、通信设施建设力度。启动渭河流域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开工“引红济石”、“引石过渭”工程和榆林王圪堵、咸阳亭口、延安南沟门水库。加快建设榆林采兔沟水库,基本建成渭南涧峪水库主体工程,全面建成洋县卡房、安康黄石滩水库。加快渭河中下游防洪工程建设,完成宝鸡冯家山、汉中石门等1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抓好淳化、佳县等20个县城供水工程扩建。完成330千伏喜河电站送出等15项重点电网建设项目,开工建设330千伏西安东南郊输变电工程等10个项目。加强宽带通讯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积极扩大消费。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即期消费能力,稳定居民未来支出预期。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在“多予”上采取更多措施;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等标准;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清理规范津贴补,提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制定最低小时工资制度,鼓励适当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加强分类指导和有效监管,创新和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培育竞争力较强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完善服务网络,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代理制、电子商务、多式联运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积极扩大住房、交通、教育、医疗保健等消费,改善社区服务、养老服务、信息服务。积极发展休闲旅游,提高来陕商务旅游消费水平。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继续稳定物价特别是农资价格,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完善失信惩戒制度。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增长方式转变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按照自助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制定陕西省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推进和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整合科教资源,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围绕农业、能源、信息、材料、环境等重点领域,抓紧建设30个重点实验室、科研中心和50个大型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建设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新材料等产业孵化基地。开展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做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增加财政对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和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的投入,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推动创业投资业发展,吸引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参与科研开发。发挥省投资集团、省产业投资公司、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公司的作用,加大对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高技术等产业的投入力度。制定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贴息、补助等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逐步使企业研发资金达到销售总收入的3%,高技术企业达到5%。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和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的作用,争取在集成创新和产业化开发上取得突破。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推进科技园区创业孵化基地、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综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运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去年产业引导资金1.7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再增加5000万元,面向社会委托中介机构评审筛选项目。重点支持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支持食品、医药、建材、纺织、家电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努力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竞争力。

    (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进程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积极实施名牌战略,推动规模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扎实推进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陕西航天科技产业园建设,积极争取大型飞机在陕研发设计和定点生产。支持重型卡车及发动机、变速箱和比亚迪汽车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超高压输变电设备、集成电路、数控机床、有色金属、电解铝、精细化工等项目建设。发挥国防科技优势,积极开发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抓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动机研制,加快民用航空及船舶动力的产业化、规模化。

    发展壮大高技术产业。支持重大产业项目的自主研发,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高技术产业对工业化的引领作用。按照产业聚集、规模化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的要求,加快高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加快软件和集成电路、厚膜电路等电子元器件发展。在生物工程、制冷、环保等领域,重点培育3-5个带动性强、产业关联度高的大项目,孵化100个科技产业项目。推进碳/碳复合材料、彩色液晶等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力争国家核燃料扩产项目定点陕西。

    做大做强能源化工产业。建成榆树湾煤矿、大佛寺煤矿一期、玉华煤矿改扩建工程、黄陵二号煤矿、延炼300万吨常压200万吨催化裂化联合装置项目、渭化“双甲”项目和喜河水电站;续建柠条塔煤矿一期、凉水井煤矿,加快推进府谷清水川—冯家塔煤电一体化、神木—锦界煤电一体化、蜀河水电站、兖矿60万吨甲醇、天桥环渤海15万吨聚氯乙烯、榆林卓越15万吨醋酸等项目和33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神木—锦界二期、铜川电厂和韩城二电厂二期等项目。加快神华煤液化、陶氏化学煤制烯烃、正大集团煤制烯烃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麟北、千陇煤田的勘探开发。加大矿产资源勘探投入,扩大矿产资源探明储量,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制度。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和完善全省物流发展总体规划。扶植培育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建立和完善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建设西安新筑、咸阳空港、宝鸡陈仓三大物流园区,抓好陕北能源化工产品、咸阳农副产品、汉中绿色产品、安康中药材、商洛农特产品等十大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积极吸引境外金融企业来陕设立分支机构,发展股份制、合作制等多种组织形式的地方性金融企业和信用担保机构。发展会展、信息咨询、物业管理等新兴服务业。深化旅游体制改革,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景点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着力培育以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为支撑的旅游产品体系,力争入境游客105万人次、国内游客5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80亿元。

    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继续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强综合协调,切实做好煤电气运调度,保证粮食、煤炭、石油、化肥、天然气等重要物资的运输和供应,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物资、产品运输、产销衔接和资金困难等问题,确保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五)狠抓节能降耗和污染治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把节能降耗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考核体系,加大标准、计量、价格、生产许可等环节的监管力度,建立节能降耗统计发布制度。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区域热电联产、建筑节能、余热余压利用、政府机构节能、绿色照明、燃煤工业锅炉改造、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等“八大工程”,加快已开工的16个节能项目建设,推动 200户高耗能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继续实施关中八大灌区节水改造。大力提高煤炭回采率,做好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抓好西安、榆林节水型社会试点和咸阳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加快大中城市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年内力争改造210公里,管网漏失率降低1.5个百分点。严格土地管理,节约土地资源,逐步在中小城镇和农村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发展循环经济中长期战略和分阶段推进计划,加快制定相关政策、标准和评价体系。重点抓好杨凌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和韩城龙门工业园、榆林锦界开发区、渭北生态农业区以及煤炭、钢铁、石油行业的循环经济示范试点。组织开展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资源利用协作。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推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在钢铁、炼油和化工等行业,重点抓好20户企业清洁生产强制审核。

    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认真组织实施国务院批准的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以建设防洪减淤体系为重点,同时加大节水和治污力度,加快54个县城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厂(场)建设步伐,逐步解决防洪保安、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继续推进汉江、丹江流域综合治理,做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保护项目的前期工作。着力抓好化工、钢铁、石油、水泥行业重点污染源限期治理,严格排放强度准入,实行排污许可。下功夫解决造纸、果汁、黄姜等行业的污染问题,治理城市颗粒物、噪声和餐饮业污染。启动农村环保小康行动,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农药化肥污染。加快3个水保示范区和26条坝系试点工程建设,建成淤地坝1000座,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1000条。优先保护天然植被,重视自然恢复,严格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完善秦岭生态长效保护机制。加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生态环境保护,严格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关中平原绿化、绿色家园建设等工程。完成造林6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00平方公里。

(责任编辑:石兰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