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吉林省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吉林省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02月10日 16:46   来源:东北新闻网   

(点击查阅更多2005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1月25日 王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吉林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委八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省、开放带动、县域突破和人才兴业战略,突出国企改制、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全民创业、环境整治五项重点工作,全力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本省生产总值295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29亿元,增长13.7%。认真落实国家关于促进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各项政策措施,免征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和实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增产技术补贴等政策总金额达34亿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全省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同步增长,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总产量达到502亿斤,增产50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增长18.6%,均创历史新高。积极协调煤、电、运等生产要素,加强生产组织,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增长质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增长18.6%,实现净盈利178.7亿元。积极引导和扩大消费,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2.6亿元,增长12.8%。

    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根据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规划纲要》,制订并组织实施了汽车、化工等专项发展规划和两年实施要点。全省有200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改制。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争取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业国债项目79项,总投资285亿元;高技术专项40项,总投资46.2亿元。一汽-大众33万辆轿车等一批大项目竣工投产,新开工项目占当年全部在建工程的83.9%。参加或举办了一系列国内外经贸交流和招商引资活动,引进外省资金121亿元,增长30.9%;外商直接投资4.5亿美元,增长42.3%。旅游业总收入184亿元,增长29.8%。严肃查处了一批损害发展软环境的案件。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培育创业文化,形成了全民创业的良好局面。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增长26%。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光电子、现代中药及生物制药等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完成一批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全省取得科技成果550项,获得授权专利2145项。与中国农科院共建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制定并组织实施了高校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服务行动计划。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善基础教育,加强农村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成果。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集安高句丽遗迹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亚洲艺术节。全省广电网络整合正式启动。长影世纪城一期工程竣工。“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全省5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部建成。启动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1.76‰。进一步加大了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生态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41元,增长11.9%。城镇新就业3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9万人。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市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各级财政共拨付“两个确保”及低保资金65.7亿元。对农村特困户实施全面救助。全年共拨付扶贫和救灾资金5.5亿元。坚决纠正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中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认真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全覆盖。城乡面貌发生变化,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提请审议实施地方性法规7件,发布政府规章13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84件、政协提案314件,办复率达100%。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整治和监督力度,重特大事故得到遏制。集中开展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收到较好成效。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社会治安形势稳定。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取消行政许可项目485项,占省级自行设定行政许可项目的91.7%。民族宗教工作取得新成绩。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实施了省政府机构改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取得可喜成绩,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这是全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吉林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向所有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向中央驻吉各单位和驻吉部队、武警官兵及公安司法干警,向关心和支持吉林省建设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及所有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对省人大、省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给予政府工作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在前进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投资增长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要求不相适应,国企改革需要加快步伐,就业再就业任务很重,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对内对外开放仍有差距,民营经济实力不强,影响发展的软环境问题较多,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问题突出,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有些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资源环境压力增加,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5年主要任务

    2005年是我省改革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我们既要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实现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第一步目标,又要谋划制订好“十一五”规划,推动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当前世界经济持续增长,我国经济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中将实现新的发展。但同时,外部环境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能源、交通运输、资金等仍然紧张,汽车产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特别是在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快吉林发展显得尤为紧迫。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充分利用好振兴老工业基地这个战略机遇,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继续推进工业省、科教省、生态省建设,认真抓好国企改制、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全民创业、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鼓足发展劲头,强化发展措施,加快发展步伐,通过上下内外各个方面的努力,使发展由“快走”变成“快跑”,争先进位,富民强省,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建设新型工业基地。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深入实施科教兴省、开放带动、县域突破和人才兴业战略,坚持统筹协调,加快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上争下促、外引内培”,解决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注重解决民生问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本省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与生产总值基本同步增长,城镇新就业4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6%,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6‰以下。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