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甘肃省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甘肃省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02月17日 11:54   来源:政府网站   
   
    根据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加强农业的部署上来,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粮食安全为目标,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一是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正确处理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的关系,按照保护耕地、增加投入、调整结构、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思路,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和布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等办法,确保粮食安全。加快发展区域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品,突出草产业、畜牧业特别是农区畜牧业,扩大畜产品深加工,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努力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二是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形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不断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实现马铃薯、中药材、酿酒原料、果品、蔬菜和制种的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检疫防疫工作,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三是努力扩大劳务输出。把劳务输出作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措施,加强组织服务,扩大输出规模。开展技能培训,实施百万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工程。完善劳务市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的环境,采取综合措施,解决拖欠民工工资问题,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四是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率,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制定和完善土地流转管理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放开粮食收购市场。五是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六小工程”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和小水电。新增节水灌溉50万亩,解决71万人的饮水困难,新建改建县乡村道路2500公里以上,完成草场围栏1800万亩。六是加大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力度。继续贯彻开发式扶贫方针,整村推进,加强科技扶贫和对口帮扶,严格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打好扶贫攻坚战。认真落实扶持政策,促进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搞好牧民定居点建设,改善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全面落实小康建设规划,加快城市郊区、河西地区、沿黄灌区和其它条件较好的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工业强省进程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增强我省整体实力,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一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放手引进国外、境外资本和民间资本,鼓励省内外优势企业相互参股,实现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形成劣势企业退出机制,促使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和资源枯竭的企业退出市场。加快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结构转型。组建省市两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制定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办法,完善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机制和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国有企业改革要本着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的原则,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精心设计方案,稳步实施改革措施,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特别是要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保证改革的有序推进。加大财政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支持力度,多方筹集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技术改造。二是继续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支柱产业。重点支持石化、有色、冶金、能源、食品、机械、建材等行业加大技改力度,促其做强做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形成集群化、规模化优势。加快酒钢、金川公司等矿山后续资源建设,力争年内建成兰炼甲乙酮、酒钢矿山接替等一批重点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兰州石化大乙烯改造、兰铝新增15万吨电解铝和自备电厂、金川镍精炼系统节能改造等项目。三是重振甘肃装备制造业。抓住国外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和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促进优势企业与国内外企业集团的联合重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努力发展现代制造业。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提升产品档次和市场占有率。在电机、电器、石油钻采及炼化设备、数控机床、真空设备、通信设备等领域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四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整合技术资源,组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新产品研发中心。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积极发展有特色的电子、医药、生物、环保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兰州、白银、金昌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农业技术示范区、星火技术密集区和大学科技园区,实施标准化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中介服务组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信息产业,构建信息平台,为高新技术发展和产业信息化创造条件。五是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控。做好电力、运输、煤炭和资金的供需衔接,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突出矛盾和困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扩大投资规模

    项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直接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没有项目就没有投资,也就没有发展后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要把项目建设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牢固树立发展抓项目的意识,形成抓项目、促发展的浓厚社会氛围,不断提高项目工作水平。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导向和宏观调控方向,围绕重点领域,狠抓项目的论证、立项、建设和储备工作。既要抓好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也要抓好社会发展项目,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步伐,改革投资审批制度,建立健全投资的科学决策机制和引导调控机制。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加快建立投资主体和融资渠道多元化新体制,以更加灵活有效的方式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建设,吸引内外资金来甘投资,扩大投资规模。三年内,对以新上项目为支撑的新办企业所缴纳的增值税中省级财政牌部分,全额返还企业所在地财政,鼓励市县加快项目建设。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兰州忠和至海石湾等6条高等级公路,开工建设武威过境段高速公路、嘉峪关至安西一级公路、安西至敦煌和临夏至合作二级公路。继续做好天水至宝鸡高速公路、临洮至罐子沟高等级公路的前期工作,争取年内立项开工。力争开工建设兰新线至敦煌铁路、兰州国际集装箱结点站。配合中石油搞好新疆至兰州原油和成品油输油管道建设。完成庆阳机场复航改造,争取天水军民合用机场改造工程开工,实现张掖军用机场的军民共用,抓紧嘉峪关机场改造的前期工作,完善支线机场网络。加快张掖电厂工程建设进度,争取开工建设靖远电厂三期、柴家峡水电站。做好景泰电厂、临夏寺沟峡电站、黑山峡小观音水利枢纽前期工作。开工建设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盐环定扬黄二期供水工程,继续搞好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引大工程调整方案续建配套。做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前期工作。完成县城电网改造、兰州供水扩建及中心城市的污水处理工程。进一步加快大中城市以及县城的集中供热和垃圾处理,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住房公积金归集,努力扩大覆盖面,实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按规划发展房地产业。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认真落实和兑现退耕还林的各项政策,探索建立“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的长效机制,努力完成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任务。

    四、进一步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努力改善投资环境

    继续扩划内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按照市场经济和世贸规则的要求,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形成开放、灵活、透明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一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拓宽开放的范围和领域,努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除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业外,都要允许外资和社会资金进入。继续办好兰洽会等各类招商引资节会。二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开发引进国内短缺资源,开辟新的市场和原材料基地。扩大对外工程承包、技术交流、劳务输出和智力引进。三是千方百计扩大出口。适应出口退税改革的新要求,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产品和制造业出口,挖掘新的外贸增长点。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认真落实促进出口政策,扩大企业自营出口,推行外贸进出口代理制,大力培育新的出口主体。建立外贸进出口预警体系,积极应对国际市场变化,保持外贸出口增长的良好势头。四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继续高度重视发展环境的营造工作,在改善硬环境的同时,重点抓好软环境的建设。把为企业和客商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一站式”服务等制度,认真处理投资环境方面的纠纷和案件。推进经济社会的法制化管理,为对内对外开放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五是健全完善市场体系。支持垄断行业加快改革,打破地区封锁,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大力发展资本和其它要素市场,推动产权、土地、技术、劳动力等市场的发展。加强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价格的监管,实行重要商品价格调整听证制度,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积极发展专业化中介服务和各类协会、商会等行业组织。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倡导建立诚信政府和诚信社会。严厉打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等不法行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五、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高服务业水平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我省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不断解放思想,清除一切障碍,放开手脚,大胆发展。全面落实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放宽市场准入,在投融资、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依法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制,培育发展骨干企业,支持做大做强。大力发展混合经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国有中小企业要通过兼并、出售、破产等多种形式基本退出国有序列。加快服务业的开放开发步伐。推进商贸流通企业的改制,提高商贸、餐饮、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的层次。重点培育和扶持新兴服务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推进现代物流、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继续推进兰州商贸中心建设。发展旅游业,加大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投入力度,提高甘肃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培育新的消费热点。金融部门要在规避和防范风险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努力改善金融服务,为地方经济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六、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小康大业,人才为本。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断完善人才政策,健全人才市场体系,促进才合理流动,充分调动和保护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建立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的长效机制。注重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加强科技同经济的紧密结合,积极推进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与企业对接,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科技面向市场,使科学技术真正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以应用研究为重点,发挥技术优势,开展新材料、制造业信息化、缩小数字鸿沟、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技术开发应用、药物与中药现代化、生态恢复与重建、清洁能源等8项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研究。继续深化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和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扩大科技特派员试点,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研究与创新。强化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扩大“两基”覆盖面,加强普通高中教育,加快农村教育特别是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办好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牧区寄宿制学校,积极发展成人教育。支持民办教育,加快发展远程教育。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大力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重视研究生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健全资助就学制度,解决好困难家庭学生的就学问题。建设一批有特色的重点文化项目,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鼓励创作文化精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深化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对公共卫生的管理职能。建立健全疾病信息网络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做好非典防治工作,严防非典反弹。改善农村卫生医疗条件,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加强民政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继续做好双拥共建工作,密切军政军民关系。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

    坚持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依法加强对土地、水资源、森林、矿产、草原、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突出节约能源和节约用水,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继续抓好兰州大气污染和黄河水污染治理工作,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使重点城市、重点河流和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继续得到改善。

(责任编辑:龙巍洋)

商务进行时